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不能“止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zhib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时期,魏兵南下,行军途中,天气太热,无处找水,人人口干舌燥,渴不堪言。曹操即对众将士说,前边不远有梅林,将士们听说后,想起梅的酸味,口水禁不住淌了出来。“望梅止渴”之成语亦由此而出,现用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看到这则小故事时,我不禁想起了我在两个平行班教学《认识整千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认识并体验一万”的教学经历:
  
  教学片段一:
  
  一、直观感受“一万”的大小
  播放光盘(长春体育馆),让学生仔细看画面内容,收集信息。
  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个体育馆后的感受,直观感受“一万”的大小。
  
  二、体验“一万”的大小
  1.继续播放光盘(由一个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
  教师指出:这里一个大正方体由“一千”个小立方体组成。
  2.让学生跟着光盘后“一千一千”地数,数到九千时让学生说说“九千里有几个一千”,感受几千的含义。
  3.数到“九千”后,让学生猜一猜:下面是多少?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强调: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有10个一千。
  在这个班授课后,我总觉得学生对于“一万”的认识太过肤浅,学生真的认识并感受到了“一万”的大小了吗?以往我们教学认数,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数位、计数单位、十进位的概念,知道有更大的数,学生虽会认、会读、会写,但忽视了让学生联系的生活实际去感受更大的数,学生记住了抽象的数的概念,但对更大的数的感受却是苍白的,在生活
  
  教学片段二:
  
  一、师生谈话,感觉大数的客观存在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千以内的数,那你觉得我们学校的人数超过1000吗?你家到学校的距离超过1000米吗?……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数量都超过1000,想认识比千还要大的数吗?
  二、体验“一万”的大小
  1.师:看一张白纸,它的厚度给你什么感觉?
  生:薄薄的。
  师:(出示1000张白纸)瞧,这是1000张白纸,给你什么感觉?
  生:真厚。
  师:10000张白纸有多厚呢?闭上眼睛,在你的脑中想象一下。(教师同时悄悄地从下面搬出10000张白纸)
  生:哇!
  2.师:10000张白纸这么厚,那么你能想象10000名学生坐在我们这样的教室里需要多少间教室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师:我们教室里现在有40名同学,这栋教学楼一排有5个教室,能算一算一排教室能坐多少名同学吗?
  生(快速地算后汇报):40×5=200人,所以一排教室能坐200人。
  师:能算一算多少排教室能坐10000名同学吗?
  生:200×50=10000,所以50排能坐10000名同学。
  师:你们能在脑中想象一下50层这样的楼房才能坐10000人吗?
  生:简直不可思议,那该是多高呀。
  这节课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丰富了学生对大数的感受,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的数学是贴近生活的。让他们感到了一些数据的真实、可靠,学生不仅行动和认知方面参与了,而且投入了情感,产生了深度的参与,这样的感知毋庸置疑是丰富的,是充实的。
  由此我想到了如今我们的一些教学就是在重复着望“梅”不能“止渴”的故事,这里的“梅”是指脱离了实际的一些抽象、空泛的教学,缺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感知。如上面举的教例,这节课让学生认识一万,着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体会数的意义和数在交流中的作用。只是单纯地教教材,学生对数的感受是不深的;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自己去體验、发现,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才能最终培养学生真实的“数感”。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渗透到各种知识类型的数学课中去。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致力于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真实的数感。
  1.让学生“动”起来——概念教学中的数感培养
  数感的建立可以理解为“数学地”思考,一个学生如果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连看到一个人都无法估计出他的身高体重,不能估计一只鸡蛋大约有多重,很难说这样的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多少帮助。本着这一思想,在概念教学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在数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中感受和体会数的无处不在,并在此过程中建立数感。
  2.让学生“估”起来——计算教学中的数感培养
  《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在日常生活中,口算与估算的运用相当广泛,经验告诉我们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我们给出确切的数值,只要估计出大约有多少,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口算能力和一定的估算技巧。
  3.让学生“做”起来——问题解决中的数感培养
  数感是一种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会自然而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探索一般。学生遇到情境命题时,要能积极地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积累经验,培养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研究数和量的关系,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当然,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也日趋多元化。本文以石河子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背景、依据、培养目标和定位、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西部高校 国际经济与贸易 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适应中国对外开放
摘要: 本文在分析传统英语口语教学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多媒体环境下开展英语口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1. 前言    随着我国与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与其它非英语国家的教学成果相比,我国学生的口语水平堪忧。现在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使用英语交流的重要性,
摘要: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现代高职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本文作者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出发,结合多年从事高职英语教育工作的实践,探讨了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的指导作用。并且提出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高职英语应用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我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169所,占高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多年来几经修订,具有理论观点新、知识点多、可读性材料容量大的特点,且每周只安排两课时,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改进课堂教学,科学安排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准确把握教材,科学构思教案    改革课堂教学,首要问题就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依据教材设计教案。认真备课是教学工作之首。因此,在备课中必
美术欣赏课是拓展学生审美兴趣、审美情感,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为主题,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这对美术教学是颇有补益的。那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呢?下面谈谈本人实践中的体会。    一、巧用语言艺术,感受美的意境    通过语言艺术,能让学生更快进入美的意境,这十分重要,这能激起学生想学习美术,爱好美术的欲望。首先,语言要形象生动,虽然在上美术欣赏课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具,但语言仍
摘 要:日语中,自动词大量使用在「N を V」结构中,并且由于「ヲ格」助词的使用,很多时候能够传达出说话者的某种感情色彩和情绪。本文拟对「N を V (自动词)」结构的用法作一个归类整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其它格助词对比,对句子中由于「ヲ格」助词的使用而带上的某种感情色彩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N を V (自动词)」 移动自动词 感情色彩 情绪    学习日语的中国人、尤其是初学者很容易
摘 要: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质疑一直伴随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笔者以为,目前对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的探讨忽视了一个重要原因,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大量的“非语文”现象。本文由此出发,考察了语文教学中“非语文”现象,并把它分为“泛语文”、“伪语文”、“反语文”,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惕。  关键词:语文教学 非语文    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质疑一直伴随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几乎成了不
摘要:已经举行24年的日语能力考试在2005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改革重点在于着力检测应试者运用外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际能力。欧洲委员会组织语言专家编写的《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共同纲领》对欧洲多种语言的教学和评价提供了参照标准,共同纲领的核心部分就在于通过对能力指标的规范,从而引导学习者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在提高交际能力上,日语能力考试和欧洲语言教学与评估共同纲领找到了交界点。  关键词:日语能力
摘 要:在我们学校正当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管理精细化”的同时,又迎来了一个新的话题“德育管理要精细化”。我看到:我们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平台,大力地宣传和弘扬真善美,通过一个一个的主题班会来使同学们产生向善、行善的动力,把让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迈进人生第一步的关键来抓,同时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这种方式,我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我在内网的视频上亲眼目睹这一个个活生生的场面时,我的灵魂得到很大的触动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对“观看”与“表现”的分类研究作为出发点,从不同角度论述对客观物象或油画作品的观看方式和自身油画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发展及面临的境遇,从而较为清晰地理出两者间的关系,以指导美术工作者的创作实践。  关键词: 沃尔夫林 风格 观看方式 多元化    视觉艺术发展到今日,可以说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凡的高度。从最早的原始洞穴岩画到当下的当代艺术,从东方艺术再到西方艺术……很显然,风格的形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