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有自己的代表课吗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身为教师,如果到退休时都还没有一节自己的代表课,无疑将是一件极大的憾事。由于在随堂课中成就代表课的可能性十分微小,要想早日拥有自己的代表课,必需主动与大型开放课牵手,以“上一次开放课,创一节代表课”的思想,潜心钻研,精心构思,诚心求教,苦心打磨。如此熬出来的课,离最终的代表课定不会太远。
  【关 键 词】 开放课;准备策略;教师
  提起罗贯中,我们一定会想起《三国演义》;提起高晓松,我们一定会想起《同桌的你》……由这些人,我们立即就想到了这些作品,是因为它们分别都是这些人的代表作,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作品直接就代表了这些人。身为教师,几乎每天都要与上课打交道,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代表课。老师,你有自己的代表课吗?
  代表课,是最能显示教师的个人风格和个人水平的课,它必须是精品中的精品,突出表现为匠心独具、个性鲜明;设计新颖、实施充分;亮点耀眼、深入人心。在随堂课上,由于无外人问津,无论备课还是上课,教师的表现多少都有点随意,这样所上出来的课,即使堪称优质,也很难成为代表课。只有在大型开放课上,教师的代表课才有可能产生并得到认同。
  大型开放课,指参与听课者人数多、来头大的观摩课,或参与比赛者范围广、层次高的竞赛课。无论哪个教师,在遇到这样的课时,都会用数倍于随堂课的精力来准备,于是,大型开放课就成了孕育代表课的温床。但是,要想美梦成真,还必须在大型开放课的前前后后,始终做一个有心人。
  
   一、重任降临:欣然接受,积极准备
  既为教师,就不可能不上课。历经时间的锤炼,讲台上的教师似乎总是那么沉着冷静、挥洒自如。其实,这种表现也仅限于随堂课中,如果是上大型开放课,面对众多的领导、专家、评委及同行,教师心理很难还那么镇静。加之在评议教学时,“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节课下来,无论课前准备得多么充分,课堂表现得多么精彩,课后仍有可能被说三道四。承担大型开放课,既要承受超常的压力,又要付出超常的心血,结果往往还不一定讨好。因此,当大型开放课降临时,很多教师的第一反应都是使劲推脱。
  其实,如果学校的安排已定,大型开放课正好落到了你的头上,要想推脱肯定是特别困难的。拼命推脱的结果,不仅不容易得到领导的支持,而且还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感。明智之举,与其与领导面红耳赤、唇枪舌剑,不如以一种阳光的心态,微笑面对、欣然接受。
  有了积极的心态,接到上大型开放课的通知不仅不会苦恼,甚至还会被看成一次良机。由于大型开放课的观者众多、意义不凡,即使功底再深厚、个性再独特的教师,都不可能在这种课上毫无顾忌、空手上场。同时,大型开放课往往又并非只代表上课者个人,在每一节大型开放课的背后,必然有一个庞大的教研团队。个人的精心准备,团队的集体智慧以及下课后同行的真心评说、专家的高端点拨,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已被大型开放课占尽。接手大型开放课,不仅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更是一个创造代表课的绝佳平台。这种好事,可能两三年都遇不到一次,如果降临之后却被拒绝,确实可惜!
  明确、愉快地接受了大型开放课以后,必须立即行动、早作准备。开始的时候不着急,临头时才乱了手脚,以致前松后紧,仓促上阵,这是大型开放课中的大忌。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前紧后松。即从接手任务的那一刻起,就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之中,通过研读文本、自主构思、广泛搜寻、全面学习、充分吸收,至少提前三天完成备课的初稿。余下的时间,用以反复研读,反复修补,并安排一两次试讲,以发现在实战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二、行动之前:理念先行,课标至上
  思想有多远,行动就会有多远。在课堂上,要确保教育行为的质量,必须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作支撑。平时,不管有没有教育理念,都可以稀里糊涂地混过去。在大型开放课上,如果教育理念不明确,教育行为就容易出问题,就会遭到前来听课的领导、专家及同行们的炮轰。因此,在正式开始大型开放课的备课之前,务必要抢占思想高地,做到理念先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理念于教师而言已不再陌生。然而,关于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些教师还是有些认识不到位,常常是“嘴上说一套,实际做的却是另外一套”,把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弄成了两张皮。如果教育理念变成了时髦的口号,有了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却没有相应的改变,仍然是想怎么教就怎么教,教成了什么样就算什么样。这样的教育理念,不要又何妨。
  这里所说的理念先行,既要求在备课前先确立好教育理念,更要求在备课中认真落实好教育理念,确保教育理念对教育行为的引领作用。若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预设充足的学生活动,努力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若教育理念是“先学后教”,就一定要预设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自学在先,教师点拨在后,且点拨的详略必需根据自学的情况确定,让“先学”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除教育理念以外,《课程标准》在备课过程中的作用也绝对不可小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一标多本”的出现,使教学可以背离课本却不能背离“课标”。如果无视《课程标准》,仅凭课本、练习或他人的教案来备课,就很有可能出现教学设计上的重大偏差。《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严格按照其标准来设计教学,特别是在准备大型开放课时,更应该紧握“课标”,反复研读。凡是“课标”中有要求的,都要仔细揣摩、合理着力;反之,如果在“课标”中没有作要求,就不要花费太多时间。
   三、备课之初:先有自我,然后拿来
  在准备大型开放课时,很多教师都奉行“拿来主义”。即一接到课题,首先想到的并不是独立思考、独立准备,而是想利用他人的智慧,于是走进网络,广泛搜索,通过下载、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择取其中的一些片断,以复制、粘贴的方式,稍加组合就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个别甚至完全照搬他人的教案。这种站在别人肩膀上的做法,原本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一开始就用这种办法,备来的就几乎都是他人的思想,个人的智慧基本消失。如此备课,即使在日常教学中也有些不妥,若用于大型开放课,更是触犯了教学之大忌。
  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个体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处理必有所不同。即使教学内容完全相同,教学设计也应该各有侧重、各具特色。那种“千人一面,似曾相识的教学片断频频出现”的课,其教学设计的原创性必然会遭到怀疑,即使再精彩都不能令人折服。如果是大型开放课,这种情况不仅得不到好评,反而还会被他人非议,成为课堂教学的反面代表。
  一个教师的代表课,一定是饱含其个人思想、个人智慧的课,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课。因此,在准备有可能创造代表课的大型开放课时,必须先强调自我,再谨慎拿来,备课策略为“闭门思考——独立准备——广泛搜索——深入学习——适当借鉴”,即学习他人的案例之前,先要亮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先进行独立准备,做好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再广泛学习,精心研究,积极借鉴他人的成果,充分保留自我的智慧,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优质案例。
  
   四、准备过程:充分占有,反复雕琢
  在大型开放课之前,教师应准备的内容,既包括教案和课件,也包括学案和讲稿。按准备的顺序,首先一定是学案,然后是教案及课件,最后才是讲稿。
  先准备学案,是为了把学生的学考虑在先。只有明确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之后,才便于进行教案的准备。写好了教案,课件的基本构架就已经形成。在上述工作都完成以后,还应该写一个专门的讲稿。作为一个单独准备的材料,讲稿与教案是有区别的:在教案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板书提纲等内容一个都不能少;而讲稿则只要求写出教学过程,其他如教学目标等内容全不需要。在教案中,教学过程比较简略,一般只需要分成几大板块,把最基本的设计思想和流程反映出来就可以了;而讲稿中的教学过程则必须特别详细,小到一个动作、一句口水话,最好都一字不差地写出来,以免在课堂上出现不必要的差错。
  上大型开放课需要准备的东西看似很多,举足轻重的则只有学案。一旦确立了学案,教案、课件、讲稿等材料就呼之欲出。如果只图完成任务,上述材料其实很容易备好。但是,要提升开放课的质量,就必须在备课环节上再下苦功。今天,高品质的开放课既非简单地复制粘贴、机械拼凑就可以完成,也非闭门探究、孤军奋战就可以做到,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取他人之精华,去自我之平淡,才能创出真正的精品。因此,在独立完成了大型开放课的基本构想以后,必须敞开心扉,四处求援,最大限度地吸纳他人的智慧。
  要想获取他人的智慧,必须占有相应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案、学案、课件、练习、考题等。在信息时代,要找点教辅资源没多大困难。但是,这些很容易到手的资源,其质量一般都不敢恭维,想从中找出一点惊喜,常常是无功而返。因此,在求助于教辅资源时,务必要确保占有的数量。占有的数量越多,淘到宝贝的可能性才越大,备课质量才可能获得实质性提升。
  
   五、下课之后:真诚倾听,积极反思
  经过上课前的反复准备,课堂上的紧张应对,终于盼来了下课的铃声。如果是为了完成任务,此时就已经是大型开放课的终结。但如果想更进一步,把这节课打造成自己的代表课,就必须继续绷紧神经,极力把握好大型开放课中的最后一次机会。
  由于观者众多,在大型开放课之后,一般都能听到与课堂相关的反馈信息,有时甚至还可以与专家对话,获得高端人士的点评。此时,无论对上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到了整个活动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刻。如果心不在焉,过于松弛,就很容易错过与人交流与碰撞的良机。反之,如果真诚倾听,细心体味,则很可能收获惊喜,将备课推向又一个高潮。
  选择了做教师,就选择了无休止地上课。身为教师,如果到退休时都还没有一节自己的代表课,无疑将是一件极大的憾事。由于在随堂课中成就代表课的可能性十分微小,要想早日拥有自己的代表课,必需主动与大型开放课牵手,以“上一次开放课,创一节代表课”的思想,潜心钻研,精心构思,诚心求教,苦心打磨。如此熬出来的课,离最终的代表课定不会太远。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 公开课再认识[J]. 江西教育:教学版,2006(7).
  [2] 钱雯雯. 公开课若干争议问题述评[J]. 上海教育科研,2007(7).
  [3] 陈旭. “公开课”的价值认识与开发[J]. 教育科学论坛,2006(1).
其他文献
前不久,一则宝妈训练三个月大的女婴独立趴睡,失手导致孩子被闷死的新闻引发人们热议。与此同时,幼儿园全托、小学寄宿、低龄留学等词屡见不鲜。在这些一心渴望孩子成龙成凤的“狼爸虎妈”看来,小孩的成长要敢为人先,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可是,不少父母在育儿路上,打着“独立自主”的旗帜揠苗助长,对孩子实行“催谷式”教育,却不知早已陷入“伪独立”的教育误区。   牺牲亲子关系后,孩子的独立还有意义吗?   那天吃
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师德素养”。此前,教育部发布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广泛征求意见。教师“国标”分别对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提出60余条具体要求,“学生为本,师德为先”“禁止讽刺、歧视、体罚学生”等要求写入教师“国标”。  一系列文件、措施成为我国提高教师职业“门槛”,改革教师资格制度的强烈信号。根据
【摘 要】 本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将学具和多种媒体有效整合,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指导学生参与方法、关注学生参与效果,达到营造课堂创新氛围、强化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进而对提高学生创新素质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 键 词】 整合;多媒体;学具;参与;创新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课程标准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创新素质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点。学生创新
教育孩子和与成人沟通一样,都要恰到好处。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让孩子极不耐烦或逆反。孩子对唠叨的反感超出成年人的想象,作为成年人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所以父母一定要改掉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一味追求无效的量,避免踩了“超限效应”的警戒线。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的时候,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
你们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红红的对联张贴起来,小牛、小老鼠和红袋鼠笑容满面,他们都换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到处是一派新年的气象!过大年,当然少不了放烟花啦!小老虎迫不及待地放起了烟花,他嫌烟花的颜色有点少,还邀请小朋友们来帮忙,快用魔法镜,变出五颜六色的烟花!哇,这下烟花是不是好漂亮?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  小白兔为新年獻上好看的舞蹈,小动物们连连叫好。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白兔优美的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出自西汉的大学者、大作家刘向,从中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爱看书的。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公家,外公家住在定远县藕塘镇大杨新村,当天外公用好酒好菜招待我们。第二天早上,爱睡懒觉的我还在睡梦当中,就被外公喊了起来,我双眼朦胧地看着外公说:“再睡一会儿……”外公说:“起来,带你去见识见识。”我只好起床,洗漱,吃早饭,然后跟随外公出了家门。不一会,来到一个书屋前,
【摘要】三年级学生的“写”还处于起步阶段,只要教师坚持不懈的进行语量及语用能力的输入和训练,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配合,“写”的输出能力和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是能够得以逐步提高的。  【关键词】写作;小学;英语教学;技能    一、研究背景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
【摘 要】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激活学生以前学的知识和技巧,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它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去练习他们所学的,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 键 词】 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兴趣;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一位妈妈发帖呼吁大家不要再给孩子看动画片《小猪佩奇》。这位妈妈说,孩子总是模仿小猪佩奇,在床上跳,在沙发上跳,还往水坑里跳。  但也有很多妈妈表示非常喜欢小猪佩奇,孩子们会将发生在佩奇身上的故事还原到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比如学会了说“谢谢”,学会了分享。  面对孩子们的模仿,有的妈妈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妈妈则赞赏有加。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模仿行为呢?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20
36%  苹果第三财季营收同比增幅  7月28日,苹果发布了截至2021年6月26日的2021财年第三财季财报。财报显示,第三财季苹果总营收为814.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596.9亿美元增长36%,而分析师平均预期为732.3亿美元;净利潤为217.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12.5亿美元增长93%,而分析师平均预期为166.2亿美元;每股收益1.3美元,分析师平均预期为1.01美元。  财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