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穷尽毕生,留住一丝半缕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mbour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群模特,他们高冠环佩,顾盼间有无双风华;他们罗衣飘飘,轻摇曳似云上仙人。这群仿佛从壁画里走出来的模特,其实是汉服界大名鼎鼎的中国装束复原小组。成立十一年来,复原小组从一个汉服爱好小组,做到了比专家更专业。
  中国装束复原小组登上了《天天向上》的舞台,展示汉服之美;出版的《汉晋衣裳》《中国妆束》两本著作成为任何人研究汉服都绕不开的专业文献;让英国《Lion TV》慕名而来,把这種极美的中国服饰推荐给全世界欣赏。就连外交部也高度认可中国装束复原小组,在中日韩传统服饰展演上,专门邀请小组代表中国去展示真正的中国正统汉服。
  每个人都被精美的汉服及博大的汉服文化所震撼,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复原小组背后经历的曲折和付出的心血。刘帅是中国装束复原小组的创始人,2007年,只有21岁的刘帅带着几个同样怀揣还原古代华夏服饰风貌之梦的年轻人出发了。
  要还原古代服饰,第一步是考据。在古书的记载和出土的文物方面,关于纺织品面料的资料太少了,中国装束复原小组就去研究古画、壁画。通过观摩和研究古画,他们不仅画出了服装的形制、配色、花纹,还把制作工艺画了下来。
  第二步是寻找原材料。中国装束复原小组千辛万苦地追到蚕丝的原产地搜集原材料,再对照大量文献、出土报告,最后做出了满意的布料结构和花纹。
  第三步是染色。古代的颜料来自植物,中国装束复原小组研究了多种草木染法,用古法上色、固色,使古色古香的配色做到了100%的复原。
  最后一步是真正考验工艺的时候。反复捶打生丝织物使其柔软,是为“捣练”。反复扎染,多层晕色,是为“绞缬”。手工缝线,需要巨大的耐心和细心;纹样绘制,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一件全手工的魏晋襦裙,需要两个人花半年时间慢慢打磨。这十一年来,中国装束复原小组通力合作,也才复原了两百多件精品。但是,他们复原的每一件服饰都有据可循,都是通过古代实物或者绘画复原的。
  在一件成衣出现之前,中国装束复原小组失败了成百上千次,换来的,却是众人的不理解。刘帅觉得,服饰文化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代表了中国的美学和精神。古人对于美的追求,是令人感动的。但是,快节奏的现代人生活得越来越粗糙,越来越缺乏仪式感。
  这群热血逐梦的年轻人从来没有放弃:既然我们能战胜制作的难题,就一定能度过不被理解的难关。于是,中国装束复原小组便开始了科普工作。他们奔走在高校间走秀、宣传、展示;和西安市文物局合作;在年轻人玩得最多的抖音上,来了一次“最美毕业季”,一秒穿越回古代。
  除了汉服,从2014年开始,一些专注于古代乐舞复原的成员也加入进来,丰富了复原的内容。如今的中国装束复原小组有了南朝、桑缬、朝代复原体验这三个品牌,同时,他们也欢迎喜爱汉服的人来工作室亲自试穿,切身体会古人的审美情趣。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了汉服之美,也喜欢上了汉服之美。他们觉得这种美值得复兴,值得传承。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刘帅带领团队做着千年前的旧事。因为他们想把中国汉服文化留下来、传下去,他们想唤起国人复兴古代中华文化的信心。他们知道,这个过程很艰难,也很漫长,但他们愿穷尽毕生心血,只为留住那一丝半缕。
其他文献
2020年8月末的时候,我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公务员招生考试。结束第一科目的考试时,正值正午时分,我迎着烈日跟随人流挤进校门口不远处的“老乡鸡快餐店”。不大的一块就餐区已经被来势汹涌的人流堵得水泄不通,每张桌子前,一阵大快朵颐、杯盘狼藉之后,很快就会换上另一张新面孔。那天的“老乡鸡快餐店”仿如工厂的一条生产流水线,滚动带上井然有序地更新着。  终于,在长如龙的队伍中捕捉到前台服务员清晰的轮廓,等待几分
我找到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需要我所学的知识,需要我所掌握的技能,盡管物质回报不高,却要倾注一腔热血。我完全可以换一个地方,但是我乐于在此扎根,无怨无悔,义无反顾,爱不可挡。  我找到了一个特别的地方,需要我达到一个目标,需要我踩出一个印记,尽管目标渺小,印记也不会引人注目。我完全可以换一个地方,但是我乐于在此寻找和实现我的梦想,给那些关注我的人留下可以回忆的爱和美好的时光。  我找到了一个特别的地方
我常常听到这两个字,尤其是在同行相轻的时候,批评谁的画作不好,在列数了种种缺点之后,总免不了会加上这句话:“太匠气了。”  说的人仿佛高高在上,轻描淡写地说出这两个字之后就表示已经无可再谈了。而旁边聆听的人通常都比较年轻、比较心急,希望能够很快地归纳出一种标准,于是就会产生出这样的结論:一是做画家实在很难,稍微不小心就会变成工匠;二是有才情的人才能成为画家,没有才情的人再怎样用功都只能是个工匠而已
从2020年1月以来,全国各地笼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阴霾下,于是,我们感动于千千万万医护人员的勇往直前和大爱无疆,期盼着樱花的如期而至和妖娆盛开。这也火了一位医生,疫情以来的新晋“网红”——张文宏。 一旦关注,长期“感染”  很多人认识张文宏都源于一个新闻视频。2020年1月29日,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以“敢讲”吸睛圈粉无数,他说:“第一线的医生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医生,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
在敦煌研究院,有一尊名为《青春》的雕像:梳着齐耳短发的少女手拿草帽,肩挎背包,整装待发。她的原型是初到敦煌时的樊锦诗。  20世纪60年代,二十多岁的樊锦诗和同学爬山涉沙,经过两天三夜,来到三面危山,一路戈壁的敦煌。充满魅力的石窟让樊锦诗倾心,那一幅幅壁画,那活灵活现的各种造型,就是在诉说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樊锦诗站在保存得并不完好的石窟面前,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僧人从戈壁滩的深处慢慢走来,带着慈悲与
表姐家孩子十多岁的时候,个头已经超过了一米二,按理就该买票了。可是她为了省钱,在给孩子测量身高的时候,总是让孩子不自觉地往下蹲一点儿,这样逃过了很多次检票。  表姐沾沾自喜,可是久而久之,孩子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不自觉地,头总是低着。  从此,孩子变得自卑、自闭,学业无成,只得打点儿零工。  省了几次票钱,却让孩子起步的时候,就输掉了活着的气质。  周国平说:“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
猎人在林中逐鹿,迷失了方向,即使想尽办法,仍连续八天都找不到出路和食物。他饥肠辘辘,在绝望之时发现了一棵苹果树,急忙奔过去采到十个苹果,充饥解渴。  吃第一个苹果时他非常高兴,心中充满感激之情,连声谢天谢地;吃第二个时,他仍然很激动,但程度略有逊色。就这样,他越吃越多,感激之情也随之不断递减,吃到第十个时,已经不以为然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猎人已经把这视为天经地义,手中捧着第十个苹果,心里已经
生活在湖南大山里的周芳,从小就渴望看见大海。2012年,她在澳大利亚看到了全世界最好的大堡礁,这种远离城市,被大自然包裹的感觉,让她对水下美丽的平行世界着迷了。  周芳迷上了潜水,考了潜水证,到世界各地潜游。她把水下看到的世界制作成《寻找鲸鲨》发到网络后,赢得了网友的盛赞。这让她萌生出一个念头:BBC能拍《蓝色星球》,那么我能不能拍一部水下中国纪录片向世界展示呢?  说干就干,周芳制订了拍摄计划,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来给热门游戏“刺客信条”写剧情,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马伯庸看到后觉得挺有趣,便將背景设定在唐朝帝都长安,并随手写了一段脑洞大开的回答:“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镜头逐渐拉近,最终落在了长安县西市。一个披着波斯长袍的客商自热闹的西市大门缓缓进入……”  后来根据这个构思,马伯庸创作出了一部备受欢迎、被读者称之为唐朝版《反恐24小时》的小
坐落在英格兰南安普顿市的南安普顿大学是英国老牌的世界百强名校,该校的电子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是英国唯一达到学术教育研究最高等级五星级认定的大学,在全英国所有与工程研究有关的大学中排名第一。  不久前,南安普顿大学的三万多名学生,包括众多外国留学生,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校长邮箱发来的邮件,邮件中郑重地写道:  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我刚刚跟首相通了电话,因为“脱欧”带来的经济压力,英国政府决定关闭六所高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