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野圭吾小说创作特点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dlcp0503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侦探小说发展以来多是重情节发展,而忽略了文艺色彩,然而东野圭吾所写的“推理小说”多倾向于社会、人性等方面,同时他在创作中的手法、命题以及形象塑造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表现。本文主要对东野圭吾小说《白夜行》创作特点进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东野圭吾;小说;创作特点;研究
  东野圭吾在日本堪称“推理小说”之王,在众多的“推理小说”之中,东野圭吾最具有代表性、最为人熟知的就属《白夜行》。《白夜行》一书中,主要讲述了一段比较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将爱情与推理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反映出日本社会中个人的生存处境与矛盾,随后作者以精妙绝伦的手法进行布局,通过叙事手法来展现日本社会的全景,从而做到环环相扣,具有强烈的“东野圭吾”式魅力。本文主要以《白夜行》为例,探讨小说的主体设置与人物塑造、推理小说魅力等,为后期的“推理小说”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一、小说《白夜行》主体的设置
  对 《白夜行》字面上的理解是在白夜下进行行走,白夜主要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即没有月亮,而是有光亮的夜晚,主人公在幼儿时期就因残忍的杀人事件而活在阴暗的生活之中,在灵魂深处没有一点光明,其中更加恐怖的是,为了有效掩盖自己的罪行,还制造出各种罪恶之事,从而使其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其中最可悲的就是,在作恶多端之后,他们并没有一丝的罪恶感或者赎罪感,因为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拥有光亮,所以他们不惧怕阳光[1]。在结尾处,唐泽雪穗(女主人公)道出了白夜行的由来:“在我生活的天空之中一直处于黑夜状态,没有阳光,但是却没有感到黑暗,因为有其他事物代替了阳光。尽管没有阳光那么刺眼,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白夜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对主人公的心理与生存环境进行描述,为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小说《白夜行》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一)女主人公——唐泽雪穗
  小说《白夜行》中的女主人公——唐泽雪穗,是一个长发披肩的漂亮女孩,其染着棕色头发为其绽放了不一样的色彩,充分显示出女主人公的优美与健康。纤纤玉指缓慢穿过茂密的发丝,一个简单的动作则迷惑了诸多的男子,凹凸有致的身材曲线让她显得更具魅力,这便是唐泽雪穗,这是秋吉雄看到她的第一印象[2]。同为女性的川岛江莉子认为唐泽雪穗具有女性羡慕的容貌,言行举止十分优雅,与之相比,莉子感到自愧不如,她感到较多地方与自己闺蜜所欠缺的东西。从这两个人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拥有比较美的容貌与超强的智慧,因此唐泽雪穗是男性的女神,女性的膜拜或憧憬的对象。但是在实际上,女主人公利用自己的美貌来疯狂的敛财,为了敛财她背叛了所有人,甚至最好的朋友与闺蜜。由于唐泽雪穗是一个个人主义者,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由上可知,唐泽雪穗是一个恶女的形象,但即使如此还是有许多男人为她趋之若狂。
  (二)男主人公——桐原亮司
  男主人公桐原亮司主要是一个杀手,而他杀的并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的父亲,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且纠结情感引发的一种结果。男主人公在杀死自己的父亲之后畏罪潜逃,而唐泽雪穗成为他心中唯一的光亮。由于男主人公的性格比较冷酷,又比较沉默寡言,各方面看起来均不起眼,对谁都是平平淡淡的。尤其是上课时不喜欢发言,其他时候也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发呆。由此可见,男主人公是一个比较阴沉黑暗的人,他时常与别人保持距离。但对女主人公来说,桐原亮司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献身者,他对女主人公言听计从,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完全服从女主人公的安排,但是他又没有别的选择让他更加坚强,或许这也是创作者所希望的生活吧[3]。
  三、小说《白夜行》体现出的推理小说魅力
  小说《白夜行》主要是日本东野圭吾创作的艺术风格走向成熟而诞生的作品,在书中作者使用较为擅长的推理手法,讲述了一段集人性、社会以及爱情等于一体的凄美故事,作者通过精美的结构与布局,以精妙绝伦的创作手法对日本社会的进程进行叙述,充分体现出东野圭吾独特的创作魅力。
  (一)结构方面——精妙绝伦的布局,情节环环紧扣
  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在结构的布局上突破了传统推理小说的框架,不仅使用推理小说的手法来对爱情进行叙述,作者还在主要文章内容之外埋下伏笔,从而构成主线与支线的密不可分,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对整个故事情节进行全方位的展开叙述,在对主要人物进行叙述的同时不断引进新的事件、人物以及案情,从而充分体现出推理小说的精妙绝伦布局与魅力。东野圭吾通过一种异于常人的思维方法来反其道而行对故事情节进行叙述,对情节进行一层一层的推理,使读者根据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不到最后根本不知道案情的真相,直到结尾处才使读者恍然大悟,这就是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魅力所在,尤其在《白夜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故事情节中,亮司与雪穗之间并没有任何的交谈,也没有任何交往与关联,所以读者在阅读中无从怀疑他们之间的牵连,亮司为了不让雪穗受到一点伤害,一直在暗中保护她。而雪穗则在暗中谋划下一步要将谁除去,亮司就是雪穗最信赖的执行者。如果读者只看故事梗概,则无法领域这部小说中的魅力,但是作者通过平静的洗练以及叙述,从而构建了条理清晰的逻辑推理,将一个环环相扣、缜密的谋杀案充分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从而使得读者有一种一气呵成的快感,同时又为主人公不能在阳光下手牵手散步的爱情感到惋惜[4]。近年来,在日本文坛中,反应社会现实方面的推理小说数不胜数,但是多数故事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而在情节叙述中却显得平淡无奇,不能充分的体现出主题。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则不同。作者通过一种曲折的方法对故事情节和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进行叙述,从残酷的社会现实,对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故事叙述上不落窠臼,这也是其推理小说中的一大特点,也是《白夜行》的魅力所在。
  (二)创作手法——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的刻画   在小说《白夜行》的创作手法上,作者通过最具独特的魅力手法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刻画。小说中的“白夜”主要是指没有太阳依就有光亮的晚上,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均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苦难,尽管之后两个人的生活过的还不错,但是却无法摆脱童年带来的阴影。《白夜行》通过白夜来作为小说的核心意向,充分的昭示了小说《白夜行》的主题,一般触手可及的幸福在男女主人公中就变得遥不可及,令人十分的感叹。一般对人物的刻画并不是推理小说中的主要部分,但是在《白夜行》中,作者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从小说中的主人公所体现出来的善与恶,正是现阶段社会中人性最复杂的表现。在小说中,他们为了结束这种不幸选择了作恶,为了更好的掩盖他们的恶,追求自己想要的善,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作恶来掩盖自己之前的恶。以此来作为链接点,对伦理与法律进行展开,让读者读到男女主人公的童年经历,对其感到同情,之后在两人继续作恶而将更多人杀害时,又会使读者出现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其中两人之间相互利用与相依为命式的爱情,又会使读者动容,其中亮司为了女主人公背负了所有丑陋的罪行,而女主人公为了掩饰亮司的罪行,从而使母亲的遇害现场时间进行推移,尤其是在最末那句:“雪穗正沿着扶梯上楼,她的背影犹如白色的幽灵一样,她一次都没有回过头”,从而引发两人之间的爱情关系是否存在着利用关系,引来读者的争议。除此之外,东野圭吾还在小说《白夜行》中使用了一种不带情感倾向、好恶判断的手法来对故事情节进行叙述,同时在整个故事情节中,作者并没有对男主人公的心理进行详细的描写与暴露,而对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刻画等均是通过相关语言与实践来进行叙述的,例如,雪穗在文中的那句“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4]。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也不怕失去。”从该句中,作者很直观的讲述了雪穗对自己人生的一种理解和认知。
  (三)虚实结合——对日本社会景式的呈现
  在小说《白夜行》中,作者对整个日本上个世纪的社会变革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例如,学生运动、计算机使用、股票以及高尔夫球热等,这些都是上个世纪日本社会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时代因素。由于当时日本的经济大萧条,大部分的人群还处于失业阴影与恐慌下,由于人们充满了不安,而在《白夜行》中均有所涉及,同时还将其作为生存活动的一部分,一直存在着主人公们生活的人生轨迹之中。作者在小说《白夜行》中还融入了个人的生活体验,例如对小吃店、球赛、计算机的兴起以及新闻等方面的介绍,都与东野圭吾生活中的经历相关。由此,可以看出东野圭吾通过将真实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融入到《白夜行》这部虚构小说之中,从而营造出了一部背景丰富多彩且真实的故事环节,体现出《白夜行》别具一格的非凡魅力[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东野圭吾的《白夜行》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从这部小说名称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书名的巧妙,以及创作手法的独特性。该小说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人物形象进行典型化塑造,通过精妙绝伦的布局、巧妙的创作手法以及虚实相结合,随后通过推理对日本社会景式的呈现出来。这些都是小说《白夜行》中的亮点所在,同时还包含了其他推理小说中的暗含了诸多吸引读者的阅读元素,例如,剧情的惊悚、悲剧的集合、严密的推理等手法。在《白夜行》中东野圭吾以出人意料的结局,体现出其独到的创作特点。
  参考文献:
  [1]倪捷. 东野圭吾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特征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4,12(01):127–129.
  [2]董羽双. 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刍议[J].东北师范大学,2014,33(15):134–135.
  [3]邢莹,何琪. 阿加莎·克里斯蒂与东野圭吾的侦探小说比较[J].辽宁大学,2014,22(11):345–346.
  [4]唐丹凤,杨俏村. 浅析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魅力——以《白夜行》为中心[J]. 青年文学家,2016,29(21):27–29.
  [5]郭瑜,李智明. 从侦探小说《白夜行》解析东野圭吾的创作魅力[J]. 长江丛刊,2015,28(08):3–4.
其他文献
摘要:古村落是我国历史活的灵魂与见证,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脉相承,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临沂市著名古村落特色各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应从法律法规的完善、扩大宣传力度、乡村记忆的唤醒等方面探索其保护与发展之路,不忘初心,留得这一抹浓郁乡愁。  关键词:古村落;问题;传承;乡愁  古村落,即传统村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隅,是人类长期适应自
期刊
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南京作为我国最早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试点城市之一,其所表现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一、马萨模型的运用  马萨模型是典型的“自上而下”政策分析模型。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具有中国政策执行上的共性——“高位推动”。[1]这与马萨模型整体上是一致的。马萨模型能够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体系相契合,可以借助马萨模型的分析结构,结合具体的政策实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而辅导员在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对于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在南昌工学院X学院,首次推出大学语文专职教师兼职辅导员试点,本文结合学院、笔者工作实际情况,对于大学语文教师角色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角色的有益补充情况,作简要说明。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师角色;辅导员;补充  纵观改革开放后三十几年来,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教学硬
期刊
摘要:森鸥外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觉者,处女作《舞姬》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本文旨在从微观的角度对小说进行剖析,来探究造成凄美的爱情悲剧之成因。通过从几个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部小说之所以以悲剧而终,是由于当时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那深藏于胸的士大夫观念,加之主人公太田丰太郎和爱丽丝之间的爱情地位的不平等等诸多因素而导致。  关键词:森鸥外; 《舞姬》; 爱情悲剧; 丰太郎; 爱丽丝 
期刊
摘要:净琉璃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之一,与歌舞伎、能、狂言并称为日本四大传统舞台艺术,在日本戏剧史上熠熠生辉。净琉璃可谓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的集大成,在演出脚本、舞台音乐、制作工艺和造型雕刻等方面都保有极为独特的艺术特色。如今,净琉璃仅仅在文乐的表演剧团里勉强延续着日趋羸弱的生命力。然而江户年间,尤其是元禄年间到十八世纪中期,净琉璃与歌舞伎并驾齐驱代表着当时民间艺术的最高成就。本文以净琉璃剧作代
期刊
摘要:翻花是小时玩的游戏,用一根长线结环,用双手编出各种样式,等下一个人来解,又变化出新的模样。其中奥秘在于看清各线之交错,一解成形或线困绕手。海德格尔在《林中路》中对艺术的论述让某人茅塞顿开,或还是一团浆糊,正如海氏所说:“本文的思考关涉到艺术之迷,这个迷就是艺术本身。这里绝没有想要解开这个迷。我们的任务在于认识这个迷。”本文就跟随海氏的思想,一起来试图窥见艺术透出的几丝光亮。  关键词:海德格
期刊
摘要:英国学者苏珊·塞勒斯的传记式小说《文尼莎与弗吉尼亚》截取了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的姐姐文尼莎·贝尔的生活片段,重述并虚构出新的文本,展现两人的生活情感和艺术创作。小说以虚构的信件表现真实的历史和情感,充分体现了伍尔夫所认为的文学必须表现主观真实的创作观,因而可说是以小说形式进行的一次对伍尔夫的批评阐释;同时也使小说与传记、虚构与事实、文本与现实几组对立之间的关系得到统一。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美國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合作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 (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然而,《红楼梦》中荣国府的CEO王熙凤在现实的言语实践中屡屡“触犯”这些原则,频频踏入“不合作”的雷池,却仍然以八面玲珑、巧舌如簧而著称,不仅赢得了一把手的充分信任,还经常一言既出,几颗赢得满座
期刊
摘要:独特的悖论式语法结构是《野草》的基本结构模式。该模式是鲁迅自觉实践《苦闷的象征》文艺思想的表现。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能够见出域外文艺理论对于本土文学实践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鲁迅;文艺理论;《野草》;《苦闷的象征》  《野草》集在鲁迅所有的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集子的创作时间是从1924年9月15日到1926年4月10日,后来结集时再作“题辞”于1927年4月26日。许多研究者指出,此段时
期刊
摘要:《最蓝的眼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里托妮莫里森为我们展示了白人文化侵蚀下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本文从文化霸权角度分析佩科拉的母亲宝琳·布里德洛夫的扭曲和脆弱,揭示小说坚守文化反抗侵蚀的主题。  关键词:文化侵蚀;文化霸权;母性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此后,托妮莫里森笔耕不辍,创作了十多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