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具”到工具:手机在大学课堂的应用转变研究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a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在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影响了原本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我们通过本次对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调查,一方面,了解大学生目前对手机严重依赖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和研究尽早找出解决的方法,为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手机应用;课堂;转变;教学
  Abstract:The frequent use of mobile phones b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teaching order and teaching quality,and has affected the original 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To this end,we use this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play mobile phones on the one hand,on the one hand,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why college students are currently heavily dependent on mobile phones,on the other hand,through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find out the solution as soon as possible,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chool teaching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activities provides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mobile phone application,classroom change,teaching
  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大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相对宽松,学生在自我约束和控制方面的能力欠缺,没有明确的目标取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呈上升趋势,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手机使用现状
  1.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7%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5小时以上,每天使用时间在3—5小时的占28%,而每天使用不足一小时的仅占5%。大学生使用手机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寝室里、自习室以及食堂。
  2.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
  (1)个人主观原因:大学生的自控力不够,玩手机已成为习惯。
  (2)生活条件影响:生活水平提升,受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的熏陶影响。
  (3)学习环境影响:学生多、座位不固定、师生间零互动。
  (4)教师方面影响:教师上课枯燥乏味,较无吸引力,缺少与学生的课堂互动。
  三、大学生对手机的态度
  (一)持有手机的态度
  幾乎所有大学生都拥有手机。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大学生利用手机进行各项活动。
  (二)使用手机的态度
  大学生认为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利有弊。
  利:方便联系,提供更广阔的社交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信息获取;提供更多的娱乐方式。
  弊:影响学习;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
  (三)老师对课堂内学生玩手机的态度
  老师认为学生上课玩手机比较普遍,杜绝学生上学带手机并不实际。但老师还是希望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
  四、手机应该如何有效地使用
  (一)手机的使用目的
  1.保持联系、传递信息。
  2.人际交往互动。
  3.查找资料。
  4.娱乐、放松。
  (二)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
  1.合理安排手机使用的时间。
  2.增强自制力,避免上课玩手机。
  3.正确利用手机功能进行学习,适当娱乐。
  4.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碎片化信息。
  五、使用手机对大学生的利弊
  (一)有利影响
  1.有利于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活动。
  2.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与信息获取渠道。
  3.丰富业余生活,满足娱乐需求。
  (二)不利影响
  1.不利于优良学风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2.导致作弊现象。
  3.沉迷手机,缺少交流。
  (三)生理影响
  手机具有辐射,长时间凝视手机会导致学生视力下降,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动作,身体缺乏锻炼,处于亚健康状态,会造成颈椎问题。
  六、手机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转变过程中的问题
  (一)老师的教学方法
  大学老师多使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偶尔辅以讨论交流,导致了不少学生觉得教师讲课过于枯燥、课堂内容听不懂等问题。
  (二)大学生的自控能力
  大学生脱离了父母和老师的管制,拥有完全的自由,大部分自控能力不足。
  七、手机应用转变的解决方法
  (一)手机应用于教学
  1.合理运用手机信息存储、传播、浏览功能
  教师通过手机向学生推送教学资源;学生通过手机访问相关教学资源,完成特定的课程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手机记录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和内容。   2.手机各项功能合理融入教学
  教师通过手机进行点名、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手机搜索相关内容辅助教学。学生上网搜索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再结合自己思考,使课堂思维更加开阔。
  (二)转变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1.设计相关教学系统
  教师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通过相关教学学习系统,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2.有趣的课程学习游戏
  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有趣的学习游戏,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通过游戲进行学习。
  八、手机应用转变正面案例:运用手机客户端进行课堂教学辅助
  许多高校老师将手机的功能运用到课堂上,不仅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一)案例一:浙师大教育技术系主任黄立新教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
  1.手机运用于课堂应答互动
  学生安装一个指定的客户端——老师定向发送教学问题——学生将答案发送到指定网站——学生的应答状况第一时间呈现在与电脑相连的教室大屏幕上。
  2.手机教学软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手机安装相关的教学软件——老师通过软件点播课件,浏览展现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解题和制作模型情况。
  (二)案例二: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门研发了一款名为“手机课堂”的APP辅助课堂教学。
  1.手机软件应用于课堂签到、评价
  上课前,老师点击“开始上课”图标——学生手机实时出现签到界面——同学们将自己在教室的画面拍下来,上传——完成签到。
  下课后,老师点击“上课结束”的图标——学生手机出现“随堂评教”,对老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老师看到学生的评价分数,了解课堂的教学情况——教师针对评分较低的项目加以改进、提升。
  2.手机软件应用于考试
  老师运用手机在课堂上开展随堂测试——成绩计入学生的期末总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8-13
  [2]朱卉娟.在信息化海洋中把握航向——再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2):91-92
  [3]姜奇平.手机未来2-3年发展趋势[J].互联网周刊.2011(18)
  [4]李宗恒,李俭伟.主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移动通信.2010(Z1)
  [5]张先艳.智能手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4(11)
  [6]钟新辉.合理使用智能手机,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0)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Abstract:This essay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discourse styles assigned to male and female speakers;then it explains the main two approaches to interpret the difference:the dominance approach and the di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教育业水平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广泛使用,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但是在实际引用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无法取得相应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文教学;问题;改进策略;探讨  引言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也在于学生能否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变革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借鉴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探索既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又能汲取国外教育先进理念的培养人才模式,乃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难点。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学习能力课堂生态  随着素质教育
期刊
摘 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开启语文学习的第一把钥匙。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同音字多,形近字也很多,这都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本文拟从部件识字法的优势探究汉字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部件识字教学法;识字写字教学;构字规律  引言  从古至今,识字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更为重要,关系到所有学科
期刊
摘 要:专业社团更多是挂靠专业教学,从课堂内容延伸出来,把课堂理论实践或专业项目提炼出来,由专业老师组社团,选拔人才、制定规划等等,把社团活动与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更能产出成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专业社团;高职院校;平台构建  一、大学社团发展现状分析  大学社团是由具有某一些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自发组合成的一个团体,因此大学社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社团类型的多样化、大眾化。大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大多凝结了民族的集体智慧。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大国,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开启了多元文化的新纪元,也在开始不断的吸收新技术新思想,坚持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在不断发展与探索中实现了真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大高等院校也开始不断的改变办学思路,积极改进培养模式,不断的加强艺术设计专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课程,开始逐渐的趋向于传统文化,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室文化建设作用日益凸显,功能日益完善。实训室文化包括环境文化、情感文化、品行文化、制度(约束)文化四个层次,它具有继承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具有教育、凝聚、激励和创新的功能。营造氛围,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创新是加强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本文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贸系外国语实训室为例,浅析当前我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意义、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文化图示理论在少数民族预科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了文化图示理论在预科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必要性。笔者探究了如何在预科英语精读课堂上利用图示理论的方法如情景体验法、阅读讨论法、头脑风暴法以及语义反射法。通过实施这一方法,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对英汉文化差异的理解更加深刻以及语言应用能力得以增强。  关键词:文化图示理论;少数民族预科;英语精读  一、文化图示理论的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给我国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只有不断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才能进一步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在初中学科中,初中语文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在新课改模式下,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该文主要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初中生创新能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辅软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其中《几何画板》就是这样一款集作图、动画、模拟实验于一身的教辅软件,非常适用于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几何画板;物理教学;教辅软件  物理教学过程可以看成是信息——知识——智能的转化的过程。信息是基本资源;知识是对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后所得到的抽象化产物;智能是利用信息资源加工生成知识,从而激活知识生成解决策略的这类信息,并在这种策略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