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平衡 稳定与相对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氧循环知识内容为载体,让学生体验物质与能量相互关联,理解大气组分稳定性和物质活泼性的相对性,充分利用运动观、平衡观预设教学,建构教学,实现富有思考氛围、充满思辨的课堂。
  [关键词]
   科学思维;氧循环;教学设计
   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运动,无不体现着物质世界的运动性,而运动的结果使世界在不断的变化中趋于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反映了事物内部总量的变化规律,即指总量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具有相对平衡关系,运动与平衡是自然界普遍规律。
   《科学》教材涉及大量的平衡教学内容:溶解平衡、生态平衡、二力平衡、杠杆平衡,质量守恒、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人体内环境的稳定等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使其会迁移、类比探究未知事物,其意义是尤其重大的,因为科学教学应该是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等形成的引领,而不仅仅只是科学知识的传授。
   鉴此,笔者以科学教材中“氧循环”为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运动与平衡、稳定与相对等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从教学内容分析,其核心知识是围绕氧元素而铺展的。氧元素,是地球上含量最大的元素,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中都有着极大丰度。它的游离态以氧气和臭氧存在,化合态以水、二氧化碳、碳酸盐、大量有机物质等等存在,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然,其存在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教学剖析其怎样变化、为什么变化,是对知识的认知主体和认知客体相互依存整体性教学。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初中学生充分体验世界的运动性、运动的平衡性、平衡的稳定性,稳定的相对性,在思考中实现认知能力在思维层面上的提升。
   一、课引
   (一)新课引入
   问题呈现:生物存在需要能量的供给,我们是如何获取能量的?
   分析预设: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营养物质,从而获取能量。
   (二)设计意图
   引出氧气,并凸显氧气对于人类、乃至其他需氧生物的意义;同时使学生在潜意识里埋下物质转变往往伴随着能量转化的基本观点。
   二、物理动态平衡的建构
   (一)构建物理循环
   问题呈现:呼吸作用的存在必将不断消耗氧气,在教室这个有限空间里,氧气含量会不会明显降低?甚至导致我们缺氧?
   课堂分析:不会。因为教室外面的氧气会进入教室。
   问题呈现:那教室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否会超过1/5呢?
   课堂分析:不会,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会使空气各组分处于最大的混乱度,从而使教室内空气各组分的含量保持稳定。
   板书设计如图1。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主探究式教学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其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是自己与知识相互碰撞与交流的深层次思考和体验,能够充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生自主;趣味教学   教师课堂教学需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因问题而变,深度把握。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就
摘要: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因此要有资源忧患意识。经调查发现,中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淡薄,对其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是当务之急。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特殊功能,使得中学地理教学成为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教师正在改变教育的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具有个性魅力、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协作-探究教学模式是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有效
【现象一】春天来了,在学校的操场上,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再三强调美化校园的重要性,且再三叮嘱学生们不要践踏校园内稚嫩的草皮,不要损伤校园内娇艳的花朵。然而,事与愿违……   【现象二】课堂上,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钱该怎样花》一课,老师告诉学生们:“钱,不要乱花!要将钱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并热泪盈眶地讲述汶川灾区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重建家园的情景。部分男生却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哇,这些房子好新啊!那些小朋
在倡导体验参与、“任务学习”的教学活动的大环境中,要让英语课堂教学这台戏组织严密、卓有成效地运作起来,使课堂成为师生双方都能感到轻松和愉快的场合,课堂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并十分重要。又因小学英语教学提倡用英语来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尽量多的语言环境,故此,备课(主要是设计教学过程)和组织课堂就成为教师台前和幕后最主要的工作。    一、巧妙设计教学过程    1.寻找教材暗藏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导入  
如何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解读课文,“获得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同时教师要努力“跳”出课文来教:即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强化阅
摘 要: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从形式上来看仍是材料作文,在开拓文思、挖掘思想、引导考生独立思考等方面沿袭了以往“开放”与“限制”的作文命题思路。材料的表述简洁,有一定情境性,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充分发挥联想和进行创造性解读,多角度选题立意。试题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人生,探究价值实现,走向自主表达,体现了语文教育新课标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高考作文;双层结构;导向性;多元化  对高考作
议论文教学向来是让语文教师头疼的事情。一味地纠缠于论点论据的梳理、论证方法的辨析,最终只会让学生望文生畏,越学越不想学。笔者最近教授苏教版八(下)第二单元,在议论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上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略有所得,姑且附会“三十六计”之名,介绍如下。   一、擒贼擒王:重锤实敲论点警句   让学生围绕论点出阅读题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一篇演讲词。本文摆事实、讲道理,论
传统的“三中心”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主的教学思路开展的,忽视了学生这个本应该成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堂教学中提得最响亮的口号。构建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必须与传统的“三中心”课堂教学有不同的教学思路。  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笔者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生为本  即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发展服务。  经课前调查,学生100%在日常
摘 要: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当前词语教学存在三个问题:词语理解浮光掠影、词语积累重数轻质、词语运用训练不实。解决策略是力求让词语教学达到“三生”之境:生存、生根、生长,即理解立体化、积累语境化、运用生活化。  关键词:词语教学;问题;策略  新课改以来,词语教学的状况得到改善,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一体的特点,重视词语的积累、理解、运用。但是,受当前阅读教学潮流(各种
一、让学生自由地观察,创设活动的空间    怎么让学生观察呢,我改变了过去老师带领学生观察的方式,就是指令学生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非常的讲究步骤和顺序。而这次我没那样做,而是的让学生自由地观察,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小乌龟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缸里,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围在一起观看,并且允许学生用手抓,可以放在桌子上,放在地上。整个课堂沸腾了,说话声,搬桌子声,嬉笑声混成了一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