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创设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an3307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伽利略曾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幼儿自呱呱坠地时起,就要和这个特殊的“文字”来接触。为了更好的了解与认识客观事物,也为了更好的与人交往,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對其成长与发展是一种需要。
  关键词:情境创设;数学活动;运用
  引言
  数学是一门研究这个世界空间形态和数学数量关系的科学,正如伽利略曾说过:“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幼儿自呱呱坠地时起,就要和这个特殊的“文字”来接触。数学是幼儿成长过程中自身的必有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了解与认识客观事物,也为了更好的与人交往,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其成长与发展是一种需要。由于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数学知识的抽象与枯燥,对于他们来说认知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认知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要学习的教材感兴趣,而幼儿恰恰最喜欢情境性、故事性、游戏性的教学活动。因此,为了更好的组织幼儿的数学活动,让幼儿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巧妙地创设“情境”来教学,会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快乐活动,获得新知。
  一、 情境创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使对所学的教材感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幼儿乐于接受,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认知效果也有保证。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游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容易在游戏中获得新知。例如在活动《小雨同样多了》中,教师通过巧妙的游戏情境创设,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晒小鱼”游戏,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感知,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小鱼和老师的小鱼数量是一样多的,幼儿通过比较初步了解数量的多少。教学环节中,“变小鱼”,利用蓝色的小鱼再一次比较分析,幼儿练习采用“添上”或“去掉”,对知识再次巩固加深,使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了。最后环节,采用的是“包装小鱼”的游戏情境,对本次活动的目标再次巩固。这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自然的形成了数的概念,既满足了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也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 情境创设,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在人的内心,时刻渴望自己在这个世界里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幼儿的这种心灵需要更是如此强烈。而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更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对于学习的兴趣,具备了兴趣的引导幼儿才能自主探索。认识图形活动中,教师设计了《铺小路》,其中巧妙的穿插了多个游戏,在缺失的路板上该怎样铺,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小路。幼儿对此兴趣极浓,踊跃的去寻找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去铺小路,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也巩固了新学习的内容。在《图形宝宝吃食物》活动中,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操作卡,以游戏的形式喂食“图形宝宝”。首先幼儿先观看自己手中的图形,找找、看看、辨辨、说说,根据图形宝宝的嘴巴形状来喂食,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图形,幼儿的兴致很高,争先恐后的在说,“桌子是长方形的,笔盒是长方形的,纸盘是圆形的”等等。自己手中的图形又能摆出什么形状哪?这时幼儿的思维又活跃起来,开始了自主探究。活动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玩中学到了新知,在玩中巩固了新知。在探索的活动中,幼儿自主的学习体验着快乐。
  三、 情境创设,拓展幼儿思维能力
  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对于幼儿来说,几乎就是一个未知,他们需要慢慢的了解,很多疑问会在他们脑中随时出现。数学无处不在,对于身边环境中均表现为一定数量的形形色色物体,幼儿的疑问会很多,数量、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幼儿会思考,这样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所以,在数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能鼓励幼儿通过活动,来发现问题,发出疑问,激发思维,尝试认知。在活动《小熊来分饼》中,创设情境,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认识几何图形。动画情境的播放,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这时教师发出疑问:“小熊遇到了什么问题?正方形的一块饼要大小一样的分给两个小伙伴,要怎样分?大小一样分给四个小伙伴要怎样分?会有几种分法?”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带着疑惑,然后自主的去探究。活跃的气氛下,幼儿积极的去想办法,动手动脑的同时,争先恐后的表述着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答了教师的问题和自己的疑惑,丰富了想象力,培养了幼儿的知识和技能,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四、 情境创设,丰富了幼儿生活经验
  数量、时间、空间、图形、大小……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如果找到其中的结合点,会有效的促进幼儿数学知识的发展,并能有意识的、熟练的采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自己在日常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实践体验中懂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情境,一定会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在大班活动《小超市》中,让幼儿感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这时教师在社会体验区设置“小超市”,摆放了许多生活中的用品和食品。教师带领幼儿陆续走进“小超市”,在走走看看的过程中,提醒幼儿观察那些货架上物品的价格,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如牙膏8元,酸奶5元,玩具小汽车8.5元……购买东西时,幼儿要算清自己应该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教师给予幼儿引导,正确付钱、找零钱。活动中既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了幼儿在生活中的部分数学知识。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幼儿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生活经验的同时,无形中体验到了生活中数学的乐趣所在。
  总之,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感知数学、学习数学,教师就要精心的来创设一个自由的、丰富的、可选择的数学环境,将幼儿所需掌握的目标与学习内容灵活的渗透在有趣的情境教学中,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身在其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使幼儿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他文献
探讨音乐干预对颌面部癌症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生理状态(血压、脉搏、呼吸)及焦虑程度的影响,为音乐干预对临床癌症患者的疼痛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临床癌痛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
背景与目的:  青少年失神癫痫(juvenile absenceepilepsy,JAE)是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ies,IGE)中的一种相对少见的综合征。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是一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防线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实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对我们的艺术课程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课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开放和具有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职校教育;艺术设计课程  艺术设计专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促进艺术修养的提高,所以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将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即主导型、互动型、自主探究型。几年的剪纸活动课,我深深地认识到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引入剪纸教学,可以使孩子们手脑并用,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剪纸示范;动手动脑;知识技巧;传承文化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高一英语口语与写作课程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口语与写作;案例分析  一、 课型——学习方法探究课  这是一堂结合本人对口语与写作的教学方法的实践积累和思考进行设计的一堂探究课,所选取的话题是基于一篇加拿大的游记。材料是人教版必修三Unit5 Canada- “the True North”. 该课旨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出小学写作教学要创新写作教学方法,多角度评价写作教学,积极搭建和谐融洽的写作环境,充分调动小学生写作热情才能提升小学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也脱离不了小学生的生活,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写作的魅力,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灵感。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出发,总结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
摘要:让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是教师的期望,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如何深度地挖掘绘本价值及创意点进行有效阅读指导是关键。本文以什么是创意阅读以及创意阅读中如何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创意点等方面对近几年的我园绘本创意阅读实践研究活动进行小结与阐述。  关键词:绘本;创意;阅读  绘本即图画书作为“人生的第一书”,已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3—6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及组织同步显像技术(tissue synchronization imaging,TSI)研究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单纯性心肌桥患者左室局部心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