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重拾那份小幸福”素材运用指导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有许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无意中遗失了:一棵树的向阳,一碗粥的香甜,一段情的纯美,一种精神的高贵……曾经的那些小幸福呀,填满了我们的内心,悦纳着我们的灵魂,牵扯着我们的思绪。
  请以“重拾那份小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读透文题。“重拾”,表明原先拥有,但因为某种原因失去了。现在,要重新拥有,肯定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再次拾起。“那份”,是生命旅程中独有的那一份,也对自己有着特殊意义的那一份。“小幸福”,是指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或凡物俗语。可以是拥有亲人所熬煮的一碗粥,可以是友人所赠送的一件小礼物,可以是阅读某一本书籍时的那种好氛围,也可以是憬悟生命的那种瞬时的愉悦等。凡是从“小”入手着墨,才能真正体验出“幸福”的感觉。
  画透图锦。能称之为“小幸福”的图锦,不仅有原先拥有的画图在前,更有重拾后的心情、风景等突出描绘,可以对比凸显,也可以相映生辉;可以有动静结合的妙处,更可以有虚实相生的相得益彰。比如熬粥时的动作、表情以及专心的神态,这体现出来的不仅有清香四溢的弥散,还有品尝舌尖的甘美,更有能让我们体会到小幸福的特有感受。把这些时间、地点、环境以及人物的种种表现结合在一起描写,立体的呈现,才能将美好的图锦重现。
  悟透旨意。幸福,是个永恒的主题:苦涩过后的甜寻,也是幸福的滋味;千帆过后的追寻,也是幸福的轮廓;沥尽困难的声音,也是憬悟幸福的慢板。重拾小幸福,才会倍加珍惜,才能记住幸福的模样。青春生活,因了这份执着、这份坚持,才会真正拥有“小幸福”,融合成真正的幸福,涵泳咀嚼出生命的本质。
  【推荐素材】
  素材一:
  谷歌地图里那些“最后的身影”
  最近,好多人在谷歌街景里找到已逝亲人的照片。其中,一个帖子感动了许多台湾网友。台湾社交网站Dcard上的匿名网友讲述了他爷爷过世后,爷爷所有的照片都因为一些原因丢失了,这让他十分失落。以前,爷爷对他十分疼爱。上了大学后,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说好和爷爷的旅行也没能实现。爷爷照片丢失后,很害怕以后再也记不起爷爷的样子。后来,他就搜了搜家旁边的街景图,地图街景拍下了该网友爷爷散步的样子,照片令很多网友不禁落泪,甚至思念亲人的他们,也在谷歌街景上找到自己的亲人。
  素材点拨:失去后,才知道珍贵。日常生活之中,我们视为平常的“小幸福”,当我们重新捡拾起,才会愈加珍视。写作时,我们可以运用到珍惜身边已有的幸福,才会真正了解“小幸福”的内涵:往事只能回味,失去后才愈加显得珍惜,这就教诲我们学会惜福。这样,在升华主题时,更能彰显出这则热点素材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素材二:
  北京老爷爷自带超大月亮玩浪漫
  中秋夜,北京这个自带月亮的爷爷火了!据@王二狗_pashu:在后海吃饭时身边升起一个超大月亮!男主角居然是个爷爷。爷爷曾经承诺让奶奶每年都看到最美的月亮。没想到这两天北京天气不好,爷爷居然偷偷准备了一个巨大的气球月亮……真挚感人的爱情是你老了,我还陪着你……这重新拾起爱人愿望的生活“小浪漫”画面,让所有自认为“神圣爱情”的小年轻折服。
  素材点拨:真正的爱情,是不离不弃。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不是“晒幸福”之流的时髦美图,也不是网曝某些明星的绯闻与丑闻。实实在在的平常日子,才叫真的“小幸福”。这类的真情素材其实很多,比如重拾身边的日常小幸福,是天天挂在嘴边的“爱”和物质满足的“爱”所不能相比的。
  素材三:
  你的手/再不会孤独/牵上你/一种甜蜜的满足/你的笑/ 总是让我忍不住/偷偷的想你 /让自己认输/你的眼/像孩子的旋木/看着你/一种贴心的满足/你的心/也好像在加速/还有你 手心里上升的温度/我确定你能感到一阵小幸福/流星划过我为你祝福/你情愿用肩膀给我一生的幸福/只让我笑不让我哭/我确定你能感到一阵小幸福/我用双手把你紧抱住/我确定你就是我的小幸福/爱你到世界都停步
  ——徐菲琳《小幸福》
  素材点拨:这朴质无华的歌词,真正道出幸福真谛的恰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手心里上升的温度,是握在手里的小幸福;流星划过时,你为我祝福这样的小感动。这样的素材,可以和金钱的馈赠、豪车的接送形成对比鲜明的呈现,凸显所要表达的主题。
  【佳作示例】
  每个人的心靈都是需要翻晒的吧。就像植物一样,只有阳光才能使它繁茂地生长。于是,坚定的重拾那份小幸福……
  冷战。
  呆呆地坐在那里,努力平复自己过于激动的心。桌上那本被扔来扔去的日记本,寂寞地斜躺在那里。我盯着那本日记本,试图忘却身后灼人的目光,但是……
  那充斥着怒火的双眸,依旧赤裸裸地朝我袭来:“长大了!了不起了!有秘密了!是不是哪天我连你在哪儿都不知道啊!……”似乎她一眼就要将我望穿、望透。携着某种热量的目光在我身边泛滥了起来,包围住我。
  我终于选择了逃避。头也不回地跑到屋外的院子,只为了寻找一种所谓的解脱。她为什么要翻我的日记本呢……我仰头望天,寻找答案。
  今天的阳光格外的泼辣。泛白的阳光直射入院子,将大地炙烤得失去了一切的生机。那种燥热的感觉使整个世界变得十分压抑,仿佛一点火就会爆炸。忽然觉得,母亲的关注像极了阳光。
  一样的灼人,一样的泛滥。
  无法逃避阳光,只能由它一点点烘干内心的愤恨与不满。在那种透进皮肤的热度里,我竟忘记了所谓的烦恼与不安,开始有些淡然了。
  可是为什么,心中依旧压抑着一些东西,无法排散,也无法化解。在阳光下,一点点地加重。
  还是选择回去了。也许是因为内心受不了过重的压抑,也许是因为午饭的香味早已在院子中散开。走进去,桌子上的日记本已挪了地方,上面整齐地摆着两双碗筷和饭菜……
  心中的压抑像被那双筷子搅散了。那一瞬间,感动由心蔓延到每个角落。就像内心有一面墙被凿开,阳光从洞口洒进来。勇敢地直面她的目光。又忽地发觉,她的目光像极了阳光。
  一样的沧桑,一样的无私。那双眸是带些怨怒的,却掩不住过分关心而形成的忧虑和过分在意形成的温柔。它紧紧地笼罩着我,温暖着我,那是曾经拥有的幸福时光啊……也许,是我误解了她。
  她只是想更好的关心我罢了……其实,母亲不像阳光的。阳光照亮世间万物,而她点亮我的心灵,更像火炬吧。
  那面墙被母爱彻底瓦解。我仰起头,看她,却发现,她也像我一样,眼中不定的眼神也在揣摩我的心思。我一愣,紧接着有些感动,母亲看着我,也露出了笑容。
  重拾这份小幸福。那个独属于我心灵的小幸福,叫做母爱吧。
  它藏在母亲的双眸中,藏在母亲的灵魂里。于是,母亲便化作一缕小幸福,让我珍藏一辈子。
  【教师点评】
  本文小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母亲紧张青春期的女儿,翻看了孩子的日记本,引起了冲突和误会。文章的前半部分写“母亲的关注像极了阳光。一样的灼人,一样的泛滥”,后半部分写“母亲不像阳光的。阳光照亮世间万物,而她点亮我的心灵,更像火炬吧”。在鲜明的比照下,对母亲的理解,是推倒“代沟”隔阂这面墙的巨大力量。文章写得真实而质朴,非常令人感动。
其他文献
蔡曉红 谢志贤 汪仁斌 宋玲
沿迎宾大道,她轻盈走来  挎着满满竹篮的清香  “栀子花,栀子花嘞”  恍若在低唤邻家的小女儿  風安静地抬起晨光  一路递给她碎金的光亮  她扶了扶花白的鬓角  一朵斜插的栀子花  我识得那清朗的眼神和动作  此刻,她就是我面容恬静的母亲  ——亲亲唤着我的乳名  把馨香的人间轻轻搂在怀里  盛丽春,江西余干人,业余写作。
曾绍阳,退休公务员,早年在《星火》发表过小说,短篇小说《秋夜春风》被《小说月报》等刊转载。  一  岁入丁酉,万象更新。这天,我起了个大早,去医院看牙。第一次用老年证乘车,不免有点莫名的兴奋。坐了多年的专车,如今挤公共汽车,既有回归平民生活的亲切,又不免有点失落。车内很挤,早已没有座位,只好站在车厢道中,悬腕扣环。暌违多年,现在面对面地与并不熟悉的人交流呼吸,互相关注,有时还肢体接触,唤醒了我已远
一颗干瘦的垂下头的果实。寻找着  它的花,茎,叶。寻找它的根和底下的泥土  铁皮火车摇晃着老时光,依稀里。故乡  风吹着风,雨淋着雨  树上挂着几张枯叶,几声鸟鸣  老屋好似孤坟,无人进出  身负时间之重的人  用鄉音叩开一扇破旧的柴门  听不见一碗粥里的叙旧,唯有地下的亲人  好像在喊你小名  血脉之地,脐带剪断之后。一切恍在前世的梦里  躯壳承载几十年的悲欢  一滴泪里亦有故土的辛酸  风荷,
好久没有吃到苹果了  从网上邮购了一箱  它们来自山西永济  穿过风陵渡和秦岭  穿过一月的寒冷  来到我的手里  它们身上还留着指纹  留着1999年的风雨  和一家人黑黑白白的目光  我咬了一口 是甜的  又換了一个 还是甜的  我看见 劳动的人陷身黄河  八岁那年  在峡河边 也是这样的季节  我给父亲送饭  —三颗包在手绢里的白梨  我咬了一口 又咬了一口  整整一天 我陷身在冷风里  直
武汉,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暴风眼”,也是逆行者最牵挂的目的地。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450名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医护人员,从西安、上海、重庆3个方向星夜驰援武汉。这天晚上,上海医疗队到达武汉,成为第一支地方援鄂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确诊病例最多、任务最重的医院。随后,来自四川、广东、浙江等30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55支医疗队陆续抵达。他们以生命赴使命,直面病毒与之
之一  栀子花采回来两天就枯了  她枯了,香气还在  我已很久不知道应该爱什么  平静的日子过着过着  就成了习惯  在洞穴里深居,在雨水里深居  在禾苗的青与黄里深居  我也爱太阳,尤其是清晨  从背后追过来,揽着我肩膀的太阳  不回头,不去看背后有些什么  只把那样的暖意想象成你  陌生的你,遥远的你  没有面孔的你  至今不知道你的姓名的你  2016年6月13日  之二  下了很久的雨停了
摘要:1924年泰戈尔访华,不仅是中印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涉及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持续至今的观念之争。本文通过查阅泰戈尔当年在中国发表的一系列言论以及当时中国文化界的反响,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揭示了泰戈尔对东西方文化的品评、对现代性及现代化的反思、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注、对社会健康发展的期待。本文认为这对于全球化时代人类生存方式的选择仍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面对“新冠病毒”引发的这场肆虐世界各国的瘟疫,泰戈
清晨的阳光像一个睡眼惺忪的孩子。看,他在天空深处把嫩黄的光轻柔地投向树木、花朵和正淙淙地流个不停的溪流。我喜欢这样的阳光,虽然慵懒,但他给世界带来光明和希望。  阳光也有热烈的时候。正午,他俨然成了调皮的孩子,用最高的温度炙烤大地。其实他是想帮助正值生长期的植物们快快长大,让农民都能有个好收成。我欣赏这样迷糊的阳光,可爱中夹杂着率真。  你见过太阳雨吗?即使下雨,阳光并不退后,而是坚守岗位,所以就
4月13日中午,在华中师范大学学子餐厅,整齐排列着10多张餐桌,每桌就餐的除了3名学生还有1名老师。饭桌上,学生对学习和未来规划向老师寻求建议,老师解答学生们在学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边吃边聊,氛围轻松而又热烈。  这便是深受华师学子欢迎的“教授午餐会”,自2013年以来已举行了74期,先后有700余名教授,8000多位学生参与。每期午餐会定下一个主题,然后确定参会的教授名单,最后在网上众多报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