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民俗学浅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离不开民俗学,民俗学知识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语文能力、美育欣赏能力大有益处,民俗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语文教学以社会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而民间风俗习惯是人们社会生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民俗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一、语文教学离不开民俗学
  中学语文教材选自历代不同时期的名家名篇,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极广,民俗内容极其丰富。以《孔雀东南飞》而论,就包含着当时社会的七种风俗。比如“十五弹箜篌”讲了民间的乐器研习,“贱妾留空房”表了谦称,“府吏上跪告”、“再拜还入户”体现礼俗,“儿已薄禄相”道出了俗信,“初七及下九”说了岁时风俗,“新妇起严妆”写了衣饰,“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体现了表葬风俗。初中课文中涉及民俗学的内容也比比皆是,例如岁时风俗就有二十四节气、三伏、数九、望日、晦日等。春节风俗有请门神挂年画、贴春联、剪窗花、拜亲访友等。乡土习俗有北京逛广甸,南京游秦淮河。行业风俗在《孔乙已》中对“咸享酒店”的描述内得到充分体现:“酒店”格局(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售酒方式(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酒的价钱(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下酒物品(盐煮笋、茴香豆、荤菜),盈利手段(羼水),记账物件(粉板),结账期限(年关、端午、中秋),顾客类型(短衣帮,穿长衫者),雇佣人的标准(灵活聪明),充分体现了市商经济的民俗特点。另外,诸如居住、生产、婚姻、礼仪避讳、甚至少数民族的风俗,都依作者不同的写作目的出现在课文中,为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真切描绘,增添了时代和地域的鲜明色彩。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民俗学,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也有益处。我们都知道“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和“郑人弦高送牛犒师”的故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成功的一次民俗改革,目的是富国强兵。如果说穿胡服练骑射是爱国的具体表现,那么弦高犒军稳住秦师以急报国内应敌,则是以先轻后重的送礼习俗(先送牛皮后送牛)作为手段报国,其教育意义显而易见。《易经》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历来强调人文的教化作用。《乐羊子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劝导,俗语“谦受益,满招损”的训戒,就是这种教化作用的体现。
  民俗学知识在美育方面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它能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审美理想,提高审美能力。元宵节的汤圆和中秋节的月饼为什么都是圆的?因为圆是和谐的几何图形,它符合由儒家“中和之美”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心理特点,同时,它寓意团圆、吉利和美满,表现了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这些民俗食物的制作特点及其寓意,那么对于文学作品中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的现象也就心领神会了。
  二、寓民俗学于语文教学中之现状
  每接手一届新生,我都要设计一些有关民俗方面的知识对他们进行测试,本学期在九年级(4)班设计题目如下:
  1.龙是中国古代哪个民族的一种崇拜?后来随着历史的前进,产生了哪些象征意义?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君美甚”中“君”是一种什么叫法?“晚生久仰先生”中的“晚生”又是一种什么叫法?
  3.“布衣”中的“布”是何质地?
  4.请解释何为“稽首”、“叩首”“打拱”?
  5.泰山和北京天坛是古代帝王干什么事的地方?“社稷”一词中“社”指什么?“稷”指什么?
  6.什么是中国民间三大节日?春节走亲访友是什么来历?
  7.“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人风”应为“民风”,《捕蛇者说》为什么要写成“人风”?
  8.为什么称“请客”为“作东”?
  9.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吃棕子?
  10.新街人为什么把“做完了事”说成“做圆了事”,把“丸子”说成“圆子”?
  测试结果,全班五十四人,只有六人及格,从答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座次尊卑、敬称、谦称、避讳,行礼方式等均模糊不清,究其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老师没注意教,二是学生没记住,三是学生混淆了。
  在探求如何使民俗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的问题上,我们处在无意识状态,缺乏目的性、系统性,语文刊物中也鲜见对此问题的探索,民俗学老先辈钟敬文更在《民俗学研究对象、范围、方法及其他》中充分说明了解释民俗事象的难度:“由于民俗事象多半是人们习见而又解释不清楚的东西,譬如放风筝、划龙船、吃粽子等风俗,几乎每一种风俗都有一种民间的解释,什么风筝是韩信造的,木偶是陈平造的,吃粽子是同屈原有关等等。这些说法在文献上都有记载,并且历代流传下来,其实这些东西,十个里面恐怕没有几个是可靠的。我们今天的研究者的任务就是给它们以真正科学的解释,而這是颇不容易的”。
  三、寓民俗学于语文教学中这实践
  民俗的内容和事象,不但具有知识性,而且具有趣味性,既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文体知识的教学中,我将诗词韵文与民俗学范畴中的原始歌谣结合,将散文、小说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结合,将戏剧与古代社会宗教、巫术仪式和原始舞蹈结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弄清他们的“流”与“源”的关系,弄清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从而对中学课文体裁的来历有明晰的认识。再例如讲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时,上溯到古老民谣中的比兴手法,讲课文中的思想意义时联系到中化民族的传统美德,甚至从中考目中挖掘出相应的民俗学知识,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民俗学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可小看。认真教好这些知识,是语文教师份内的事。只要我们提高自觉性并注意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民俗学的内容是能和谐的结合到语文教学中去。
其他文献
最近,有十二句特火的话:1.说中国话; 2.吃中国食; 3.穿中国衣; 4.用中国货; 5.在中国游; 6.过中国节; 7.购中国物; 8.有中国脑; 9.安中国心! 10.想中国事; 11守中国礼! 12做中国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人民的殷切嘱托。其实,这些跟我们语文教育有着很大的关联。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时刻铭记我们是一名中国人
期刊
回顾接班一学年的教育教学过程,我自己觉得除了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外,还教给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或者说让他们学会保留自己原本善良的本性。我赞同“人之初,性本善”,也相信不管怎样的学生,他们内心深处都保留一份纯真和善良。  班上有个女生,平时大大咧咧的,显得特别的不听话,甚至当着她父亲的严厉呵斥也毫不服软。我了解到她的父母离婚了,虽然她父亲也说管教她,但因为工作原因,大多数时间在外出差,家里阿姨(她的继母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升其思考、交流、表达的效率,最大程度上实现优等生的帮扶作用,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素养,为今后的知识创新和应用打下良好基础。而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往往使学生被动接
期刊
一、实践性英语作业的原则  1. 实践性和趣味性原则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强调儿童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两者通过“活动”而连接。杜威认为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最主要和最直接的途径,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学生的求知过程中,兴趣一直是学生获取知识最好的媒介。基于中学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在进行英语实践性课外作业设计时,要适度增加英语作业
期刊
一、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  当前,在很多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学生们并没有积累好相应的英语基础知识与写作话题相匹配,这就导致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抓好学生基础是实现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现象呢?  首先,加强词汇和基本句型的训练。单词、词组和句子是文章的根本,没有一定量的词汇、组词和造句能力,想写出高分作文是不可能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优秀作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语文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主要指学生善于自学,能主动地阅读、观察、思考,改变过,去呆坐静听、被动接受的做法,具有认识的独立性,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最终达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期刊
一、成果研究背景  (一)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  在稳步推进“科技北京”发展的形式下,紧密围绕科技北京我先行暨“争做科普小达人”主题,开展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科技英语创意表演校本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的需要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期刊
特教语文课教学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学生周围生活、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使特教语文课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特教语文课实施教学生活化问题做些探讨。  一、语文课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  首先,杜威
期刊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实际状况并不乐观,甚至让我们担忧:一是课外阅读的氛围较为淡薄,部分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二是阅读内容较为单一,阅读时间显得不足。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0;坚持每天课外阅读1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三分之一左右;三是阅读指导不够,方法不当。会写真正意义的读后感的学生较少,坚持自觉写读书笔记的不足五分之一;四是阅读习惯尚待
期刊
摘要:一个人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环境与教育尤为重要。这种习惯不仅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学生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解题可以很好的深化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还有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对解题有一个很好的规范才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进一步来提高学的思維水平。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本文简要谈一下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