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款老版钞真假辨认的简易技巧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经手了一起第1套人民币中的52张、第2套人民币中的壹分、贰分、伍分带号码券和第3套人民币中的“五朵金花”枣红壹角、背绿壹角、背绿水印壹角、平版水印伍角、古币水印贰圆券的鉴定。仅采用常规鉴别,第1套的52张全是赝品;第2套的壹分、贰分、伍分带号码券,都是用无号码的再版真币加印号码的变造券;第3套的“背绿水印壹角券”、“平版水印伍角券”,均为用背绿壹角券和平版伍角券真钞,经过人为加工的改造券;枣红壹角、背绿壹角、古币水印贰圆券都是机制版的高仿假钞。这起鉴定的几款老版钞,按市场参考价近260万元,只可惜全部是赝伪品。为此,特将这几款老版钞的真假辨认技巧向读者简单介绍:
  第一套人民币作伪者用电子分色原理仿制
  第一套人民币系解放初期印刷,大多数是用简单的平版印刷。仿制品是利用真币电子分色制版技术,所以乱真程度比过去彩色复印前进了一大步,当代仿印的假币与真币放在一起图文基本相同,特别是采用与原券种同样的版别印制,几乎与真币难以分辨。对于这类高科技仿制品,目前尚无仪器可以测定,唯一的区分方法是将同币值的多个券种放在一起对比。
  因为真币当时是在全国分散印刷,各个券种采用的版别,所用纸张的纸质、规格不一致,其中有部分券种还使用了多种水印纸,各券种中的防伪暗记也各有千秋。这些辨认的基本要素,可从四川大学出版社的《第—套人民币版别研究》(唐平/编著/2008年3月版)和中国钱币收藏研究协会编的《新中国纸币知识图鉴》(2011年版/内部资料)中查阅。而最简单的辨认,伪币所用的纸张均是同一产地,材质、年份比较一致,真币距今有60余年,岁月留痕是自然条件下的理化反应,无论保存的条件环境再好,纸质、油墨和年代风化的沧桑是客观存在的。一般高仿虽然经过了做旧,但均无法与经历60年的自然逐变相比较,内行的纸币收藏家一上手,就能从手感上区别其新老。
  另外,真币是在全国各地多处印刷厂印刷的,不但印刷设备参差不齐,使用的号码器也是多种字体多种规格,而伪品使用的是换代后的一至两种字体号码器。只要用券种中的真币或高清版图录上的数字字体比对,在30倍的放大镜下就可认定其真假。
  第二套人民币壹分、贰分、伍分币的辨认
  第二套人民币壹分、贰分、伍分币有两种版别,第一个版别是1953年原版纸币,罗马字母后面有一排阿拉伯数字的顺序编号,俗称带号码;第二个版别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缓解流通市场辅币找零的困难,利用原1953年版纸分币的钢模,隐去阿拉伯数字重新印制的壹分、贰分、伍分币,俗称无号码。
  目前,钱币市场上的原版带号码纸分币价格近1500元一套,再版无号码纸分币价格仅10元左右一套,造假者于是在再版的纸分币上加印一排阿拉伯数字冒充原版带号码,因为是采用真币变造,其蒙骗性很大。其实,只要仔细地看阿拉伯数字的刷色和纸币上的罗马字母刷色,观察二者之间的颜色是否一致,罗马冠字与上排中国人民银行的右距是否和真钞相同,如有差异肯定是加印的。另外,真币有微弱的凹凸感觉(钢印),假币则平滑。还有一点要注意,有少量真币的号码存在上下错位现象,这是当时技术水平下的正常现象,如发现其他特点存有质疑反而号码完全整齐的,这就需要认真鉴别。
  第三套人民币珍品的水印与仿制造假
  近年来,随着大批集币新手的加入,第三套人民币的增值幅度也较快,该套币中的枣红壹角、背绿壹角、背绿水印壹角、平版水印伍角、古币水印贰圆券,目前变造、高仿币在市场上泛滥成灾。作伪伎俩有两种:
  1.采用加盖手法将第三套人民币中的真背绿壹角券、平版无水印伍角券改制成有五角星水印。制作的方法是将上述2种无水印券在沸水中泡开,用制作的五角星图形章,粘银色油墨加盖在已剥离面的券上,同时把罗马冠字修改后,经合成阴干后再用过塑机低温烫平。若购买这两种券时,除仔细观察水印是否自然、检查纸边上有无合成痕迹外,对券面的罗马冠字要用40倍的放大镜看后面的阿拉伯数字的钢印压痕、刷色是否一致。特别是背绿水印壹角券,因使用的水印纸,五角星稀少布局又不规范,致使券上水印多的只有5个左右,最少的只有半个,并且这半个都处在券面的纸边上,客观上给制假者进行改造有机可乘。如遇只有半个和在同一部位有2个左右或水印全在券面纸边上的,就要更仔细甄别,以防上当。
  2.高科技的仿制版对第三套人民币中的枣红壹角、背绿壹角、古币水印贰圆券造假,因属于机制版高仿、采用无荧光专用纸印刷,这种机制版假币的主要特点:⑴纸张在紫外线照射下无荧光,反映纸质接近真币;⑵贰圆券古币水印制作工艺接近真币;⑶外观刷色接近真币;⑷版别方式接近真币;⑸暗记形状接近真币。
  辨认这种机制版假币的主要特征:⑴因号码器的更新换代,仿印币的冠字号码间隔较大,冠号字体较粗一些;⑵因是用真币经电子分色后再进行照相制版,分色图纹呈实地线条,正反面的团花接线套印不准;⑶外观颜色底纹刷色深浅不一,原因是在多版多色套印中模版图案为实地线条压盖;⑷虽然采用的是照相加网制版方式,因拓的图案线条较粗,套印后的网点组成效果不佳,用30倍放大镜观察,正面人像眼球大、脸部线条不匀、明暗转折生硬;⑸贰圆券古币水印制作工艺虽接近真币水印,因不是采用带水印的专用纸,而是拓取真币印模用浅灰色油墨机印在纸上,真币要逆光才会显示水印,而拓印的假币不逆光侧视或强光平视就可看到水印。
其他文献
唐代饮茶之风炽盛,对茶具需求很大,追求时尚、极富市场观念的长沙窑跟风而上,凡能用陶瓷材质制造的茶事器具,他们都有生产,而且规格品种多样,也十分讲究造型装饰,对后世陶瓷茶具的影响很大。据笔者粗略统计,长沙窑制造的茶事器具大约有12种17式(其式可能更多),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青釉茶模  唐时流行茶饼,唐人在加工茶饼时,将蒸捣过的茶末置入茶模中,打压拍平,茶末在茶模中便成饼状。茶模在《茶经》中称之为
期刊
如今,随着经济和艺术的高度发达,评价一个城市的艺术影响力越来越复杂:历史声望、流行程度、市场化程度等不同指标日益繁杂。美国Quartz财经网站近日根据Planet Art网站统计的网络点击量、城市所含博物馆、画廊、艺术展会的数量等指标,评选出了2015年全球最具艺术影响力的15个城市。香港与北京均上榜,分列第9和第13位。纽约、伦敦、迈阿密、威尼斯、巴黎分列前5名。 (据国际在线)
期刊
本刊讯 2015“一带一路”中国艺术品自由贸易高端对话论坛2015年12月20日在沪举行,业内专家在会上呼吁,中国应尽快调整政策促进海外文物回流。  早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之初,就有关于小范围放开文物拍卖、促进海外文物回流的呼声。但中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受制于此,小范围放开文物拍卖一事一直未有实质进展。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
期刊
竹简中出现《论语》,墓主身份初步明确系第一代海昏侯刘贺。2015年12月23日,西汉大墓考古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国内数十位秦汉考古权威专家对西汉大墓的发掘给予高度评价。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表示,如果墓主最终确定为刘贺,我认为他最起码是崇尚圣贤的,为什么主椁室里会放置一扇绘有圣贤像和孔子生平的屏风?像座右铭一样摆放在寝室旁边,还有此前出土的两方砚台,再加上如此多的竹简,都说明刘
期刊
气势恢弘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厚重典雅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风格超前的中国电影博物馆,活泼生动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的172家博物馆各具特色。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近日在北京博物馆学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北京已成为全球拥有博物馆数量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英国伦敦。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期刊
当代中国杰出画家李可染,其笔下山水在中国画坛影响巨大。他的山水画作清新、生动、真实感强,具有笔墨苍健、雄浑秀逸、博大深邃、意境清新的艺术特点,以及“黑、满、重、亮”的独特风格。他13岁拜师学画,从艺70载。不仅为深入生活而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融会贯通了大自然的造化规律与艺术创造规律,而且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的艺术精神,从而让古老的中国山水画重新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使得“李家山水”风光无限,成
期刊
古董鉴定专家布伦丹·赖安近日在贝多芬位于康乃狄克州的家中找到一份其珍贵手稿作品,经鉴定属于贝多芬《King Stephan》序曲中的片段,该手稿已于上月被一位德国的手稿交易商买走,价格高达12万美元。赖安说,由于贝多芬的个人笔迹非常独特,所以其手稿作品的辨识度很高。 (据新浪娱乐)
期刊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由于农业发展的需要,就使得人们非常重视时节,这样就促使了天文历法的逐步兴起和发展。目前我国仍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观测天象的天文建筑之一——观星台(图1)。观星台位于河南登封市东南15公里告成镇告成村,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元代天文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它和其旁的周公测景台以及照壁、大门、戟门、周公祠、帝尧殿等明清建筑等组成了一座完整的院落(图2、3)。南北长1
期刊
提起渡海三家,人们或许对黄君璧的名字较为陌生。与张大千、溥心畬两家相比,尽管黄君璧与他们的年龄相仿、成名亦同样较早,然而在社会上的名气却略逊他们二人。因此,黄君璧不少作品的市场行情尚难与他们比肩。这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多年来其作品在书画市场上还没有形成规模,人们对他认识十分有限,学术研究也不太深入,导致了其市场价值还未完全被挖掘。  不过,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黄君璧绘画艺术了解的不断深
期刊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全世界珍藏十17世纪到20世纪初机械钟表最丰富的博物馆,所藏钟表高达1500余件。这些钟表包括当时清宫造钟处和广州、苏州制造的中国钟表,其中尤以乾隆时期的藏品为最;以及英国、法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国制造的外国钟表,其中英国钟表尤以数量大、造型美、变化多为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钟表是明末以来西学东渐下的产物,是集中反映明清宫廷中西文化交流盛况的重要遗存。这些钟表在承载中外文化交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