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m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升小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保证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表达 培养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0.023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学中的途径更为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更为舒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不重视,导致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受到不良影响。为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困境
  语文在小学阶段中是主课之一,是一门语言学科。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并不重视,更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则较为缺失。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重视教材内容,比如一些新的词语、词汇,教师并不重视语言应用,而只重视学生对于词义的理解;其次则是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并不重视,逻辑思维是表达中的重要基础,只有清晰的逻辑思维才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复杂的事件,以此使学生的语言更为精练、准确。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日常应用能力,在语文学科中,其也是重要的核心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1.营造良好的表达氛围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以提问的方式推动教学活动进程,但教师往往会重视学生回答的内容,稍有不胜意者便大加指责,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提问环节极为不安。学生的发展与自身的表达能力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善于表达的学生往往能够获得必要的帮助,从而茁壮成长,但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则会情志积郁,在成长中无法获得应有的帮助,且经常因表达的方式、内容差误,导致家长、教师对其产生误解。语文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积极应用新的词汇,使学生更加擅长表达,也更乐于表达。
  比如在课堂中导入阶段中,教师提问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词汇,再对其书面语进行分析,以此使学生对于词汇有更多的了解,扩大口语与书面语的词汇量。如课堂前,教师问学生们:“同学们,‘快乐’是什么意思?”学生a回答道:“就是开心,心情愉悦。”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夸奖了学生a理解能力好,然后接着问其他学生:“在生活中,同学们会怎样用‘快乐’这个词儿呢?说一说最常听到带有‘快乐’这个词儿的句子。”学生b回答:“妈妈说我快乐,她就快乐。”学生c回答道:“快乐成长。”……这样的氛围就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表达,然后教师开展教学任务,将‘快乐’这一个词儿引入书面语中的‘愉快、愉悦、喜悦’等,以此使学生词汇量更为丰富。
  2.应用家庭与社会教学资源
  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仅是由学校教育所决定的,家庭与社会才是学生语言表达学习最为直接的场所,家长要重视这一点,教师则要督促、指导。教师和家长都是学生成长中的老师,相较于家长而言,老师更为专业,家长则途径更多,两方合作才能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部分学生不善言语的情况,教师应该先尝试引导学生表达,如果表达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对于表达十分排斥,那么教师就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重视与孩子的沟通,要鼓励孩子表达,长期的语言表达抑制,极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书籍、杂志、漫画等,让家长与学生一起观看,并使学生积极进行模仿,以此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3.强化逻辑思维表达
  逻辑思维在语言表达中是较重要的条件,很多小学高段学生虽然喜欢表达,但是往往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导致学生较为啰嗦。在现实中,较多家长会对学生这一问题进行指责,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话痨。但其实并非如此,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是因为有表达的需求,但是思想积攒过多,又无法具体地表达出来。在这一情况下,不是指责学生、抑制学生的语言表达,而应该鼓励学生,让他学会如何有逻辑地进行语言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辩论、演讲、复述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没有较为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一方面是因为不被重视,一方面是交流的缺乏。辩论、演讲等都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演讲与辩论取得良好效果。若是在课堂中,该类学生相对较多,可以积极举办多种形式的辩论、演讲活动,为学生逻辑表达能力培养提供有效途径。
  4.利用课内外开展语言训练
  在语言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便是练习,通过练习能够使学生所学知识很快实现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模拟情景,使学生所学内容得到锻炼。在进行模拟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把握,要能夠很好的应用教材,使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被充分挖掘出来。比如,在进行古诗《早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们探讨春天这个话题。课堂一展开,教师问学生们:“同学们,大家知道哪些有‘春’的谚语或者诗词吗?”同学a:“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同学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同学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老师带头为几位回答的同学鼓掌,又接着说:“这是古人对于春的感受,同学a说的这句是指春天是一年的伊始,因此一年如何在于春天如何;同学b说的这句是指春天好眠,未曾察觉到天已经放亮,到处都已是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形容的是春天早晨的生机勃勃;同学c这句是指整个园子已经焕发出勃勃的春色,就连园子自身都无法限制,一支红杏已经悄悄地爬出围墙来。”老师讲解学生们所说句子的不同意思,又问学生:“这是古人们对于春天的一些感受,那么同学们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d:“春天的花特别多,旅游的人很多,大家都很开心。”学生f:“春天是绿色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探讨春天给予他们的感受,使不可名状的思想得到具象,教师可以使学生交流一会儿之后,再由某个同学的感受进入到《早春》的古诗中,以此使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延续。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来语言表达机会、语言表达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而在逻辑思维方面,可以通过活动举办来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可以清晰表达,在生活、学习中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为自身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
  参考文献:
  [1] 许家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年第2期。
  [2] 冯小卫《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策略》,《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深度学习关注学生主体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习者的批判性学习、知识融合以及迁移和拓展。所以,教师要想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就不能忽视对深度学习的有效落实,只有带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帮助学生建构阅读与学习阅读的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本文从解读文本?由扶到放;言语建构
对于学生来说,文学作品阅读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特别是对于诗歌阅读,他们更加茫然甚至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究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因为诗歌语言本身是含蓄的,跳跃的,省略的,很难读懂,加上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體验,特别是对于古诗歌里面涉及的文化、文学常识了解甚微,所以他们读起诗词来特别吃力。  第二,阅读习惯很不好,平时读诗没有耐心,不够细心,也缺乏信心。考试就那么几分,学来学去也只能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例如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为了让初中语文教学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改善教学方式。目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学论教”的方式,目的在于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少”的现状。“以学论教”是一种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反应教学效果的方法,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以学论教 初中语文 优化策略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小说类文本阅读在语文教学和高考中历来是重难点,而小说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来突出主题,并反映现实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语言建构和运用来促进其他三个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说教学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11要求:“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
摘 要:高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些重要的思想观念对一个人的学习,甚至是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思想政治课程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以及道德观念培养的一门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应当更关注学生的地位,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发挥该课程的德育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德育教育  DOI:10.122
摘 要: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能够直接影响班级氛围和学生的成长,只有善于总结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经验,抓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关键,才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本文主要探究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化的措施,基于以往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教育改革措施。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教育 实施措施  DOI:10.12241/j.issn.100
现行各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选编了一些从外文翻译过来的文章,这些翻译类文本的引进,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是符合教材选编原则的。但是一些外译非文学类的文章,由于中外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原作者在写作时的某些特定情况,往往不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面对这些棘手的内容,一线语文教师往往无从下手。更多的时候,在教学中,我们由于没有好的处理措施,就只能选择性地规避这些文本。  但事实上,如
历史小说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的主要类别,它影响国人之深,甚至超过正史。明清历史小说的创作深受史学思想之影响。缺席了小说家的历史观的观照,史实也只能是一堆散漫的原始素材。可以说,明清历史小说,是小说家在所持历史观的观照下对王朝更迭史进行的再创作。小说家的历史观影响了明清历史小说的整体架构,也影响了具体作品的主旨、结构与人物塑造等,因而成为历史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正统论是中国古代史学中的一个重要
中华经典诗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長,名篇佳作数不胜数。优秀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语言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当代中国人应该继承和发扬,不应该让这些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手里丢失。教师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应做好引领学生的作用。现在学生常常在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时产生畏难情绪,这是语文教师的一个悲哀;中国古代优秀
摘 要:在小学中高年级思政教学实践中引入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想象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所以教师要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将学生带入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中高年级 运用方式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61  思维导图能够将散乱的知识点汇集在一起,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