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与重建:论《接骨师之女》的身份主题

来源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骨师之女》是著名的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作品。从流散批评、身份认同以及"第三空间"建构等角度,对小说《接骨师之女》中主人公的身份认同过程进行考察,可揭示三位女性对身份的困惑、疏离、接受和重新建构的内在因素和象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三年教改的实施过程。教改开始前我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课堂教学中教多学少、重教不重学、以教代学;学生基础差、依附思想重、主动参与学
针对网络安全的技术有数据加密、身份鉴别和防火墙等,但它们只能被动防御,不能进行主动防卫,不能完全满足网络安全的需要。入侵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提供了对
要在我国实现住宅产业化,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住宅企业组织模式。通过分析住宅企业组织模式发展的必要性,提出适合我国住宅产业化的住宅企业组织模式发展需要分两步走:第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决策制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性,如影响决策结果的因素不断增多、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源范围不断扩大、决策问题的非结构化程度和复杂性不断提高等。美
文物博物馆是文物保存、管理和展示的场所,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开展社会主义文明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助于拓展文物博物馆职能,提升
我国师范院校对自身综合化进程的自觉推进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非师范专业的创办。时至今日,师范院校大都创办了一批“非师范专业”,不少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数甚至超过了
本篇论文以蒙古族说唱艺术中的科尔沁叙事民歌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方法,就其中的汉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科尔沁叙事民歌是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
<正>人民出版社2011-1由全国工商联原党组书记、胡耀邦同志之子胡德平撰写的《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从自身的独特视角出发,对
师范院校是实施师范教育的载体和平台。师范院校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处于是否有独立设置的必要的激烈论争中,由于我国师范教育长期处于封闭、定向和职前职后分开培养的状态,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诉讼构造,控辩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一审、二审中的法律规定同样体现控辩双方地位及相关权利的平等。然而在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