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应关注什么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lin5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下,我们需要对过去的评课方式进行重新审视。评课是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评课活动是使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途径。下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听评课实践,谈谈评课的关注点。
  
  一、关注学科特点
  
  语文教学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评课首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否为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服务。
  不管是识字、写字课、阅读课、口语交际课,还是习作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其核心指向都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的定位应指向语文,学习形式应体现语文特色,学习内容应突出语文本位,听、说、读、写紧密结合。
  课堂上,是否注重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多识字、快识字、独立识字,尽早阅读,巩固识字;写字是否严格要求,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是否关注学生词感、句感的培养;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重视教师的范读引领,读出语言描述的画面,品尝语言描述的味道,听出语言的声音,用语言搭桥读出对话的情景;是否按照语言学习理论建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能力的“习得性”,让学生在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规范的语言,通过模仿或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表达方式,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由以教师为主的“教语文”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否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如,读书思考、课外阅读、勤于练笔、乐于交流、使用工具书等。
  评课要有鲜明的学科定位,才能从宏观上把准评课方向。
  
  二、突出学段重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要靠日积月累。《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一个整体,但学段的教学侧重点还是比较明确的:第一学段是识字、写字和朗读,阅读是巩固识字的一种手段;第二学段是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方面的作用,积累语言,留心观察,乐于书面表达;第三学段阅读理解关注个性感悟,关注表达方法领会与运用,对课外阅读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评课时要关注学段的教学重点。
  同时评课还要重视课时目标落实情况。如:阅读教学每一课时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课时重点。从常态课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概要、理清文章脉络。应该是第一课时目标;品味词句,读懂课文,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应是第二课时的重要目标。
  课型特点也要突出,各种课型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明确,也是评课应关注之要点。说明文教学要了解说明的内容,说明的方法,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质,并通过运用加以强化;童话教学可以让学生自读了解内容,朗读进入情境,再想象、复述等;诗歌教学重在朗读,了解大意,探究诗眼,展开想象,体会感情、诵读;语文园地,重在举一反三。拓展延伸;略读课文,突出学生主体,用预习提示引路,教师只作点拨;拼音教学,重在发音准确,拼读正确方面的引导;口语交际课,重在让学生有话可说,把话说好;习作指导课,重在从内容人手,打开思路,让学生有话可写……
  有了明确的学段观、课时观、课型观,观察课堂、评点课堂教学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以理服人。
  
  三、评出课堂亮点
  
  评课既看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即教学是否扎实有效,还要看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突出语文特点方面,或是入木三分的品词析句理解语言,或是入境出情地朗读内化积累语言,或是着眼整体的读写互动运用语言。在讲究学习方式方面。或是动人的讲解,或是有效的质疑,或是适时的合作探究。在捕捉动态生成的细节方面,或是相机引导。或是依学定教。或是张扬个性。在关注学科整合方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等。
  评出课堂教学的亮点,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理论上升华,在实践中指导,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能提升教师的自信心,帮助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四、指出教学缺点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精彩的课也有需要不断完善的细节。评课者要充分熟悉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听课时详略适当地记录好教学过程,把随感随想以批注形式写下来,并及时地整理、归纳。评课时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评课态度要平和,语言力求口语化,深入浅出,具体指出哪个环节好,好在哪;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及原因,应怎样改进。即使课堂出现偏差,也不要过分指责,不要冷嘲热讽,用商量口吻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易于执教者、被听者接受,真正达到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胡本光)
其他文献
我们班里的爱心基金,既不是让学生缴纳的班费,也不是发动学生捐助的钱物,它凝聚着同学们的深情,饱含着同学们的劳动和创造。既是一笔数得清的金钱,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  我刚刚接手四(1)班的时候,发现同学们喜欢随手乱扔废纸、饮料瓶、易拉罐。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了教室卫生,而且还会被白白地倒进垃圾堆,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我想:如果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品收集起来,不是一笔收入吗?而且,这也可以培
期刊
范钟毅这个名字。在我们学校绝对是尽人皆知。因为这孩子总会隔三差五弄出点轰动的事来,让老师苦不堪言。那时,我就暗暗祈祷,这孩子千万不要跟我扯上关系!真是祸福难料,秋季开学,这个孩子依然跟我结上了缘分。  上新学期第一次语文课,讲着讲着,我隐约感到教室北边角落有点不对劲。拿眼睛一嘌,那里正坐着范钟毅,他手上拿着一把塑料手枪,躲在课桌下面专心致志地给枪灌“子弹”。我还没见过学生这样明目张胆地做“小动作”
期刊
一、美国教师队伍的现状    据笔者观察。美国中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在中产阶层中处于中等偏下的层次。那些坚持从事教育的教师主要是因为自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或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家庭条件适合教师职业。在美国,人们有一种生活态度,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而那些弃教的教师主要是因为教师收入比较低,或刚开始工作时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在美国职业排行榜上高收入的职业行列中没有教师这一职业,但是
期刊
教师这项职业如果硬要找出一点让人向往的地方,那便是一年将近三个月的寒暑假了。你想,这一年中最冷最热的当口,不用出勤出力照领工资,怎么说也是件让人看着眼馋的事。可这说的是过去,今天,从城市到乡村,从幼儿园到大学,寒暑假、黄金周、双休日。敢说自己能过上一个囫囵假期的教师恐怕不多。尤其是一般中小学,这寒暑假早已变成例行的“第三”“第四”学期,成了孩子们轰轰烈烈补习提高、培养兴趣、训练特长、考前加餐的“黄
期刊
在日本,中小企业是实现国家经济腾飞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日本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在我国,中小企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势头。借鉴日本技术创新制度的成功经验,对于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本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国家制度    日本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以政府为核心的经济、科技等体制都会对技术
期刊
在一些教育教学论坛上,时常有朋友发帖子问:怎样写数学随笔、论文?素材怎么找?怎么去抓住瞬间即逝的灵感。每每回帖时。我就告诉自己:是否写一篇写作心得的文章,与大家作一交流。其实,作为一个教学一线的老师,我觉得写教育随笔反思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为能不断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从同伴那里汲取一些知识和营养,创生智慧,及时迫问日常的数学课堂,不断改变教学行为方式,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我认为写数学教育随笔
期刊
对于老到的教育研究者而言,概念界定意识实际上已成为其研究中不言而喻的、甚至带有一定本能色彩的习惯性行为。然而,通过对小学教师所写的教研论文及所做的教育研究课题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不作界定,从而在造成了许多不必要争论的同时,也常常模糊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研究的边界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仅弱化了研究的价值,而且也很难让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有鉴于此,在教育研究中
期刊
在一次市级送课下乡的活动中,我有幸听了一位教师执教“9加几”。虽然这位教师上过很多公开课和优质课。但面对我们这儿的农村孩子,一节课中却几次出现了冷场的现象,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根本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许多教师都归结为这个班级的孩子前面学的内容不扎实。农村的孩子回答问题不积极,因为这位教师在其他地方上过几节课了。效果都不错。为什么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呢?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上课教师
期刊
孩子,很高兴,你今年能如愿跨入重点大学的门槛。朋友们都说我们的教育很成功。我们也备感欣慰。毕竟,十几年来,为了尽父母的责任,我们尝遍了酸甜苦辣,尤其是你妈妈。你上大学,我们特别感谢你的老师们,是他们的无私关怀与爱护才使得你健康成长。你一定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吧?  我们都很希望把你培养成理想中的人才。十八年的家庭教育之路走来,算是有了感悟,有着成功,还有不少失误和遗憾。我也知道,许多方面我做得不好,甚
期刊
秋天来时,载着外甥女妞妞去海边捡贝壳。回来的路上,妞妞指着一大片黄灿灿的稻田问我:“那地里长的都是啥呀?”我告诉她,那些都是水稻,农民伯伯要先插秧,后施肥,等它长出稻谷了,然后再收割,把稻壳去掉,就是我们天天吃的大米了。  “噢,我懂了!”妞妞拍着小手欢呼起来。我却忽然想起本学期人教社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有点弄不明白了。这是一首赞美秋天的诗歌,其中写道,“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