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音乐美学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05041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与文学本来就是相容共通的,这在沈从文文学创作中得到极佳体现。湘西民歌对沈从文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沈从文的文学语言具有音乐美,在文学创作中真正实现了"文乐交融",成为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独特景观。本文探析了沈从文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沈从文 音乐美学 文学创作 影响
  一、沈从文的音乐美学思想与文学创作
  关于音乐对文学艺术创作的影响,沈从文已经十分深刻地体会到,并敏锐地发现了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之间的相通性。为此,沈从文将音乐艺术巧妙地引入到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当中,沈从文文学作品中“大部分故事,总是当成一个曲子去写的”。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沈从文经常会感到文字的乏力,许多思想和设想无法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予以实现,此时,沈从文首先便想到了音乐艺术。沈从文在其作品《烛虚》中发表议论说,如果要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美丽的抽象的印象,美术作品的效果要优于文字作品,数学的效果要优于美术作品,而音乐艺术作品的效果要优于数学,音乐艺术能够将柔静或者宏壮的抽象的美丽影响定格起来并且能够重现。由于音乐作品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优势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而沈从文敏锐深刻地洞察到音乐和文学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相通之处。音乐和美术都是时间的艺术,都有着一个发展的过程。音乐美学家丽莎认为:“音乐作品是在时间中发展的……同戏剧、电影和文学作品是共同的。”
  沈从文认为,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古为今用”,从笛子、琵琶、瑟、筝等旧曲,以及昆曲当中的许多调子,西北舞曲、西南民歌等方面可以综合利用,便容易取得极大的成功。而沈从文的注重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精华的观点主张,在我国音乐创作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比如,《梁祝》、《沂蒙民歌变奏曲》等名作均充满浓厚的民族风味。
  二、湘西民歌对沈从文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
  “湘西序列”是沈从文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沈从文的“湘西序列”文学作品中,让认感到十分美妙奇特的音乐阵阵扑面而来,让人产生“音乐美”的感受,读者似乎同时在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和音乐艺术作品,实现“文乐共享”。“湘西序列”中本身有不少篇幅是对湘西歌戏的描写,比如:“当地年轻人中唱歌圣手的摊佑,惟恐惊了女人,惊了萤火,轻轻的轻轻的唱:‘龙应当藏在云里,你应当藏在心里……’”
  欣赏过沈从文“湘西序列”作品的读者都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湘西地方的优美,这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和湘西的人性美、山水美有关,同时也和沈从文在作品中表现了湘西地方音乐之美有着密切关联。湘西各族人民群众自古十分擅长音乐。男女相爱唱山歌、水手驾船唱橹歌,成为湘西地区的平常景象,湘西人几乎人人擅歌,湘西人平常休息之时也喜欢对歌娱乐。沈从文对湘西地区的民歌特别熟悉且由衷喜爱这些民歌。
  更为重要的是,沈从文在“湘西序列”中糅入了不少山歌,这些山歌在文学作品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首先,为文学作品营造了一种音乐意境。作者在描写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之时,将主人公置于一种音乐的氛围之内,增强了抒情性,营造和和主人公的人生际遇相协调的一种音乐意境,增强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其次,通过糅入山歌更好地刻划了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和状态。对于人人擅歌的湘西人而言,实为“歌为心声”,主人公所唱山歌往往是其内心真实感情的自然表露,这些糅入作品中的山歌成为沈从文描写人物心理的重要手段;再次,作品中糅入的山歌还成为小说情节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湘西序列”大部分小说作品中,沈从文所糅入的山歌通常称为小说情节链条上的重要环节。
  三、沈从文文学语言的音乐美
  (一)沈从文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沈从文的诗歌大量使用对偶、排比,且节奏张弛有度、富有平仄变化,能够恰到好处地应用重复与再现,具有音乐的整齐美、节奏美、回环美。在沈从文的诗歌创作中,特别是古体诗的诗歌创作中,语言上的整齐美十分突出。比如,《庐山含鄱口望鄱亭》中写到:“巍巍含鄱口,列岫一线青。鸟声闻木末,炊烟起孤村。”这首五言古体诗,从此句中就可看出沈从文诗歌语言具有严格的对仗关系,具有音乐的美。沈从文诗歌语言还富有平仄变化,体现了诗歌语言的节奏美、音乐美,上述诗句“巍巍含鄱口,列岫一线青。鸟声闻木末,炊烟起孤村”,就富有平仄变化。由于诗句平仄相间,读起来就富有起伏变化、抑扬顿挫。声音的转瞬即逝特点要求采用回环的技巧,让重要的内容回环重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音乐的回环之美。诗歌虽然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和声音的转瞬即逝特点明显不同。虽然如此,由于已经形成了音乐的回环美,成为人们的审美习惯。为此,沈从文在诗歌中亦充分借鉴了回环的音乐之美,从而使其诗句在变化之外仍然具有和谐之美。
  (二)沈从文小说语言的音乐美
  沈从文在诗歌艺术创作中充分借鉴音乐之节奏美、整齐美、回环美,为诗歌增添了不少色彩。小说和诗歌不同,诗歌是强调“声效”,而小说却并非如此。但是,这并不表明小说语言就不需要音乐美。这是因为,无论是小说语言,还是诗歌语言,都是语言的艺术,均存在韵味和节奏。所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尤其是那些古典文学修养较好的作家在平时写作中,有意或者无意地在语言中注入了音乐的元素。沈从文就是这样的作家,不仅在诗歌创作中注入音乐元素,而且在小说创作中亦注入了音乐元素,让小说的语言具有音乐之美。在谈到短篇小说创作时,沈从文指出:“一切艺术都容许作者注入一种诗的抒情,短篇小说也不例外。”在此,沈从文主张短篇小说的创作可以借鉴诗歌的抒情语言,而实际上,由于沈从文诗歌具有显著的音乐性,其短篇小说也同样具有是语言一般的音乐美。
  除了湘西民歌对沈从文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文学语言具有音乐美之外,沈从文的文学创作还借鉴了或者无意地应用了音乐的曲式结构,沈从文的文学创作真正实现了“文乐交融”,成为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道独特景观。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十九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2]黄永玉.平常的沈从文[J].吉首大学学报,1999,(03).
其他文献
方向角测量是电子对抗领域的重要方面。这里对几种方向角测量体制进行了回顾,介绍了2种测向体制的原理,并使用比幅、比幅-比相、互质基线、虚拟基线4种方法对高斯白噪声下单
我是个老资格的音乐人,平时喜爱阅读各种音乐杂志。最近一段时间,我在《音乐时空》的阅读中,看到了数十篇作曲家、音乐学家的专访,所涉内涵常常与我的思绪产生共鸣。
为了提高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的效率以及实用性,采用ARM嵌入式系统中的S3C2410控制芯片,并结合一定的软件来控制整个系统,从而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采用75N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其进行欣赏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欣赏音乐,如何对音乐进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有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文章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从教学过程出发,阐明了“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对如何发展学生的兴趣、个性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合作,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作了详细的论证。  关键词:音乐教学 主导 主体 参与分享  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倡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LDO稳压器某些情况下输出电压不正常的特点,提出一种除了可监测LDO稳压器的过温过流保护状态以外,还可监测稳压器工作在漏压区状态的故障监测电路,使LDO稳压器的功能更加完
提出了狭义"经络"与广义"经脉系统"概念的从属关系。一方面,针灸的作用是以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调节为特点,通过广义的经脉系统而发挥的,这一理论合理解释了诸多针灸流派繁
摘要:最近,有人将音乐欣赏等同于消费主义,这一界定将音乐教育这一人文学科照搬至经济学、社会学语境下,对当今音乐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务必予以澄清。  关键词:音乐欣赏 消费主义  最近,杜亚雄先生在《国民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吗?》一文中提出:“在音乐艺术的创、演、听这三个环节中,欣赏是一种消费行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出现其实是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在音乐教育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无
<正>~~
期刊
摘要:对于艺术类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由于专业的不同,他们在思想行为上和普通的大学生也存在着不同,具有独特的个性。因此应当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潜移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艺术类的高等教育也逐渐大众化。每年有大量的学生进入到艺术专业的学习中,如何使思想教育工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