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初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结构发挥重要作用。构建知识结构顺应了课改要求,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科素养;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顺应高考命题趋势,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知识结构;高中历史
  伴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历史命题改革出现的新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历史知识结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构建知识框架,将各模块、各专题分散的知识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网络,对于基础年级学生日常学习、高年级学生备考有很大帮助。
  一、顺应新课程改课教材变化,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之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改变传统通史教学体系,不再是一个历史时期的循环,而是采用“模块+专题”的课程结构。知识体系庞杂,包罗万象,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演变。结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教授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历史学科的教和学亦离不开基本知识结构的构建。较之于传统通史教材体系,每个单元介绍同一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在使用现行的“模块+专题”的教材时,构建知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专题,每个专题主题明确,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特点,揭示历史发展线索和基本规律,注重主题性和系统性,“强调历史学科内知识整合”。这种体系设置强调需要整体、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开阔的视野,较强的思维能力。不仅提高综合分析及应用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素养,也带动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教和学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像传统历史课堂只是关注教授具体历史知识,将历史事件及其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意义等要素划分为干巴巴的条条框框让学生记忆。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在是机械的死记硬背,更要求理解和运用,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历史知识结构是历史知识的网络,将各个模块分散、孤立的历史知识和原理,纳入完整体系之中,反映其内在联系,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符合新课程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教材,提高学习效率。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按照通史体例设置,“模块+专题”的教材结构完全避开与之重复,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是,教学实践表明,现行考试制度决定了历史是一小学科,加之有些地区历史中考开卷考试,很大一部分学生初中不重视历史学科学习,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学生混淆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历史事件和人物张冠李戴,缺乏基本史学常识的现象。初中知识储备是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基础。初中基础不稳固为高中学习埋下隐患,部分学生遇到有时间跨度题目时常出错。通过构建知识框架虽然不能完全弥补初中知识缺乏之不足,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加深记忆,理顺思路,改进学习方法,取得更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专题内部、专题与专题之间,甚至是不同模块之间的多方位的联系。通过架构知识联系网帮助学生整体掌握教材结构,加深学科教学目标的理解,突破重点难点,夯实学科基础知识,提高学科素养。
  二、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课堂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忽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缺乏全局观,在课内练习中尚能做对,但是在综合练习非常容易出错,客观题混淆选项,主观题审题不准,不能将学过知识恰当应用。在大型考试中,基础题目能得分,而中等难度的题目失分严重。这就要求加强构建知识知识框架。教师要指引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知识全局出发,把握学科整体知识,从大纲到主线,从主线到知识点,层层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的来源和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点内涵和引申含义,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目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查漏补缺,将知识点“一网打尽”。
  在平时学习和考前复习中注重构建知识结构,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挽救具体知识遗忘造成的失误。通过不断训练,即便遗忘了具体历史事件的要素,保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历史知识结构会帮助学生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时间重新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认知,准确解决问题。
  三、有利于顺应高考命题趋势,提高复习效率
  伴随着课程改革,高考命题也出现新趋势。据研究,“新课程改革开始后,单元式主体命题所占比重就下降了,学科式和学习领域式的主体命题逐渐唱主角”;而“学习领域式的主题所占数量是第一位”。高考更加注重专题与专题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结构的联系,侧重考查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反映出历史主题发展线索和基本规律,与之联系密切的知识点成为考试重点。在历史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中,不仅要精讲基础知识,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学习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加强体系建设。
  新课改主张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构建、深度解读知识结构,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法”。在复习备考中,老师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构建的方法,然后要求严格学生自己去做。真正达到每一课都归纳,每一专题都有总结,自我构建起每一模块的立体知识体系,实现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复习效率。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更大挑战,教学方式需要改变,不能仅仅识记具体知识点即可,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要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住基础知识的同时,自主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从整体把握教材,提高解题能力和复习效率,让学生实现自我突破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国,郑林.高等师范院校教材·新编历史教学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61页
  [2]许霁.试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知识框架[J].新课程(中),2015年11期,144页
  [3]黄牧,周朝阳.历史试题编制原理与技术.广东教育出版社[M].2015年9月152页
  [4]肖玉英.浅谈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中知识结构的构建与运用、镇江高专学报,2014年7月,121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弗兰纳里·奥康纳是一个生长在宗教气氛浓厚的美国南方的虔诚的基督教作家,一生关心人们的痛苦和宗教信仰。本文探讨了暴力主题在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体现。在奥康纳认为爱的缺乏导致了人们的隔阂、心灵的异化,人生从而变得令人无法忍受,暴力的产生不需要理由,它本身就是现实中的一部分,只有通过畸形人物以暴力解决,目的是以毒攻毒。通过本文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美国社会历史,提高英语文学素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高的教育,师生互动教学也越来越被大众所支持。师生互动教学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让教师知道该学生在学习上有哪方面不足,可以更好的掌握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本文主要是围绕初中历史课堂展开的,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教学呢?我们将对其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师生互动教学  一、师生互动教
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和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商务背景下动态物流联盟发展策略,并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物流联盟伙伴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联盟主体正确选择物流伙伴提供相应参
【摘 要】批评是一门艺术,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不可避免的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在独生子女众多的今天,如何批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本文拟从以下几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先表扬再批评;态度鲜明,该严则严;用目光和表情暗示学生;不伤害其自尊心;利用高中生自身的特点巧妙应对。  【关键词】高中生;批评艺术;保护自尊心;学生自省  批评教育是一门艺术,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不可避免的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什么时间去批评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逐步得到实施。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学阶段的教育模式也应当随之改变。特别是对于中学体育教育这一领域而言,作为当代的体育教师,应当注重与时俱进。不能过于保守,要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法基础上加以创新。做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在学生们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有效合理的体育活动,从而帮助他们增加身体的协调能力。  一、激
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通过的决议,确立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这一重要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对我们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古田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逻辑地梳理了"思想建党"的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的发展历程,初步地探索了新形势下党性教育提升"思想建党"科学化水平的可行性路径,为解决当前确实存在的"教育者受教育不够"问题提供了实践性思路
通过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多方面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对学生群体普遍思想状况的调查,切实有效地做好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艺术院校的学生树立
本文利用我国1997-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地区技术进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方法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