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c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高等院校科技服务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教学、科研等优势,归纳总结了5种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关键词 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8-0310-02
  我国农村发展已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阶段,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等新格局、新趋势的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在2012、2013年的1号文件中提出“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方式,面向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进一步明确了高等院校是我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综合能力,构建农、科、教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综合服务模式,2012年以来,科技部、教育部先后批准了39所高校建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该文从当前高等院校科技服务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结合高校教学、科研等优势,提出几种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旨在为新形势下高等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思路。
  1 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高等院校在科技推广、科技服务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一是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依据区域的主导产业发展,在特色产业区建立农业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推广示范工作,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培养大量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三是成立培训机构,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和新思维的推广步伐,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四是依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选派科技人员担任技术顾问和地方科技领导干部,指导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将大学新成果、新产品转让开发、示范推广,形成规模生产;五是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在决策、规划、市场分析、技术支持方面为农业企业和专业户提供信息服务。部分高校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典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1.1 西農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立足于服务现代农业,加速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大学为依托,以大学专家领衔和基层农技推广力量为骨干,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永久性试验示范站(基地),构建起从科技源头到“最后一公里”的快捷通道。在运行机制上,实行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大学专家与地方农业技术推广力量紧密相结合,院校科技资源与政府行政资源和企业经济资源紧密结合,激活了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速了最新农业技术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从而推动了区域主导产业升级和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探索形成了国内独具特色的“西农模式”[2]。
  1.2 湖州模式
  浙江大学与湖州市开展了全面、长期的战略合作,把其强大的人才、技术优势和湖州的“三农”工作基础与资源有机地结合,构筑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支撑、体制机制创新等平台。
  1.3 雅安模式
  四川农业大学在雅安构建了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雅安服务总站—区县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和统筹城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村科技和管理综合服务体系;以学校“八所一中心”为主体的现代农村科技创新体系;以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型农业企业、专家大院、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和科技特派员团队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项目评估、投资融资和管理咨询、创业培训与孵化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创业与孵化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有组织、成建制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助农。
  1.4 “新农民学校”模式
  沈阳农业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学校校外基地创建“新农民学校”,针对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利用学校教学科研优势,开展初、中、高级多层次农民专业技术培训,强化“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培养,实现区域产业从业农民技术全覆盖。探索出“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等多种形式,已培养新型农民12 000余名,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各地、各业的农民人才网。
  1.5 “科技大篷车”模式
  南京农业大学组织师生开展科技扶贫、送物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走村串户把农业科技成果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在农村普及农业的科技知识,提升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举办科技大集,开展现场咨询指导活动,讲解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发放科普刊物[3]。
  1.6 “太行山道路”模式
  河北农业大学围绕改变山区生态环境,帮助农民迅速脱贫的目标,坚持综合开发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形成“太行山道路”模式,是大学进行科技推广和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典型模式[3]。
  2 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目前,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服务大多依靠科研项目、成果转化项目和创收经费来维持,缺乏长期稳定的财政资金支持,导致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规模小、服务范围窄、服务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大学农业科技服务的效果。
  2.2 缺乏制度保障和体系支撑
  目前,我国只是鼓励参与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但缺乏具体的激励政策和制度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学校的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及范围,导致农协组织、涉农企业与高等学校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对接机制[4]。高等学校科技服务组织与基层农村技术推广组织之间技术供求脱节。
  2.3 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还没有建立专职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教学科研人员开展的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更多的是结合教学科研的需要,以解决某个具体科研问题和进行某个科研项目为目的。科技推广服务队伍不稳、人员数量偏少,综合性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人才十分缺乏,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力量相对薄弱。此外,对学校科技服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2.4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农民作为农业技术创新成果的需求者和使用者,是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主体,但是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总体素质偏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普及与推广应用[4]。
  3 高等院校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整合学校教育、人才、科研资源,针对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特点,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依托、企业参与、多学科集成、政产学研协同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新模式,既促进了高等院校更好、更高效地服务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又推动了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发展,促进师生学以致用。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目前,其主要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3.1 以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科技服务模式
  高等院校以学校的综合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以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农业教育培训体系为支撑,构建科技成果的转化平台,为分布式服务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主和广大的农民长期提供技术、信息和培训服务。
  3.2 以新型农民培养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科技服务模式
  高等院校依靠学校教学团队,在深入开展如“半年制、非学历”农民技术员培训、农业经纪人培养等多种形式农民培训的基础上,教师(推广教授)带领研究生、本科生到基地、到田间参与生产实践,以各地分布式服务站(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广泛开展各层次培训,打造金字塔型的农民培训体系,实现区域主导产业从业农民技术全覆盖,构建新型农民培养的新模式。
  3.3 以农业产业化协同攻关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科技服务模式
  高等院校依托学校省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针对农业龙头企业技术转化吸收、产品开发、食品加工、安全监测、市场营销等问题,组建科研团队,派专家组进驻企业,联合协同攻关,成果直接在示范基地上进行推广应用,从而构建“五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协同攻关模式[5-6]。
  3.4 以学生培养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科技服务模式
  学生在学校的基地进行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提高实习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研究生在学校有1位辅导教师,在基地聘请1位农业生产经验丰富的产业从业人员作为副导师,同时找农民技术员作指导,直接在生产一线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生直接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面向农民、面向企业,根据生产实际需求,选择研究课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5 以科研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科技服务模式
  首席专家由学校教授、推广专家担任。由首席专家从大学、科研院所、项目实施区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家庭农场主(农业大户)中聘用承担主要推广任务的专家团队[7-8]。以项目、基地为纽带,采用招聘方式,注重不同学科的结合,组建以业务协作和利益共享為核心的推广专家团队,充分调动大学科教专家、科研院所科技推广专家和基层科技推广人员等多方面的积极性[9-11]。
  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农业科技服务,高等院校还要做好科技服务的顶层设计,构建完备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工作体系[7],从学校人事聘用与管理制度、教师考评与激励机制、学生培养与创新创业模式、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4 参考文献
  [1] 浦徐进,明炬.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主要内容[J].中国高校科技,2012(4):7.
  [2] 陈四长.一种创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西农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5.
  [3] 聂海.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30-34.
  [4] 高志雄.以试验站为依托的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以西农猕猴桃试验站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 聂海.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6] 邵飞.我国大学科技推广体系与基层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对接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7] 张健.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8] 本刊编辑部.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J].中国农村科技,2012(9):18-22.
  [9] 李文侠,刘明.西部高校农业科技服务的SWOT分析——以宁夏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3,32(28):254-256.
  [10] 高强.王余工.涞源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3,33(7):12-13.
  [11] 李海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8):201-204.
其他文献
近日,伊朗政府开始启动卡车“以旧换新”计划。伊朗汽车道路与交通组织领导人指出,伊朗卡车平均使用寿命已经长达18.5年。据统计,伊朗老旧卡车的数量在1.5万-3.0万辆之间,占据国内卡
根据摩擦学理论,分析了钻井泵十字头和导板摩擦失效的原因。通过改进导板材料,改善导板加工和热处理工艺,基本解决了导板变形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零件失效的发生。
Slungshots can be induced by earthquake, causing heavy damage to peopl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is problem was carried out. Firstly,?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d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leakage magnetic field and stray loss in power transformer, leakage magnetic field and stray loss in structure parts of a power transfor
除了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需要和难以确定的自然因素,整个汽车市场还受制于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中,从国家到地方,近年来包括了拉动内需、节能、环保、安全、效率等
总结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及对产量的影响,通过对延津县近几年小麦白粉病的发病情况和同期的气象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揭示了小麦白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提出了对应的防治措施,
In this paper an analyt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absorbing boundaries using dashpot. Validity of the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
彩显单片机控制系统现代新型显示器需调整的项目,除显示画面的亮度、对比度以外,还包括多项光栅几何失真的调整、行与场莫尔条纹的校正、地磁场引起的倾斜校正等等.如果采用
摘要 中宁县某猪场仔猪从产房转入保育房,因缺水应激诱发急性猪副嗜血杆菌病。该文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提出了预防与治疗措施,以期为养殖场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副嗜血杆菌病;缺水应激;仔猪;诊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85.1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274-02  中宁县某猪场将282头仔猪从产房转入保育舍,几天后发现一栏仔猪突然死亡5头,
近日获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已定,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征求各方意见,7月初上报国务院审议,如果不出意外,2010年有望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