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的海洋徜徉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朗朗上口,古诗教学也应该是诗意的,令学生陶醉和回味的。如何带领学生在诗的海洋徜徉,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一、诗意课堂学古诗。二、课外诵读传经典。三、妙用古诗显诗意。古诗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让我们领着孩子徜徉在古诗的海洋中,从古诗中汲取精华、陶冶情操,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教学;诗意课堂;课外诵读;妙用古诗;语文素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相信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童年不可缺少的记忆,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渗透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培根也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朗朗上口,古诗教学也应该是诗意的,令学生陶醉和回味的。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知识储备少,如何带领他们品味诗的意境,在诗的海洋徜徉,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一、诗意课堂学古诗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低年级学生学生学习古诗的重点不在于逐词逐句的理解古诗,而主要是发展想象力,品味古诗意境,感受语言美。课堂上把古诗与画,古诗与音乐,古诗与表演结合起来,古诗学习会更加富有诗意。
  1.画中品诗
  低年级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图画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把诗以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更容易走进诗中,品味到到诗中的意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例如在学习《春晓》这首古诗时,由于这首古诗孩子们早已经会背诵,那就直接把孩子们带进春天美好的早晨吧。我带领孩子们看课本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欣赏着美丽的插图,找到了:“诗人刚刚起床,脸上笑眯眯的,他应该是做了一个美梦吧!”“有很多小鸟在飞,好像在唱着歌。”“地上有很多花儿,那些花儿一定很香”……这样老师虽然没有一句一句的讲解古诗的意思,但从孩子们稚嫩的语言中,我知道孩子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诗人的那份惬意。这样的诗情画意,多么令人陶醉!
  2.乐中诵诗
  在古代,音乐与诗歌是融合在一起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当时民歌的总集。《汉乐府》中收集的诗则原本就是用来谱曲歌唱的。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知道古人吟唱古诗的旋律,但是我们可以在音乐的渲染下朗诵,那也别有一番风味。诵读《春晓》我们可以采用现代音乐班得瑞的“清晨”,音乐一起,那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就把我们带入到了那个“处处闻啼鸟”的明媚的早晨。诵读《村居》我们就可以用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让我们感受到春日的柔美。只要我们为古诗找到合适的音乐,这音乐就会为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诗歌的意境中翱翔。
  3演中悟诗
  许多古诗是有情节的,让学生发挥想象,演一演古诗,会带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感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学习《赠汪伦》一诗,学完全诗,我让学生同位两个人一人扮演汪伦,一人扮演李白,把诗中描写的离别情景演一演。我略加指导,引导学生想像一下两人会怎样,怎样做。学生就兴趣盎然的表演起来。在全班展示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模仿古人了拱手等动作,演得惟妙惟肖,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通过表演,学生不但更深入的理解了古诗内容,而且能深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诵读传经典
  1.活动促积累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当然这仅仅是保底要求,只要我们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他们会学习的更多。我们要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诵读活动,以丰富低年级学生的古诗积累。如晨读“诗声琅琅”,开展“我是古诗大王”活动,看看谁背的古诗多,以提高学生古诗积累。“我是小老师”活动,由学生轮流来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学习古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兴趣。“古诗配画”活动,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拿起画笔画一画它们心目中的古诗,让古诗学习“诗情画意”。通过这各种各样的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就毫不费力地全部背诵了“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2.生活感受美
  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藏于字里行间,一花一草,一情一景全都是诗人笔下美丽的诗句。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寻找“诗景诗意”,把诗景诗意统一起来,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春天来了,带着孩子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杨柳依依的美景;一场春雨过后,到花壇间去看一看感受春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夏天到了,欣赏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到了,一起去秋游,登高望远体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豪迈开阔的胸襟。夜幕降临,让我们也仰起头,轻轻地吟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原来我们的生活是如此“诗意”,古诗离孩子们并不遥远,古诗就在孩子们的身边。
  三、妙用古诗显诗意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课标还在在第一学段写话目标中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虽然只是低年级学生,有了丰厚的古诗积累,我们同样可以引导他们运用到自己的写话练习中。记得第一次发现学生在写话中引用了古诗句我是多么的惊喜。一个孩子在写话练习中写到:今天我们到饭店吃饭,妈妈说我们要进行“光盘”行动,吃多少要多少,不能浪费。因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立刻让这个孩子在全班学生面前读了自己的这次写话,并对他引用古诗句大大表扬鼓励了一番,我相机引导其他学生也在写话中引用古诗句。从此,在学生的写话本中就经常见到古诗句的影子:“今天我到公园玩,公园里一片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真美呀!”“昨天晚上下了一阵雨,今天小区里的地上落了好多花瓣,‘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古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句可以令他们的写话显得更有诗意。
  古诗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让我们领着孩子在徜徉在古诗的海洋中,从古诗中汲取吸取精华、陶冶情操,让孩子们有一个诗意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王铁军.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09期
  [2]崔秀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科学导刊(中旬刊),2011年02期
  [3]左慧芹.感受生活,体验成功[N].中国教育报,2010.1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对数学的教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局限于课堂,要实现生活化的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本文主要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着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数学运用能力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而且最后也将会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因此,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回归数学教学的本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大众的学习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一系列微事物不断出现,微小说、微电影、微信等,微课也应运而生,逐渐被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本文作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微课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促进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微课技术;促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全方位正确认识微课技术,准确
期刊
【摘 要】基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探讨了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即以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教学活动中要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教学重点内容教师要精讲点拨,当堂训练检测也是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训练检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要按照最优的结构组织课堂教学,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和组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践证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包罗万象,教材中可挖掘、讲授的知识点如雨后春笋,但倘若每篇课文的知识点都要在教学中基本落实,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往往是隔山挠痒,“面面不到”。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管我们有怎样美好的愿望,都必须承认每一堂课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做的是确定目标,了解学生,解读文本,简化过程,挖掘潜力。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学,能所用。  【关键词】确定目标;了解学生;解读文本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得以推广。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有利于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提高。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  【关键词】有效情境;主动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坚持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要求,从学生的现有知识与生活阅历出发,创设合理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人物思想,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并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同时,揣摩其中的德育内涵,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做到寓德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实效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德育教育又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生为
期刊
【摘 要】目前,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主题式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语文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信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熟。主题式阅读
期刊
【摘 要】如何构建“真学课堂”,让“真学”发生?笔者认为,从“蒙眬”到“清晰”是语文真学课堂的重要特征。具体说,学习目标要指明确,学习策略要清晰优化,学习成果要显性可用。如果我们能在这几方面注意由“蒙眬”向“清晰”转变,那么,语文课堂“让真学发生”将会成为现实。  【关键词】蒙胧;清晰;真学课堂;目标明确;策略清晰;成果显性  “真学课堂”、“让真学发生”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得比较多的热词,
期刊
【摘 要】古诗语言凝练,包蕴厚重,节奏感强,跳跃性大。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穿越时空与诗人对话,小学古诗词情智教学中,教师应有开放的语文教学观,促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传承中国诗词文化。  【关键词】学古诗;情智教学;有效;拓展  古诗情智教学应着力创造宽松自由,欢乐和谐的课堂氛围,诱导学生情智的萌发,在诵读中,体味诗词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解读体验,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话教学;自主探究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样的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