收入分配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b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收入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于国内外收入分配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国外,各专家学者都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根据专家学者们的探索与分析,将国外收入分配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的总结,因此做出如下综述。
  关键词:国外收入分配差距;研究综述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受到国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亚当·斯密写到:“通常在大城市比在农村需要有更大的资本才能经营某一种行业。在大城市的工资一般比在乡村的高。在边远乡村地区,常常没有足够的资本去雇用所需要的人,因此工人们彼此竞争,以便谋得工作,这样就降低了劳动的工资,提高了资本的利润。”可见,城市化水平不同,工资水平也不同。而不同的工资水平则导致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其次,不同产业也是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亚当·斯密提到:“在新行业中一般比在旧行业中的工资高。在一个日趋衰落的制造行业中,许多工人不愿离开他们原来的工作,宁愿接受较少的工资。”此外,亚当·斯密也强调了教育对个人收入分配影响的重要性,他写到:“劳动工资因职业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学习的费用的多少而不同。可以把一个花费许多劳动和时间去接受教育,以便从事一种要求有特殊技巧和技术的职业的人,他所学习的将来要去从事的工作的工资,要超过一般劳动的普通工资。有技术劳动的工资和普通劳动的工资的差别,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工资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
  除了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之外,国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对收入分配有不同的研究。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石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收入分配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进行分配;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因此价值的实体是抽象劳动;只有劳动而且是活劳动才创造价值,机器等物化劳动只转移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而不创造价值。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劳动力能够创造出比其本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这个新价值可分解为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劳动力价值取决于再生产这一劳动力所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也就是生产工人必要生活资料所需的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得到的价值表现为工资;剩余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被进一步分解为利润、利息和地租,以利润和地租的形式付予资本和地产的所有者。因此,工资、利润、地租等是收入的表现形式。资本主义的分配就是產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阿玛蒂亚·森以社会的角度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了分析。他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指出,经济发展的本质是自由的增长。GDP的增长,个人收入的提高或技术等方面的提高都是狭隘的发展观。他认为经济增长的目标应是所有人的福利水平增加。分配的不均等是社会冲突的根源,这阻碍了发展。
  凯恩斯认为减少货币工资或多或少会降低价格,这种收入再分配从工资劳动者到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很可能要降低消费倾向。此外,他不支持以市场为基础的收入分配理论,他认为完全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收入分配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由国家这只看得见手来进行干预。
  马歇尔以均衡价格理论为核心研究收入分配。他认为国民收益包括: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及其他在生产中具有极差优势的生产要素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或租金。国民收益由这些部分构成,从而实现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国民收入分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的问题。他的收入分配理论可以理解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它们的均衡价格主要由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来决定。
  克拉克以边际生产力为核心研究收入分配,认为让收入分配差距自由发展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他认为工人的劳动只创造了产品的一部分,而资本和土地是产品其他部分的创造来源,所以土地和资本所有者理应得到产品的一部分价值,也就不存在剥削。他认为社会收入的分配是受着一个自然规律的支配,如果政府对收入分配加以干涉,无疑是阻碍经济增长的。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差距可以促进财富向边际储蓄率较高的富人积累,于是用于投资的部分增加,投资越多经济增长越快。
  在从不同角度研究收入分配的基础之上,部分专家学者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也有独到的见解。庇古认为收入分配影响经济福利,即或者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减少穷人在其中占有的绝对份额,或者使穷人占有绝对份额增加,而不减少国民收入,都一定会增加经济福利。因此,穷人的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大于富人,把货币收入由富人转移给穷人就可以增加社会的总效用,即增加经济福利。庇古认为,在“经济萧条、工会力量强大和舆论坚持要求等情形存在时”,把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以增加经济福利就是十分必要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要求国家采取收入均等化的政策。
  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分配差距可以促进财富向边际储蓄率较高的富人积累,于是用于投资的部分增加,投资越多经济增长越快。卢卡斯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应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经济的长期增长并不是源于简单的积累和资源的开发,而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戴维·N·韦尔强调了公共教育对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家内部收入的平等与否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国居民的教育与健康水平、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实物资本的所有权等都是造成收入不平等的原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越严重,贫穷的人越多,收入的再分配就越迫切。而把财富由富人向穷人转移,虽然增加了公平性,减少了不平等,但这样会降低经济效率阻碍经济增长。真正促进经济增长又降低不平等程度的好政策应是提供公共教育,提高穷人的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文章中,提出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变化呈“倒U型”曲线的假说: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分配差距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当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发展,收入分配差距将会出现下降趋势。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激起了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他提出的“倒U型”假说是否具有普遍性也颇受争议,目前仍有许多经济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他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收入分配的差距随着经济发展而加大,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到发达阶段,收入分配的差距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缩小。(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强,孙剑平.西方收入分配的主要思想理论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11(01)
  [2]梁小民著.西方经济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3][英]李嘉图(D·Ricardo)著,郭大力等译.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2
  [4]李竞能编著.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5](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王宇,王文玉译.贫困与饥荒[M].商务印书馆,2001
  [6](美)鲁迪·多恩布什(RudigerDornbusch)等著,范家骧等译.宏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自清政府被推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中国的近代学者们在否定了儒家传统的政治思想后急切地寻找一种能够代替儒家思想传统地位的新思想来重整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本文从大历史观的角度从四个方面剖析马列主义与三民主义这两个意识形态成为主流的原因,并进一步论证三民主义夺取全国政权却必然失败以及马列主义最终能够建立全国政权的合理性。  关键词:近代史;马列主义;政治结构  1.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结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面对90后高校学生的时代性特征,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难以达到教育目的。本文探讨高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管理的模式,对新形势下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校开展多元化、立体化学生管理工作做出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建议  一、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的必要性  (一)90后高校学生群体性时代特征  90后高校学生成长于经济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过程中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其中教育更加没能逃脱。在现如今的中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早已经国际化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认可,然而对于基础教育是否、能否走这样一条国际化的道路,存在不同的认知与理解,文章从比较上海和山西发展现状和认识感知阐述:上海为什么能率先开始探索,而山西不作声响的原因。  关键词:基础教育;国际化;差异原因  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80年代以
期刊
摘要:本文以九大音乐学院学报和《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十二大音乐期刊近四年(2011年至2013年)发表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性文章为研究对象。对文章的研究进行分门别类,量化其数量和比例,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这四年来民族音乐研究范围之缩影。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期刊;分类  前言  民族音乐学传入中国以来,其发展一直有着骄人的成绩,近几年关于其研究的文章更是在各大期刊层出不穷。对
期刊
摘要:1984年之前,谭嗣同受张载影响,其哲学思想主要是“气一元论”。甲午战后,中国的战败极大刺激了谭嗣同的神经,他提出“道不离器”的观点,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谭氏思想经历了从“气一元论”到“器体道用”的变化,这种转变与中国社会形势的变化是紧密相联的。  关键词:谭嗣同;气一元论;器体道用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生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受传统儒家文化经典
期刊
摘要:如何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进行过滤和筛选,并将用户最想得到的信息进行展现,这已经成为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此情景下,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它不像搜索引擎一样只是对用户提供的显式需求进行被动式的匹配,而是可以根据用户潜在的兴趣和爱好主动地进行信息推荐,从而最终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推荐算法;数据挖掘;用户兴趣  一、引言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现在
期刊
朗基努斯的《论崇高》主要针对当时罗马文学迅速走向衰退没落的事实,以显性的修辞学理路和隐性的美学理路提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伟大的思想、崇高的风格以及强烈的效果。荷马凭借着大诗人的博大情怀以及大文学家的艺术修养绘制出一部凝重肃穆的大史诗和一幅魁伟人性的英雄图,使得《伊利亚特》成为朗基努斯笔下崇高风格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正因为如此,本文将尝试利用朗基努斯的文艺观来解读这部被称作“希腊圣经”的史诗巨作。  
期刊
摘要:百年中国法学与法治,经过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的发展过程。这中间包含着创建者的艰辛和实践者的风险,也反映了学者们的执著追求和领导人的胆识与魄力,最终不仅使法学走出了百丈低谷,依法治国的方略也终于载人了宪法。但是法治始终曲折行进,法治中国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本文将试论之。  关键词:法治实践;法治中国;原因;路径探寻  一、建设法治中国的理论基础  黑格尔主张政府的运行靠的是既定的法律程序和根据法
期刊
彭战果老师的一次佛学课上,我们讨论了关于“一”的问题。根据我个人之体验,我已经直观到各位老师和同学所说的都并非真正的道,并且感觉到这个一是不能言说的,一旦言说,就会落到具体层面的东西,但当时我还不能说出所以然。  这个一既然为万物的本源,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化成老子的“道”,或古希腊的“逻各斯”,因此追问一,就是在追问道和逻各斯。  为了思考清楚这个问题,课后我仔细进行了思索,并带着这个问题重新阅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日益扩大,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引起收入分配不均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金融资源和教育资源、自然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引起的收入不均问题比较突出。  关键词:收入分配;金融资源;教育资源;自然资源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主要存在三种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