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xiy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实践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实践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一名引导者与组织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掘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我觉得教师要大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一、留给学生读书的空间
  语言文字是我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和渡口,语文课就是要读书,不读书就无法感悟语言文字,无法理解课文内容,习得读书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掌握语言工具。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默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读书,才会发现问题,知道哪些问题已弄懂,哪些问题没弄懂,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教师大多数很重视讲,重视讲中的一些细节,而往往忽略了“读”的重要性,其实就小学低年级而言,以读代讲是很有效果的,重视读,读中有讲,讲中有读,以读代讲,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爱读、会读、会讲,读的次数多了,其中内容自然就明白了。就是强调要让学生多读书。特别是有些课文,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教学效果很好。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教师的范读等,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犹如亲临其境,文中的“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画画跃然出现在眼前,展现出一幅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的壮观而又美丽的图画。
  二、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学生是多么需要老师给他们创设这样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质疑,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如教学《凡卡》一文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激起他们对凡卡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除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我还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插图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对比,发现矛盾,产生疑问,然后讨论解决,这样做对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提出了疑问:为什么鞋店有那么多鞋,而凡卡却说没鞋穿呢?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说:“鞋是卖钱的,他那样穿,哪能买得起,只有有钱人才能穿上鞋。”有的说:“课文中莫斯科是个大城市,房子会是老爷们的,自然,鞋店也是有钱人光临的地方。”……“当老板看到大冷天凡卡不穿鞋时,为什么不送他双鞋穿呢?”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那些有钱人是不会可怜、同情、帮助穷孩子的,有的只是对他们凶残的虐待,可见这个社会是多么黑暗。
  三、留给学生释疑的空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教学中,必须教学生有疑,对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师应当提倡、鼓励,并引导他们自己释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推进。如同桌的讨论,四人小组的学生,大组讨论,全班交流,等等,这些形式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争辩,发表看法,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同时可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
  四、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一篇文章中可想象之点很多,教学时,教师要因文章而异,紧扣课文读写训练点,凭借课文中某—重点,关键处作为想象的生长点,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想象的能力,如有些课文在段未或课文结尾处,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
  有些在文中的字里行间中就蕴藏着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的想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让学生想象被火烧是何等痛苦,非一般常人所能忍受的,但邱少云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始终严守纪律,直到光荣牺牲。再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被火烧时的感受,与邱少云的行动进行对比。这样邱少云那种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在脑海中油然而生;并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还有些文中的插图就是激发学生想象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盏引路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其应该作为教学的主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地求知,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从而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其他文献
火箭弹的振动特性试验对于火箭弹的设计和研制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作者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动态特性(特别是结构动力强度),自行设计、安装了一套火箭弹振动试验装置,并对现有122火箭弹(
会议
摘 要: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加强情感体验,增强对文本的感知。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学习,必然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感受乐趣 情感体验 发展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语文课程应该
该系统是为准确迅速可靠地测试出火箭弹(或其他物体)的极转动惯量和赤道转动惯量,吸取国内测试技术的成功经验,采用价格低廉、功能强,测试结果能及时显示和打印的LASER310微机及台
美国照相测量和遥感学会(ASPRS)/美国勘测和测绘学会(ACSM)/无线电遥测学会(RT)于1992年召开联合年会,会后出版了论文集,现将论文题录介绍如下: The United States Society
摘 要: 课前预习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要对课前预习这一教学环节加以重视,对课前预习作业做到分层设计。本文立足多年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对课前预习作业分层设计进行有效探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希望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有所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年级 课前预习 作业分层设计  课前预习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的首要环节。我们要对课前预习这一教学环节尤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