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东诺夫安-2运输机,北约代号“马驹” (colt),其原型机首飞于1947年8月31日,到1960年该机停止生产时,苏联已经生产了5000多架。1960年起主要生产基地移至波兰的梅莱茨工厂,到1985年总共生产了大约10000架并以低速一直生产到90年代中期。从1957年起,这种飞机以运5为编号,在中国石家庄生产了超过1500架。据推测安2飞机的总产量超过17000架,是二战结束以来生产数量最多的机型之一,也是当今唯一一种四十年代设计并还在使用的一型军用运输机,从1948年服役时间到现在已超过了六十年,真可谓一匹年迈的“马驹”。
这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飞机结构设计巧妙,超过当时世界上所有双翼飞机水平。安2为单发双翼多用途飞机,独特的气动外形、结-实的机体结构使其具备了其他飞机所没有的优点:它可在草地、滩涂等特殊场地起降,滑跑距离只有180米。能以5米高度超低空飞行,小速度飞行时操纵依然稳定,这非常适合飞播造林、喷洒农药之类的任务,对于农林业生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加上浮后还可在水面起降,加装雪橇可在雪地起降。依照当前安-2在各国的使用情况看,这款飞机还会在蓝天翱翔多年。
安-2是笔者最喜欢的机型之一,也是最早接触到的飞机。笔者家附近有个机场,可以说这个“安老二”陪伴了我三十年,前两年它还时常在我家上空盘旋,活塞螺旋桨发动机轰隆轰隆的声响听起来也比战斗机舒服。它性能优越,它朴实无华,它憨厚能干,它不哗众取宠,真不愧是一匹朴实、勤劳的“老马”。
安-2其古朴的造型,优越的性能,优雅的飞行姿态,深深的吸引了我,因此它的缩比模型我也是钟爱有加。前几年做过一架“号手”1:72的安-2模型,还在“号手杯”的比赛上获过奖。最近一直在寻找1:48比例的安-2。多方打听后得知,东欧的VALOM近几年出了几款1:48的安-2飞机模型,但国内一直没有货,碰巧烟台的“我爱树脂船”模型店进了一批这款模型,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这款模型提供了进气口、排气管、仪表板和螺旋桨配平块等5种树脂件,还提供了安全带、舱门脚蹬和座舱内给飞行员降温用的小电扇的蚀刻片,价格也比较合理。下半年正好有点时间,决定开工。
VALOM这款模型为波兰空军驻克拉科夫第13运输中队“维也纳”涂装,其亮点之一就是机身全铆钉,但我拿到版件后,看到的是机身两侧的铆钉竟然深浅不一。没办法,为了保证效果,咬咬牙,铆钉全部加深。用了一周的时间,浩大的工程啊(图1)!在左右机身组合前用塑料纸做出窗帘(图2)。这款模型的组合度还是不错的,机身组合后,仅需少许补图填缝,随后追加刻线(图3)。这个版本发动机的细节一般,我用铜丝的流道进行了改造(图4)。小电扇喷漆后装入座舱(图5)。考虑这款模型的涂装比较复杂,装上上翼面后我用黄色喷了翼下的羽毛状图案,怕下机翼粘接不牢,我用铜管做了对接销以便安装下翼面(图6)。舱盖与机身的组合度较差,需反复打磨修正。装上左右翼撑后,就可以张线的制作了。笔者习惯用4mm钻头钻孔,然后用502胶将渔线固定:胶干后,再从另一端钻孔(钻孔的位置尽量隐蔽,我这次利用的是起落架安装孔位),将渔线穿入后用夹子拉紧,再用502胶固定,等胶水干透后将渔线剪断(图7、8)。用铜丝制作机身两个扶手,装上舱盖、起落架支柱,开始喷漆(图9)。
由于有的颜色没标注郡氏色号,只能凭感觉自行调制,最后自己也搞不清配色的比例了。参照涂装说明先喷黄色,再喷的绿色,最后喷绿褐色(图10、11),喷漆完成后静置一天,之后上贴纸。这款模型的贴纸质量非常好,不仅厚度极薄,而且对软化剂反应敏感(图12、13)。像往常一样,笔者用深褐色洗渍,稍用粉彩做些流迹,装上小零件,考虑是表演机,因此喷半光透明漆保护,再装透明件。在机翼航行灯透明件和机翼之间,粘上特意从头饰市场找来的反光板(图14),使航行灯更逼真。根据实机照片,用透明流道制作翼尖、机身和机腹航行灯(图15~17),将轮胎磨平做成重力胎,喷漆装上支柱,整个制作过程告一段落。
这次制作主要难点在舱盖的装配,费了很大劲。二是涂装,多次推倒重来,对比实机照片,结果不甚理想,整体颜色偏暗,显得有点脏,图案形状也不是很准确。还是那句老话,别人问我最好的作品是哪个,我的回答总是下一个。
这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飞机结构设计巧妙,超过当时世界上所有双翼飞机水平。安2为单发双翼多用途飞机,独特的气动外形、结-实的机体结构使其具备了其他飞机所没有的优点:它可在草地、滩涂等特殊场地起降,滑跑距离只有180米。能以5米高度超低空飞行,小速度飞行时操纵依然稳定,这非常适合飞播造林、喷洒农药之类的任务,对于农林业生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加上浮后还可在水面起降,加装雪橇可在雪地起降。依照当前安-2在各国的使用情况看,这款飞机还会在蓝天翱翔多年。
安-2是笔者最喜欢的机型之一,也是最早接触到的飞机。笔者家附近有个机场,可以说这个“安老二”陪伴了我三十年,前两年它还时常在我家上空盘旋,活塞螺旋桨发动机轰隆轰隆的声响听起来也比战斗机舒服。它性能优越,它朴实无华,它憨厚能干,它不哗众取宠,真不愧是一匹朴实、勤劳的“老马”。
安-2其古朴的造型,优越的性能,优雅的飞行姿态,深深的吸引了我,因此它的缩比模型我也是钟爱有加。前几年做过一架“号手”1:72的安-2模型,还在“号手杯”的比赛上获过奖。最近一直在寻找1:48比例的安-2。多方打听后得知,东欧的VALOM近几年出了几款1:48的安-2飞机模型,但国内一直没有货,碰巧烟台的“我爱树脂船”模型店进了一批这款模型,我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这款模型提供了进气口、排气管、仪表板和螺旋桨配平块等5种树脂件,还提供了安全带、舱门脚蹬和座舱内给飞行员降温用的小电扇的蚀刻片,价格也比较合理。下半年正好有点时间,决定开工。
VALOM这款模型为波兰空军驻克拉科夫第13运输中队“维也纳”涂装,其亮点之一就是机身全铆钉,但我拿到版件后,看到的是机身两侧的铆钉竟然深浅不一。没办法,为了保证效果,咬咬牙,铆钉全部加深。用了一周的时间,浩大的工程啊(图1)!在左右机身组合前用塑料纸做出窗帘(图2)。这款模型的组合度还是不错的,机身组合后,仅需少许补图填缝,随后追加刻线(图3)。这个版本发动机的细节一般,我用铜丝的流道进行了改造(图4)。小电扇喷漆后装入座舱(图5)。考虑这款模型的涂装比较复杂,装上上翼面后我用黄色喷了翼下的羽毛状图案,怕下机翼粘接不牢,我用铜管做了对接销以便安装下翼面(图6)。舱盖与机身的组合度较差,需反复打磨修正。装上左右翼撑后,就可以张线的制作了。笔者习惯用4mm钻头钻孔,然后用502胶将渔线固定:胶干后,再从另一端钻孔(钻孔的位置尽量隐蔽,我这次利用的是起落架安装孔位),将渔线穿入后用夹子拉紧,再用502胶固定,等胶水干透后将渔线剪断(图7、8)。用铜丝制作机身两个扶手,装上舱盖、起落架支柱,开始喷漆(图9)。
由于有的颜色没标注郡氏色号,只能凭感觉自行调制,最后自己也搞不清配色的比例了。参照涂装说明先喷黄色,再喷的绿色,最后喷绿褐色(图10、11),喷漆完成后静置一天,之后上贴纸。这款模型的贴纸质量非常好,不仅厚度极薄,而且对软化剂反应敏感(图12、13)。像往常一样,笔者用深褐色洗渍,稍用粉彩做些流迹,装上小零件,考虑是表演机,因此喷半光透明漆保护,再装透明件。在机翼航行灯透明件和机翼之间,粘上特意从头饰市场找来的反光板(图14),使航行灯更逼真。根据实机照片,用透明流道制作翼尖、机身和机腹航行灯(图15~17),将轮胎磨平做成重力胎,喷漆装上支柱,整个制作过程告一段落。
这次制作主要难点在舱盖的装配,费了很大劲。二是涂装,多次推倒重来,对比实机照片,结果不甚理想,整体颜色偏暗,显得有点脏,图案形状也不是很准确。还是那句老话,别人问我最好的作品是哪个,我的回答总是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