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互动效应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被称为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工具手段的不断推进,在教育界,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学,迫切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方方面面的改革和更新。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做一位研究型、学者型的创新的教师,而且应该思考如何着力打造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亮点教学模式,从而在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和发展。
  下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互动效应这种亮点模式的顺利进行和体现方式。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要运用好互动效应,首先,对教师有以下的要求。
  1、 教师要精心备课。
  谈到备课,也许每位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都很清楚。但是,如何很好地以动态的方式设计一节课,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性很强。所以,备课时,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不防把课时教学目标细化、层次化。这样做的目的,更便于教师充分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动态预设。
  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要想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例如:在穿插学生演示环节的教学方法中,如果指定基础好的学生做演示操作,可能出现的结果、情形会是什么?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做演示操作,可能出现的结果、情形会有哪些?而基础薄弱的学生演示,又可能会怎么样呢?那么,针对这些预期的互动结果、情形,在后续的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如何灵活的处理?究竟采取什么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来应对?从而能顺利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呢?可见,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握的中心环节,也是互动效应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2、教师要用心备学生。
  教师在设计动态教学预设的过程中,显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否则,如果设计的互动方式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合,或者,预设的互动方式只符合个别基础好的学生,也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境,从而使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策略,显得枯燥;也许,教学目标达到了,但是,教学效果不明显,一部分学生处在被动、呆板的状态。
  可见,在设计教学预设互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以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不仅要把每个学生的显性状态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要注意把学生的隐性状态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这样的互动状态的实现,才是实实在在的互动效应的最佳体现。
  3、教师要当好导演的角色,使课堂活而不乱。
  互动效应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发生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也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的亮点模式。所以,在实现互动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尊重、引导、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能力。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程的有效指导和对课堂情境进行有效调控的水平;也体现了教师运用教学方法、手段、策略的能力高低。另外,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指实施有效的互动教学时,使课堂活而不乱,并不是放任自流。
  其实,要产生良好的互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是相当高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具备良好的操作习惯;是否具备独立的学习习惯;是否具备获取信息和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良好品德习惯;是否具备小组合作意识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互动的实现,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导演”角色如果要突出、要深刻,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的信息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而不乱。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运用好互动效应,其次,是教师还要把握好以下的课外补充环节。
  1、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工具。
  信息技术教学还有一个特殊性,就是需要借助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来保证。由于,教学中使用技术手段和工具的过程,往往和教学过程同步进行,所以,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重视集体备课的力量,以便娴熟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使用,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互动所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
  2、重视并认真写好课后反思,评价学生态度积极、客观。
  3、发挥信息小组合作意识的力量,提高互动基础。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实现互动效应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WORD作品处理过程中,不仅仅包括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其它方面的综合因素。比如,作品主题的确定:主题的确定与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直接的联系,语文水平好的学生,确定的作品主题鲜明、意义深远。而语文水平一般的学生,确定的主题相对比较平淡;学生在选素材和用素材的过程中也简单,不丰富。再比如,学生在体现素材方面的过程中,还表现出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能力……等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使学生在共享、鉴赏同学的作品和成果时,潜移默化地学会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信息素养,从而为建立和产生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的互动效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水平和能力,实现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将是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逐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医疗费用攀升,医疗卫生体系效率增长缓慢,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引发的“看病贵、看病难”现象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政府推行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被认为是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的主要突破口。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旨在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
【摘 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即:从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出发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出发探求有效教学策略和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出发探求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课堂  在这样的趋势下,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如何科学地设计、指导、实施和评价课堂教学从而获得课堂教學的最大效率,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成为每位教师考虑的首要问题。教师拥
研究性学习是指尊重学生个性,强调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由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用类似科学家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直至得到结论,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成功,是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的一种学习活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下面从几个方面重点探讨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积极转变物理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工具性比较强、适用范围越来越广的、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如何能让课堂效果达到最佳,这是众多老师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探讨,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效益,建立了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关注课堂 转变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是指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在每个时刻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换句话说,我们要强调的是充分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痰热壅肺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治疗组(西医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所以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这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  高中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课前预习;(2)听课;(3)复习;(4)完成作业等几个阶段。  预习阶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物理学家帕格尔斯曾说:“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 物理学家丁肇中说:“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 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点,在新课程总目标中也能体现。  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这五个方面:①实验教学是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的重要途径。②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unneling have stimulated design practitioners to more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underground spaces. However, tunneling at shallow depth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