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制造业的未来

来源 :资本交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似乎在小米、乐视取得成功的鼓舞下,进入2013年以来,互联网忽然迎来了一波硬件创业的潮流。3D打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风起云涌,在资本的推动下,硬件创业的门槛不断降低、周期不断缩短,给国内大量仍处于产业升级生死交困中的传统制造业又添了几分雪上霜。
  他们急切想知道的是:互联网到底给制造业准备了一份什么样的命运?
  第X次工业革命有没有到来
  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人类目前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前两次分别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第三次则是发端于二战后的美国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假如以工业秩序的重大调整作为衡量是否迎来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尺——除了第一次,因为第一次是工业部门从农业部门中分化出来鸿蒙初辟的阶段——我们实在难以将眼前这个世界与二战以来的工业世界相提并论。即使无法确认是否即将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但有一点令人非常有把握:重大改变已经发生、并且仍在持续发酵。这个改变,就是工业秩序已经又一次处在重大调整之中: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资源组织方式正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资源投入和价值分配将向服务转移,现有的工业结构和秩序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制造业面临服务业摧枯拉朽般的侵蚀,以现代服务业为线索的海量创业机会曙光初明,一切行业都将成为服务业。
  我们从以下方面举证工业秩序如何发生了重大变革。
  首先是产品界面的分离
  什么叫从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呢?在从前,工业制造输出的硬件本身,基本上就是产品的全部,也有部分产品在功能性之上集成了少量服务,但硬件终究是产品的核心。而如今呢?一件硬件将成为某项服务产品闭环的一部分,仅仅作为完成该服务流程的物理终端,服务成为了产品的核心。
  而所谓服务,意味着人与产品的交互,也就意味着产品界面的不可或缺。根据上一段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把产品形态划分为三代:1.0为纯硬件产品,硬件即所有,当然也就没有用户界面;2.0为硬件为主、集成少量服务的产品,其实就是在硬件上加了用户界面;3.0为服务为主的产品,这时候往往是先有用户界面,再向后拓展硬件终端。前两代产品就是以制造为中心,到了第三代产品就是以服务为中心。观察前两代和第三代产品之间的演变,最直观的变化就是产品界面的分离。
  智能IOS和Android设备的发展为这一伟大的变革做好了准备。打开手机,每一个App都是一个用户交互界面,都可以与某一硬件相连接;硬件不再需要受到用于用户交互的屏幕尺寸、成本的困扰,取而代之的是加入芯片和传感器。所谓智能硬件,最根本在于把用户交互界面分离出来、迁移到App上,才获得了实现复杂操作和深层服务的可能性。智能手环是一个不错的例子,产品界面迁移到手机App上后,手环本身的交互和成本问题立马得到了解决,产品生命力一下子爆发了出来。
  产品界面的分离对工业秩序的冲击在哪里呢?首先是对产品的定义权,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从硬件移交到软件手中。一个完整的产品首先是一项服务,服务是由用户界面定义的,而硬件的作用在于在该服务产品定义下,作为采集和传输数据(数据入口)、执行操作口令(服務出口)的物理终端。除了手环,我们还能找到很多例子,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温度计、智能体重秤、智能插座等等。其次是对价值分配的话语权。显而易见,产品界面的分离意味着传统硬件制造商的用户都被界面所拦截、架空,无法直接连接用户,仅仅作为整个服务产品的硬件供应商,在产品价值分配中将日趋处于下风。最后是对工业创新的主导权,价值在手上、用户在手上,服务业把工业创新的主导权从传统硬件制造手中夺过来也算是理所当然。
  其次是产品迭代速度的飞跃
  对传统制造业而言,按照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设计、出样、投产、上市的线性流程,两代产品之间的迭代周期是非常漫长的。而服务不一样,服务是一个用户交互界面,背后是代码和流程,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即时实施改进后推送安装补丁给用户,是一个交替、滚动推进的产品进化生态,可以形成一种非常优越的产品版本管理体系。在开源时代,成千上万的用户加入产品升级,愈加推动产品迭代速度的飞跃,小米的MIUI可以做到每周推出一个新版本,这在硬件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而从成本上,传统制造业也无法支持过快的产品迭代速度,因为过短的产品周期意味着更快的更换生产线、重新刻制动辄几十万的铸件模子、以及新产品难以控制的次品率和库存,这些无不都是传统制造业的命门。但对服务业呢?也许只需重新设计流程、改几行代码、解决几个bug就完成了产品升级,跟制造业相比,几乎算不上有成本。


  当服务开始主导硬件创新,至少会发生以下改变:一是硬件成为服务终端,尽可能的只保留作为基础设施的底层功能设计,减少硬件本身需要迭代升级的需求点,而把产品的升级更多的放在产品界面和服务上,用软件的更新重塑硬件性能,这相当于结构性地把原先缓慢升级的产品一分为二,一部分尽量不用升级,而另一部分却以最快速度升级进化。二是由服务垂直整合相应的硬件终端,意味着可以在充分的用户需求信息前提下实施制造,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解决了功能、库存等市场匹配成本,反过来也提升了硬件加快产品迭代速度的能力。
  再次是盈利通道的冲击
  对传统制造,硬件产品本身包含了所有的成本、价格与利润,制造商所有的盈利和生存空间都寄托在硬件上。而对服务业,硬件只是服务的终端,这就为盈利通道的多元安排奠定了可能性:第一种情况是卖服务,对加载在硬件上的服务收费;第二种是卖广告,建立在用户规模和精准定位基础上的用户交互界面,可以通过广告收入把流量变现;第三种是卖未来,既然是科技服务业,就容易受到风投和资本的追捧,这年头投资人的钱比用户的钱好赚多了。在如此丰富的盈利方案下,硬件甚至可以按成本价卖,硬件的使命更多是提供用户流量的支撑,目前市面上的电视盒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切不合理的都将被消灭
  墨菲法则说:某件事情只要可能发生,它早晚就一定发生。那到底什么样的事情算是“可能发生”的呢?“发生”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我认为是“一切不合理的都将被消灭。”
  人类社会总体上在朝着公平、正义、高效的方向进化,这体现到每个人身上就是对信息、效率、经济、便捷、舒适、安全等基本生存体验的本能追求,这种追求正是促进商业系统源源不断开展创新的不竭动力。你眼前所见的不合理,就是下一场商业变革的目标,这就是我理解墨菲法则所说的“可能发生”和“一定发生”。比如茹毛饮血时代,生吃食物不卫生也不利于吸收,就终于发明了用火制作熟食;比如人的交流受到时空的局限,就终于发明了通信和互联网;比如汽车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就终于发明了电动汽车。
  当然,不是所有的不合理都有能力在当下解决的,它高度依赖技术条件的成熟。互联网引领工业秩序重构也正是如此,它建立在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低功率无线技术的发展、信息流动流通效率的飞跃以及制造业门槛的降低等等诸多前提下,很多几百年来都不可能实现的服务流程得以成为现实,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我们目前所身处的,正是一个高度浓缩的解决各种不协调、消灭各种不合理的时代。
  传统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精密、可靠的硬件产品,但眼下这是不够的。因为缺乏服务闭环、缺乏供应链的整合,硬件本身可能没有问题,但对用户依然存在诸多的不方便和不合理。当条件具备,创新者们就会着手改变。比如在医疗上有一些用于检测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的设备,本身都是很成熟的硬件,但受制于普通人对医疗专业知识的匮乏而难以成为家用器材,在成本和便捷性上与普通人对健康管理的基本需要大相庭径,但如今,通过加入传感器替代传统的医疗测量、通过软件运算报告健康意见替代传统的医生诊断,可以使曾经的专业医疗器材变为人尽可用的“傻瓜机”(产品形态如智能血压计、智能手环、智能项链等等),就可以解决这种“不合理”,满足人对健康管理的适度需求。
  寻找制造业的生机
  在未来,一切硬件都应该是智能的。
  再展望具体些应该这样:所有的硬件制造都应该围绕解决某项服务而发生,每一个硬件产品都应该指向某个服务闭环而送到用户手中。服务定义了产品,也同时定义了价值创造与分配。
  互联网作为设计交互界面、服务创新的大玩家,已经开启了向硬件做垂直整合的征程。谷歌从摩托罗拉开始,近年来不断加大在硬件领域的布局,包括巨资开发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又花32亿美元巨资收购家庭恒温系统制造商Nest,再花5亿美元买下摄像头制造商Dropcam;微软花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亚马逊除了拥有已经广受欢迎的阅读器Kindle,今年又推出自己的手机Fire Phone。国内这边,比如知名App墨迹天气发布了硬件产品“空气果”,用于监测空气中的温度、湿度、PM2.5等数据,在手机上同步查看与推送提醒,下一步将谋划与空气控制有关的空调、净化器、加湿器等家电的连接,从而进军智能家电领域。
  如果互联网这种垂直整合继续下去,传统制造业会怎样?
  有人认为,在这一轮软件与硬件、服务与制造的整合进程中,如果在它们之间存在一种较量,那传统制造厂商基本没戏,互联网服务企业将彻底主导硬件市场并最终吞噬传统制造业。
  但传统制造业目前并不是手上已经无牌可出,至少有两点依然不错的基础:一是硬件的用户具有较强的黏性和排他性,比如我已经有一台BMW,即使我知道特斯拉很好,我也很难付诸换一台或者同时拥有这两台车的行动,远不像从百度搜索切换到谷歌搜索那么轻松;二是制造本身依然有很强的壁垒,即使做软件和服务的进来搅局,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学习和消化。
  所以我认为有两条路摆在传统制造业的面前。
  第一条路是顺应被服务业垂直整合的趋势,成为它们的硬件代工厂和供应商,做第二第三第N个富士康。但由于放弃对产品的定义和对客户的定位,作为代工厂的硬件制造商之间很难在市场上进行错位竞争,产品无限趋近于同质化,更多的是以规模和管理取胜,理论上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工业方案的扩展性就越强,而且大规模代工厂的快速订单交付能力和稳定的品控能力,正是互联网服务业对产品迭代速度和用户体验控制的迫切需要,所以有一种可能是,我们不需要太多的富士康,两三家通吃就够了。
  第二条路,则是向上游的服务做逆向整合,成为硬件+,我认为这是有机会的。硬件产品是现成的,甚至客户和市场也是现成的,在此基础上需要做两件事,一是要进行芯片和传感器的集成设计,二是要开发用户交互界面,这两件事本身并不是特别难,随着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将催生出大量的中间供应商,比如芯片有高通、英伟达等大量成本合理、开发底层标准化的供应商,只需在它们的芯片上做设计开发,而用户交互界面甚至也可以外包给专业的UI设计机构解决。完成这两件事本身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像一家互联网服务企业一样去面对用户和创新服务,如何设计出合理的流程、调教出出色的系统;难在适应产品界面分离、產品迭代速度加快、盈利通道多元化的新秩序;难在像做软件一样去做硬件,懂得如何跟用户交互、如何管理用户体验,而这些正是跟互联网服务业PK的真正战场。只有做到这些,传统制造业才能把产品形态从过去的硬件升级成为服务,把产品价值从过去的功能发展成为体验,才能在互联网的滚滚洪流中从传统制造顺利过渡到智能制造时代,在新工业秩序中获得新生。
  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如果要细数管理层“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取得的成效,不可不提及新三板。自去年年底正式扩容以来,截至8月1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已经达到898家,远超创业板、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数量。  从挂牌程序、交易方式、成分构成等多方因素考虑,新三板已经成为国内最接近“注册制”、最接近“纳斯达克”的资本市场板块。那么,这个市场又是如何养成的呢?  类“注册制”挂牌,年内挂牌数量
期刊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创建(1948-1952年)  中国人民银行在内战的炮火中孕育而生,先于共和国成立。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独立、统一、稳定的货币制度和金融机构体系,全面改造旧金融业,治理通货膨胀。  (一)成立背景  1、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1932年2月1日创立于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隶属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会,资本由国库于预算中拨给
期刊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开始席卷整个中国金融界。有理念的冲击,有业务的冲击,同时也有发展方式的冲击,总体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趋势开始大幅改变了经济和金融的运作方式,一方面提高了金融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也整合了服务流程和内容。  问题是,在以银行互联网化和用户网络化服务不断提高的今天,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依托的银行网点,在银行的价值服务链条中的作用到底如何?以往的以银行网点为依托的服务模式将在哪
期刊
诸多迹象显示,2014年将是中国和全球并购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汤森路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旬,全球并购交易总额已接近2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5%,创下2007年以来的最高位。  而近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此前对全球70个国家1600名高级管理人员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全球逾30%的公司计划在今年进行并购交易,逾70%的受访者预计2014年企业并购数量和交易规模将有同步上升。  大交易层出不穷  这
期刊
王维嘉:今天是第51期读书会。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两位重要的嘉宾,有请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教授的学术助理,现浙江大学科斯研究中心的主任王宁教授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上台。  今天晚上我们的话题是思想市场,大家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里面有一位和我们中国非常有关系的,也非常关心中国发展的,就是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科斯教授。今天我们请到的王宁教授就是他的学术助理,并且他还和科斯教授还合作写了一
期刊
2014年7月25日,中国的3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迎来了3名新的成员——三家民营银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试点筹建。  在目前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民营资本并非处于缺位状态。为何民营银行的试点一直获得较高关注和支持的呼声?数据显示,在全国中小商业银行的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已经超过50%,而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总体股权结构中,企业和民资的占比更是达到了90%。究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大部分民营银行由于有各
期刊
在过去的半年里,保险行业正进入“大刀阔斧”的改革期。在2012年资产端迎来不断变革的同时,承保端的变革则显得更加势在必行。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则为保险业承保端的变革带来无尽的空间和机遇。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年至2013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三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达202%;投保
期刊
作为互联网金融最成熟的模式之一的P2P的监管,归口部门终于尘埃落定,银监会接手监管将拉开P2P行业严格规范的序幕。作为一家P2P从业公司,如何符合监管要求,拿到合规经营的一纸准生证,成为自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监管部门相关人士的估计,年底前出台P2P行业监管细则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了。这也是这届政府一贯态度和希望。然而,新生金融业态的特殊性,使得行业监管面临的具体问题尤其多。普罗大众和媒体们
期刊
2014年上半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成了上市股公司的选秀池,截止目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数据显示,已有新冠亿碳等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因被并购而向股转系统申请终止挂牌。并购成为了新三板挂牌企业除了转板上市之外的另一个渠道,本文将通过并购案例对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并购支付方式设计进行探讨。  一、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之现状  2006年,我國的资本市场形成了由主板、创业板、场外柜台交易网络和产权
期刊
王巍:非常感谢大家能百忙之中抽空赶过来。非常感谢你们这样关注和支持我们。今天我们希望能选出一个代表中国过去三十年金融发展的人物,并通过他的体验和故事来表达我们时代的进步。所以我请来了第一位民间资本的发起人,民生银行的董事长洪崎先生。有请。  我先简单的说一下,大家可以在网络看到很多关于洪崎的消息。个人一直希望他能来。我也要道个歉,三年前他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到:现在银行赚钱赚得不好意思了。当时我们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