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边的人生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家“围桌而食”的传统不能丢,这个时间是你给孩子输出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时刻。
  很多家庭都缺乏沟通,而这会导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出现诸多问题。许多夫妻表示,工作太忙,哪有时间和精力跟伴侣、孩子好好坐下来聊天?其实,全家聚餐的时间,不就是家庭成员沟通信息与情感的良机吗?当然,要合理地运用“餐桌”效应,需要一些技巧。
  人人分担家务
  一项有关家庭主妇的调查发现,77%的家庭由母亲独自准备晚餐。这种妇女负担过重和两代人共处时间太少的难题,可以通过动员子女参加饭前饭后的家务劳动解决。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合理分工,明确每位家庭成员在准备晚餐和洗涮清洁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全家必须一起动手,这不仅可消除忙闲不均的问题,培养孩子的勤劳品质,还增加了亲人相处的机会,有利于强化家庭关系。
  创造友好的气氛
  作家J.罗森堡在《升华家庭情》一书中谈到,孩提时自己老为餐桌上的交谈笼罩在批评与质问的火药味中而感到怏怏不乐。父母不是训斥“坐端正”,就是质问“你学了拼音吗”,令子女无所适从。
  罗森堡决心不按父辈的那一套对待自己的孩子,而坚持一条古老而精彩的箴言:“待宾客如家人,待家人如宾客。把牛奶泼在桌上的客人不能被骂为莽撞的傻瓜。”所以,切忌将餐桌变成训话室。必须纠正孩子的某种言行时,不妨用幽默的言语来表达。
  排除干扰
  “我们家立了两条进餐规矩。”己当了3个孩子的母亲的幽默作家E.邦贝克说,“一条是谁不回家就餐必须带个信请上帝宽恕,另一条是进餐期间禁止使用电话。”
  《时代周刊》等所做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42%的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都有边看电视边进餐的恶习,那些靠微波炉自己烧饭菜的孩子更天天与电视机为伴。要使其感到全家待在一起比独自看电视更加重要,因此,关掉电视机也成为餐间促进家人交流的手段。
  建立某种仪式
  《仪式、策略与力量》一书的作者D.I.克泽尔强调,形成传统的仪式会赋予时空以特殊的意义。一些信教的家庭,餐前总要做感恩祷告,它提醒全家对生活心存感激,并定下了一种轻松愉快的餐桌气氛的基调。
  在马州格洛斯特市,霍华德·理查森一家三口先要围着餐桌拉起手,然后才进餐。
  同样,结束餐食的仪式可以防止孩子们一个个溜下桌。律师D.巴布森家的规矩是餐后由孩子念一首诗;心理学家D.阿博特和他的妻子玛丽则经常读一段圣经故事来结束用餐。阿博特指出:“这是我们家神圣的时刻。”
  学会讲故事
  用自己的故事去勉励子女,是家长传授正确人生观的最佳途径。听惯了父母讲其亲身经历的孩子,也更有能力在餐桌上表述自己满足与失望、高兴与沮丧等感受。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应用语言学教授E.奥克斯对餐间习俗和交谈素有研究,他认为最成功的家庭用餐时离不开讲故事。问题是,家长往往只叫子女讲,很少自己带头讲。“典型的方式是妈妈怂恿孩子讲一个故事。”奥克斯指出,“然后由爸爸来评判讲得如何。这种做法应该避免。”讲故事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以一种人人(尤其是孩子)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形式进入任何错综复杂的领域,这是任何精当的阐释也无法取代的捷径。
  还有一点是,要将讨论扩大到每一个人。一个孩子讲了当天的见闻后,请将谈话引向更广阔的话题上去。
  玩游戏
  伊利诺斯州帕拉廷的广告推销商部·亚法尔达诺,曾为6岁的佩奇和5岁的布莱尔在餐桌上拒不谈学校的情况而发愁。后来他们在餐桌上玩一个被称为“真话或谎言”的游戏,这姐妹俩变得喜欢交流了。她们不仅轮流讲当天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而且还偶尔插进一个荒诞不经的谣传,考考对方能否听出真假来。
  全国广播电视公司《今日》节目客串演员K,库里克的父亲,在他们兄妹4个还小的时候,要求每人每天在晚餐桌上说一个新词,然后由其他人来猜测出这个词的含义。
  邀请客人共进晚餐
  家宴上的新面孔意味着新主意、新观点。
  纽约市剧作家·霍罗威茨清楚地记得,父母总在星期天为全家和朋友們准备一顿充满生气的晚餐。“我家里的‘妈妈帮’爱说笑话,使大家笑得前仰后合。”霍罗威茨说,“‘爸爸派’则安静地坐着,讲一些有关成功的动人故事。”
  如今,霍罗威茨与妻子吉利恩以及他们7岁的双胞胎,仍然继承着邀请朋友或同事赴家宴的传统。在这洋溢着笑声与成功的故事的家庭餐桌上,他们使双胞胎的视觉和触觉突破了家庭的围墙,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
  时代在变,家庭也在变。但是生活中永远不变的一点是全家聚餐的重要性。正如E.邦贝克所说的那样:“我们争论,我们生气,我们大笑。我们为心爱者大声疾呼,我们喊叫,我们洗耳恭听……全家共餐一直是我们全家最美好的时光。”
  (摘自《家人》2017年3期)
其他文献
我喜欢周梦蝶的那首《我选择》:“我选择紫色。/我选择早睡早起早出早归。/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几十行诗从头到尾全是“我选择”。  人各有选择。观其所选择,可以知其人。我也有选择,我选择在外面——在潮流的外面,在时好的外面,在圈子的外面,在种种潜规则明规则的外面。  既然格格不入,索性呆在外面,反而舒服,反而体面。里面外面,各有得失,选择在外面,寂寂寞寞的,优哉游哉的
期刊
磨难让她更优雅  黄炎贞永远良好的状态,常常被人“误解”。很多人看到她,总会说:“这样的外表和状态,应该是从小养尊处优才有的吧?”但事实并非如此。黄炎贞从小经受了很多磨难,也正是这些磨难,让她的内心变得更坚强优雅。  黄炎贞是福建罗源人,家中兄弟姐妹四个,幼年时吃苦无数。为减轻家里负担,15岁时,她忍着眼泪,坐火车到福建三明钢铁厂“闯”生活。  “我的青春都献给了三钢。”黄炎贞说。刚到三钢时,她在
期刊
春季更易肝火旺  春是个欣欣向荣的季节,阳气生发,万物生长,沉睡了整整一个冬季的树木在这个季节开枝散叶,恢复活力。而这和肝气似乎有某种默契——在中医里肝属于风木之脏,肝气具有升发条达、生机不息的特性,就像树木生长那样条达舒畅。因此,春季与人体的肝脏相对应,肝气在春季最旺盛、反应最强。然而,肝气升发太过,肝气亢逆,人体就会出现种种肝火旺的症状。  这些人要小心肝火上身  ☆饮食上偏爱辛辣油腻的人  
期刊
我以前的公司,是允许员工带着孩子来上班的。所以每到下课或是放假时间,孩子们在走廊上蹦蹦跳跳成为常事。  记得有一次,有个小孩跑着跳着突然跌了一跤,被身边的一个老同事扶起来。老同事摸着他的脑袋,数落道:“这劲头还真是和你爸爸当年一个样啊!”那小孩正追着前面的孩子跑,一骨碌爬起来,连膝盖上的土都没来得及拍,舌头一吐,就跑远了。  小孩的爸爸也是我们同科室的同事,一个极其老实持重的三十多岁壮汉。在我的印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2年就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需要提醒的是,散步只有因人而异,才能更好地起到防治病痛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病的中老年朋友来说。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身体活动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但心率不要超过130次/分钟。也就是说,高血压患者可采用室外体育锻炼,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等,让运动之后的血压更趋于平稳;运动时间可以较多地安排在每天下午的4~6时,这个时间
期刊
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美食,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它大大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  发酵食品魅力何在  在日常饮食中,人们摄入的动植物细胞内有些成分是人体难以消化和利用的,而发酵时微生物分泌的酶能裂解细胞壁,提高了营养素的利用程度;發酵过程中,微生物保留了多糖、膳食纤维、生物类黄酮等对肌体有保健作用的物质,还能分解某些对人体不利的因子,如豆类中的胀气因子、豆腥味物质等。  谷物
期刊
早晨,儿子刚起床就闹着要去买玩具。我真犯愁,他好像跟玩具较上劲了,天天想买,可一件玩具买回来,他玩不了三天,准会失去兴趣扔到一边,闹着再买新的。这不,家里的玩具换了一拨儿又一拨儿,旧玩具早已堆成了小山。可不给他买,又觉得于心不忍。孩子嘛,哪个不要玩具?买吧,又实在太浪费!于是我下定了决心,再满足一次儿子的要求,之后他再喊着买玩具我就坚决拒绝。  领着儿子刚出门,在楼道里遇见了同事大刘带着他儿子也要
期刊
辨别发脾气的警讯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小征兆,可以得知自己就快发脾气了。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征兆,避免自己因孩子发脾气而生气。  举例来说,这些警讯可能是讲话的声音越来越大、面红耳赤、拳头紧握、心跳加快、口干舌燥或是呼吸急促。一旦孩子知道了这些状况,当他遇到挫折但还没发脾气之前,你就要指出这些征兆。“看起来你要开始失控了。”“你的手已经握成拳头了。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快发脾气了?”父母越能帮助孩子认清
期刊
独自待在家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现代家庭中,孩子总免不了偶尔被单独留在家里。比起小小年纪就胸前挂一把钥匙的我们的那个年代,现在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家里的设施都要复杂得多。在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之前,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或心存侥幸,应确保他们了解本文将讨论的十大事项。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需要,或开始考虑这方面的锻炼,却拿不准是否能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家里,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他是有责任感的
期刊
人品——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  人品的树立来自榜样的力量。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考得分数是高是低,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之间的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