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如何走出困境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_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陷入困境:活动虽然开展了,但学校状况、教师行为依然如故。原因何在?一是缺乏主题和整体规划,活动的目标不明确;二是过于关注评比等级,未能从教师的需求出发,选择的专题缺乏代表性和典型性:三是缺乏反思意识,不注重活动后的反思及成果的宣传推广;四是缺乏民主、开放的教研机制,未能发挥听课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校本教研走出困境,发挥实效呢?
  
  一、平常心态,研究实践,改进教学
  
  平常心态会使研究成为一种教育生活。要引导教师相信研究的价值与能力,让教师知道,每天对那些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解决,就是在做教育科研工作了。科研中多了一份平常心。也就多了一份真实的积累和经验,也就多了一份超越与提升。
  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以学术头脑和科研意识来审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学会更理性、更有预见性地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做——想——写”的过程。一是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脚踏实地地做,没有这个基础,教育科研必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我们的做是在不断思考中理智地进行的,能否在做中想,是一般教师和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第三才是写,把一些问题想清楚了,写下来,作为自己实践与思考的结晶,与同行分享。而这三个环节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多大程度上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发展,才是衡量教师教育科研的最终标准。
  
  二、化整为零,随机教研,真实分享
  
  校本教研可以化整为零。如可以定期在“校园论坛”上公布研讨主题、提供学习材料,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时间参与学习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网上交流人人平等,无拘无束,教师可以畅所欲言。
  随机教研是一种非正式的教研。它表现出这样突出的三个情形:一是眼前碰到了真实的问题,或有趣,或棘手;二是心中积聚了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冲动,或自信,或焦虑;三是身边的同事成了无话不谈的良师益友,或启发,或建议。
  教师遇到了困难,可以随时提出来,向其他教师求援,由大家来会诊,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共同攻坚。教研伙伴也不局限于教研组和同一学校,课堂、走廊、办公室、学校操场、路上车上、网上都可以是教研的场所。随机教研会出现各种教师学习共同体,他们在其中进行自我教育(深度的教育教学反思和交流),分享彼此对于教育教学的认知和理解。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聚集课堂,关注常态,提升底线
  
  关注常态意味着重心下沉,将提升日常教学质量作为底线和重点,把基础的做好。其实听课不是非得要听名家的课,不是只有大师才能传授“真经”,也不是“远来和尚会念经”。我们身边的好教师并不缺少,只不过我们没有充分利用罢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本校教师有的教学手段高明,出神入化;有的教法独特。棋高一筹;有的解题分析到位,点石成金;有的课堂教学风趣幽默,妙语连珠;有的体态语言惟妙惟肖,生动有趣……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有选择地去听课,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的听课活动有的放矢,虽然没有兴师动众,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上好“原汁原味”的“家常课”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朴实、扎实的“原生态”课,没有那么多的花架子,而是真正把课堂教学落实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上。
  
  四、自我指导,深度思考。有效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中“个人自我指导模式”有许多灵活多样的形式,常用形式有这么几种:1、阅读自己挑选的材料(如学术期刊和专业书籍)。2、记下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尴尬场面,并进行深刻的反思。3、把日常教学中成功的故事和深邃的想法整理出来投给相关报刊。4、建立教学档案袋,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5、拟订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描述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6、参加专业会议,扩大眼界,丰富思维和提高认识。7、选修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8、申请课题,如负责一个项目。
  为了及时反馈,学校可要求教师在期中回答三个问题:1、在你的档案袋开发过程中以及目标的实现中。什么起了重要作用?2、你在哪些方面遇到了困难?3、你认为学校能如何帮助你?到了年末,可要求教师围绕以下问题。进一步的反思:1、目标对你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2、下一年度中需要作出哪些调整和修改?3、你在专业发展上有什么需要?这种基于个人深度思考的校本教修方式,也能有效地引导教师的发展。
  
  (作者单位:惠安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诗霞)
其他文献
孩子,很高兴,你今年能如愿跨入重点大学的门槛。朋友们都说我们的教育很成功。我们也备感欣慰。毕竟,十几年来,为了尽父母的责任,我们尝遍了酸甜苦辣,尤其是你妈妈。你上大学,我们特别感谢你的老师们,是他们的无私关怀与爱护才使得你健康成长。你一定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吧?  我们都很希望把你培养成理想中的人才。十八年的家庭教育之路走来,算是有了感悟,有着成功,还有不少失误和遗憾。我也知道,许多方面我做得不好,甚
期刊
秋天来时,载着外甥女妞妞去海边捡贝壳。回来的路上,妞妞指着一大片黄灿灿的稻田问我:“那地里长的都是啥呀?”我告诉她,那些都是水稻,农民伯伯要先插秧,后施肥,等它长出稻谷了,然后再收割,把稻壳去掉,就是我们天天吃的大米了。  “噢,我懂了!”妞妞拍着小手欢呼起来。我却忽然想起本学期人教社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有点弄不明白了。这是一首赞美秋天的诗歌,其中写道,“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
期刊
新课程下,我们需要对过去的评课方式进行重新审视。评课是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评课活动是使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听评课实践,谈谈评课的关注点。    一、关注学科特点    语文教学基本任务是培养
期刊
风裹挟着凤凰木的树叶舞蹈,初冬的厦门却涌动着融融的暖意。好不容易争取到参加在厦门举办的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语文观摩研讨活动,难捺喜悦。走过这短短的两天,收益良多。支玉恒老师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背诵;王崧舟老师以“情感”作舟楫,带学生感悟慈母深情;于永正老师以“生活”为源泉,使学生“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孙双金用“诗歌”做衣裳,让学生感悟“情致语文”的独特韵味。本土青年名师何捷以“游戏”为
期刊
大凡,小男孩都喜欢养蚕,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在乡下的学校,每到了春天,春雷一响,谁家的小男孩书包里谁没藏着一盒一盒小小的蚕呢?课间或放学后,三人一堆、五人一伙,拿出心爱的蚕宝宝,在互相攀比或在做着蚕的“交易”呢!
期刊
儿子在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开心地玩泥巴,满身满脸弄得都是黏糊糊的泥巴。可是,我没有阻止他。我拿出相机,在他们投入地玩耍时,把他们的开心给拍了下来。他笑得多开心呀,我不由得回到了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生活同样也充满了欢乐,带给我欢乐的仍然是这看上去脏兮兮的泥巴。  家乡有一种红色土壤,粘性很大,我们把它叫做“胶泥”。夏天放学后,我和小伙伴把“胶泥”从洼地里挖来,找有水泥面的地方摔打。当时学校有一个乒乓
期刊
评课,有助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切磋教艺、交流经验、促进成长。新课程打破“只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而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以教定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    一、树立“生本”意识,更新评价理念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
期刊
笔者认为,根据学科课改的精神与新的教育理念,评课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中肯的意见,并形成集体的共识,在一定意义上对以后的课堂教学起到导向作用。现以《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规则在哪里》为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从教师角色定位、确立现代德育理念的角度评价    现代德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体
期刊
一朋友在县里下乡,走马观花,马不停蹄。一天去了七个乡镇十三个学校。没走几家,朋友就开始视觉疲劳,因为同一个县里的学校总是大同小异。  一间中学的校长办公室在二楼。经过楼梯拐角,迎面的一面镜子显出朋友有点疲惫的脸,因为前天晚上没有睡好。朋友无奈地笑了一下,同时发现了镜子左边写着几个字:“今天,你笑了吗?”  约半米宽一米高的镜子并不起眼,字也并不整齐,是红色的,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的即兴涂鸦。这个时候
期刊
龙岩市举办首届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开放日活动    11月26-28日,龙岩市首届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开放日活动在连城特殊学校召开。  这次活动,首先举办了聋哑儿童书画比赛和培智班儿童烹调比赛。各县(市、区)特校均派学生参加比赛。孩子们的精湛技艺令与会者赞叹。接着,连城特技展示精彩的语文、数学、学前语训等观摩课,受与会者好评。最后,该校全体师生还为全体与会代袁表演了一场精彩的歌舞、诗朗诵、武术和阳光体育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