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方法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年高考文科综合的试题设计,不难发现,高考试题中引用大量具有时代感的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但是无论怎样,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必须落实在教材的基本内容或理论范围之内,因此,高考复习要立足教材,狠抓“双基”,构建知识网络,以基础不变应高考万变。下面我们共同探讨高三地理的教学方法和复习指导。
  一、进行全面系统复习,采用中心问题法,有机结合初高中教材。
  目前的高考试题覆盖面广,涉及教材的各个章节,采分点很小。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压力都很大。老师该怎么办呢?原则上我们应该以章节过关,以一个问题为中心,系统复习,上下联系,把初、高中教材相结合,自然与人文相结合。高中地理内容理性知识多,初中地理内容感性知识多,而且以初中地理内容为基础。例如把中国地理的气候与世界地理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高中必修1地球上的大气三者结合起来讲授,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地理位置条件有着不同的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而不同的气候类型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不同的气候特点反映出不同的生物和土壤。植物是气候的一面镜子,天然植物是以气候条件为转移的,因此植物是气候最明显的标志,使学生认识到各种不同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及地形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先让学生知道有什么特点,后讲为什么有这些特点,从感性认识着手,提高到理性认识上,再进行巩固——填图、读图、判别图等气候类型的练习,学生就感到有心得了,能理解知识。
  又如将初一地理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地球的海陆分布和高中地理的地球在宇宙中联系起来,它们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这个地理环境包括地球上的大气、水、地壳、生物圈和自然带,以及有用的资源,等等。人类与环境是密切相连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总离不开地理环境,但人类通过生产和生活也影响周围环境,周围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究竟人类怎样影响环境呢?这就产生了环境问题。而以人类和环境作为最后的总结加以复习,学生听得顺耳,觉得有趣。再配合有关综合题、思考题进行联系,学生学得灵活,显著提高成绩。
  二、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这里所指的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指如何对待审题问题。学生往往有一种“眼高手低”过于自信的心理。有些题目,学生往往认为会了,可是一经测试,就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不但不周密,反而概念模糊,有遗漏。为了能够应试自如,要加强审题基本功的训练。对每一个试题,不论它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都要自问答什么、怎么答、为什么这样答、有没有在概念上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如有这种情况就要运用对比、类比等方法,只有通过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比较,才能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过去丢分扣分太多,就是因为地理概念模糊所致。因此,抓基本功的训练和地理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因为,第一,可以理解和应用基本概念;第二,可以提高审题能力。对于比较难应付的综合题,我们要采取综合分析、精讲精练,并且结合地图,做到讲练结合。经分析讲解后,举一反三地进行练习,以城市工业布局为例,围绕工业布局提问:1.为什么世界工业分布有集中趋向,也有分散趋向?2.我国钢铁工业是怎样分布的?3.城市工业布局根据什么原则?等等。以第一题来说,大型工业分布有集中趋向,应从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技术效益两方面分析。为什么有分散趋向,是由于环境污染和新资源的出现及争地、争水争基础设施等。第二题可从三方面分析:(1)沿海地区加强发展,内地新建和扩建;(2)根据资源交通线布点,根据原料、燃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区布点;(3)根据科技力量和水运条件布点。第三题城市工业布局应从居民区、风向、水源、交通、资源等方面综合考虑。因此,问题不是单一的,就要多方面考虑。通常我们所讲的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这就是综合考虑问题,以点攻面,系统比较,就会大大提高基本功。
  三、注意地图教学,建立空间概念。
  地理最忌背诵,只有通过地图才能理解和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地图、填图、绘地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解释和分析地理事物的一些方法。地图教学有多方面作用,通过地图可以研究巨大的空间对象,地图既可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形态、分布规律,又可以显示出不同的类同和差异,可以培养比较、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虽具有多方面作用,但最根本的是建立地理位置的空间概念,如研究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第一步台阶——在什么地方?只有第一步台阶解决了,才能走向第二步台阶和第三步台阶,即有什么地理事物和为什么有这些地理事物?因此,地理位置的空间概念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基础。例如,某一国家经济发展如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等),这与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关系密切,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农牧业生产发达,这与气候等条件关系密切。英国农业不居于重要地位,而乳肉畜牧业和园艺业比较发达,这与气候有关,实际上就是与它的地理位置纬度偏高有关。将与气候有关的世界各国农牧业生产列为一个类型,让学生从地图上进行比较,触类旁通。总之,地理教学就是以地图教学为本,要求学生进行看图说明地理事物有什么和为什么的思维逻辑锻炼,让学生进行多种方法的地图练习,而有关地图例题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四、旧课新研,有计划地整体复习全部地理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迎接高考,一般课程都早已结束,剩下两、三个月时间主要是上复习课。复习课是最难上的,如果只是平铺复习重讲一遍,那么对学生来说,不仅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且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考试成绩一定不佳。怎样进行复习并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我们认为,要上好复习课,首先要把全部地理教材知识融会贯通,突出重点材料,主次分清。其次,教师要在原来地理教材的授课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地理知识的系统进行复习,使学生在每一节复习课中都觉得有所得。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过去上新课时,只能一节一节地教,局限性比较大,现在要融汇教材,有机联系,使学生不会感到旧课重讲,兴趣淡薄。最后,运用中心问题法、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判断推理概括法等方法进行复习,并且时时运用地图联系复习。
  总而言之,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复习任务,而且时时鼓励他们,胜不骄,败不馁,全力应战高考。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教育体制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这无疑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顺应改革成为关键。本文通过解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新思路。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教育发展日趋重视,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重中之重。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宗旨和要求,小学语文
会议
利用表达载体pSV.SPORTI中,SV启动子cos7细胞中,对旋毛虫肌肉虫ES抗原的TSPGⅡ基因进行表达,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HindⅢ从克隆载体pUTSⅡ中切出一个0.988kbTSPGⅡ基因,经EcoRI
863/CIMS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并行工程”通过中期检查1996年7月24~25日,在北京召开了863/CIMS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并行工程”中期检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CIMS主题专家组组长吴澄院士、主题专家张申生教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