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心灵与历史对话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李奶奶身上的37处伤痕,让学生初步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2.让惨痛的历史事实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强国之心。
  3.收集、整合资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史实资料,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事件,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收集、体验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切身感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史实资料,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体会伤痕之痛
  1.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老人——李奶奶,照片上的她是那么的慈祥,那么的平静,可她的身上却有37处伤痕。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是怎么来的呢?请打开课本用心体会发生在李奶奶身上的那段痛苦历史。
  评析:文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历史事件对学生来说往往是遥远的,缺乏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教师从一位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李奶奶这个“点”导入,引导学生探究伤痕的来历,初步感受伤痕给李奶奶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上的伤痛。
  2.学生默读故事,思考:李奶奶身上的伤痕给她带来了哪些伤痛?
  3.引导交流,预设。
  (1)课件出示:气急败坏的日本兵用刺刀在她的面部、腹部、腿上乱戳,留下了37处刀伤。
  37处刀伤呀!你们在生活中有过受伤的经历吗?当时感觉怎么样?
  我们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那是怎样刻骨铭心的痛!37刀,留下了37处伤痕!老师的女儿小时候胳膊被烫伤留下了一块疤痕,每年夏天她都穿长袖来遮盖。孩子们,如果李奶奶的伤痕留在你们的身上,你们会怎样?
  评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展开想象,用心体会日本侵略者给李奶奶带来的伤害。
  (2)这37刀让年仅18岁的女孩失去了美丽的容貌,这伤痕还给她带来了哪些伤痛?
  预设:喝茶、吃饭,这对正常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事,但对李奶奶来说却是痛苦的。我也是母亲,失去孩子是母亲最痛苦的事。
  4.李奶奶是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南京大屠杀给李奶奶带来了一辈子的痛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真实的历史。
  评析:李奶奶的经历不仅给李奶奶带来了无法愈合的创伤,也在学生的心里划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这种情感在历史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离学生既遥远又陌生的历史,悄悄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创设情境,体会历史之惨
  资料一:经过长期准备,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城。
  资料二:“占领南京,迫使中国屈服”是松井石根进攻南京的目的。
  教师解说:南京是当时国民政府的首府,日军企图通过对首府军民的大规模屠杀,迫使中国屈服。
  评析:为了对历史形成完整的认识,我们要把李奶奶这个“点”拓展和延伸成南京大屠杀真实的历史之“面”,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情境的创设、资料的介绍,直接而明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直面历史,走进历史,思考历史。
  1.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同学们,把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或最让你们震惊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评析:“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和思考,也包括学生与同伴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充分交流,合作中增加了信息源,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
  3.同学们,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南京城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4.同学们,让我们再次定格画面,此时,这些视频、图片一定刺痛了你们的眼睛。
  (1)孩子们,此时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南京城?
  (2)屠杀让无数的父母失去了孩子,无数的孩子失去了( ),无数的妻子失去了( ),无数的老人失去了( ),无数幸福的家庭就这样瞬间瓦解,家破人亡。
  (3)无数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如果这三十多万人一个个从我们面前走过,以一人一秒计算,大概要多长时间?四天四夜,一百多个小时呀!孩子们,凝视这30万,老师和你们一样悲愤。
  評析:文字、视频、想象、估算,渲染气氛,层层深入,真实的画面激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才会有知、有意、有情、有行,才会有价值引导,而不是仅仅占有知识。
  三、情感升华,体会历史之耻
  1.李奶奶在这样的屠杀中幸存了下来,此时,再来看李奶奶身上的伤痕,这伤痕仅仅刻在李奶奶一个人的心上吗?
  2.南京大屠杀成为幸存者永远无法忘却的噩梦。对有良知的日本人来说,这同样也是无法忘却的噩梦,请看《东史郎日记》。
  3.读了这则日记,你们想说什么?
  4.同学们,日本侵略者竟以这样残忍的方式来杀人取乐,你们还知道日本侵略者哪些残忍的行为?
  5.同学们,这仅仅是在杀人吗?
  小结:他们是在践踏中国人的尊严,践踏中华民族的尊严。
  评析:《东史郎日记》从另一侧面引起了学生对战争的憎恨,给了学生极大的心灵震撼,使他们更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但这种心理体验不一定要学生马上说出来。生活中有许多知识是缄默的,缄默可以让学生的心灵与历史对话,我们要重视学生这样的内心感受。
  6.孩子们,就是这样一群毫无人性的日军杀害了我们30万同胞,此时,让我们再次凝视这个数字,铭记这血淋淋的史实。(配乐分段读诗《凝视300000》)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这样一段碑文: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教训不要忘记。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罪行证明,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战争是滋长兽性虐杀人性的野蛮机器。我们不能忘记弱国就要挨打的事实,不能忘记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危机,不能忘记国家所受的侵略,让我们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为建设和谐世界而奋斗。
  评析:仇恨这种情感从课始就刻在了学生心上,教师不能让学生的情感停留在这个层次,应该让学生从仇恨中走出来。我们要宽恕,但不要忘记历史。纪念馆的碑文带着学生从感性到走向理性,重新认识这段历史。
  四、搜集证据,直面现实之痛
  1.同学们,历史的车轮辗到今天,日军有一条罪行老师今天必须把它写上。(板书:死不认账)大家来看相关的报道,谈谈自己的感受。
  2.我们能为那段历史做些什么呢?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日军在华的罪证,填写老师发给你们的罪证搜集单,在下节课交流。
  评析:在历史题材的教学中渗透时事,既可以培养学生从时事中寻找历史、发现历史、思考历史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结束前,教师结合时事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日军在华的罪证,既准确地把握了第一课时的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为下一节课做了很好的准备与铺垫。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比尔·盖茨说:“是我家乡的公立图书馆成就了我。如果不能成为优秀的阅读家,就无法拥有真正的知识。直到现在,我依然每天至少要阅读一个小时,周末则会阅读三至四个小时。这样的阅读,让我的眼界更加开阔。”《语文课程标准》也推荐了不少课外阅读作品。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只学习语文教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我们应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借班教学《倍数和因数》,一个胖胖的男孩态度积极,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主动举手,即使有不少问题只有两三个学生举手。于是,一节课在全班回答仅32次的情况下,这个男孩被请到8次之多。当然,每一次他都给出了令教师满意的陈述。  他让我想起《淮南子》有这样一句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见微知著,《淮南子》说的当然有道理。不过,西方有一句话同样有道理:One swallow
【爱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英国·莎士比亚】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报道,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那是由于人的“气味”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就是“气味相投”最初的来源。刚看到这样的报道时,我一笑而过,心想:这些科学家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有事情做啊。人与人之间总不至于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探出鼻子相互闻吧,那不成了动物了吗?世间的事情
[摘 要]教师创设情境、图文并茂、网络化的思维模式,以更加感性、生动、全面的模式和轻松愉悦、互动的方式,激起学生兴趣和激情,网络强大的视听功能,使抽象的文字活跃成动态画面,使学生多维应用绘本,灵活全面地掌握和吸收教学内容。  [关键词]打破 思维定式 绘本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55  新时代下英语绘本越来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着重从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想,增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教学中应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体察作者的内心世界,以获得独特的文本解读信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0-0005-01  文本解读
[摘要]在班主任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火药桶”式学生,任其发展和爆发会给班级及学校教学带来很多问题。通过关心、引导、合作、交流等过程,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使孩子真正回归正道,融入班级和学校的集体。  [关键词]火药桶;班主任;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9402  一、案例背景  在近几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时会遇到“火药桶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强化音乐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习惯,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小学音乐;多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2006701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作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课堂前几分钟给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读写训练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有交性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52  听、说、读、写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必须“智”造技能训练的机会,创造综合
[摘 要]课堂细节如果处理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以从课堂引入、品读深思以及勤记常写三个方面进行课堂细节的处理。  [关键词]课堂教学 策略 细节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58  《品德与社会》的开设,促进了学生校内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衔接。《品德与社会》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
[摘 要]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调适了自身与学习者的关系,构建了一种和谐的对话关系模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践行了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巧妙融合,使对话成为常态和应然;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创造对话的契机;教材的美图美文充满魅力,吸引学生通过阅读与教材对话。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材;学习者;對话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