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k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我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分析——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我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1)复习:笔算,67×8,167×28。(2)试算:167×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
  例如,我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l,再算l+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l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l=6;有的想9+()=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我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3.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
  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3.1 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我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宽高长底,接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
  (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
  (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
  (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3.2 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我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我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我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我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我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 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图形、分类,三角形的底及对应的高。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所以通过讲授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为学习三角形面积打下基础。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要引导以学生自己探索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
  (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
  (2)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饨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3)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任意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我的有机讲
  解、辅垫,学生轻松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坚信,坚持启发式教学,一定会给素质教育的阵地带来勃勃生机!
  收稿日期:2009-05-06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信息素养,因而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外,还要灵活采用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的任务;评价;教学基本功;能力    最近,我参加我本市组织的信息技术研究课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围绕这节新课程课堂教学课展开。教学内容是网页背景的设置及图
期刊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教学论的研究中,有这样一个被我们认可的规律,那就是:学生的学习成功,是在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参与下取得的。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我们教育的效果受到影响。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为重要。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
期刊
【摘要】 继续教育制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保障,培训是教师学习的途径之一。多年的实践证明,继续教育要受到教师认可和接受,就必须与时俱进,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教师培训;原则;转变     Shallow the plan talked a development to continue education  Li Zhu-lian,Zhang Zhon-xiang  【Abstract】
期刊
【摘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只解一顿之需;“授之以渔”,则能培养人的能力,教人做学问、做研究的方法,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的。教育的最大功能在于“教是为了不教”。“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即为了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面对中职生的现状,如何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就业做好准备,本人结合教学实际,从中职生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三门峡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书记张玉芬的先进事迹及教育理念。  【关键词】执着;创新;理念    Offer a Zhu teacher soul, red-blooded teach eagle——record two experiment kid's park principle, secretary Zhang Yu Fen  Yu Mei-feng  【Abstrac
期刊
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几何形体是人们用来衡量物体形状的一种标准形式,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几何形体的教学,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各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几何形体的学习不仅能使幼儿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形体,促进其知觉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而且能逐步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激发其创造力打好基础。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教幼儿认识几何形体呢?我认为应该
期刊
【摘要】良好的情绪情感的培养和积极情感的体验对幼儿健全和谐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关注幼儿认知、技能水平的提升更要关注幼儿情感体验。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体验    The emotion that is under the ecosystem experience education  Liu Qiao-ru  【Abstract】Good motion emo
期刊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教师的情感作用,鼓励学习意志、增强学习毅力、树立学习信心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因素,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谈了一系列的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    How in the physics teaching the development s
期刊
我们在听完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后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听这节课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觉得这句话就反映了语文教学就像一门艺术,精彩的演绎就是给人艺术的享受。把语文教学当作艺术一样经营、创造,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不会再是枯燥、乏味的了,而是处处闪动着美的华章,音乐的音符,出现师生平等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  我认为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创设活跃的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而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班主任起着关键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更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意之中,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班级工作的成效,影响学生的成长。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