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处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我见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师提出了各方面的新挑战,其中之一是要求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和能力,主要是有效的课程整合能力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课程的处理能力。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师课程整合能力和处理能力的形成,它具有常规教育资源不可比拟的优势。
  1.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育中信息量不足、知识陈旧等缺陷。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世界,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鲜活。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对知识理解的局限性。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教学,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人民大会堂,教师讲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把教学时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难以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课堂生成。教师不用再从书山书海中去寻找备课资料,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师能迅速且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动、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生动的课件对学生的认知具有“催化”作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更深的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促进了课堂生成。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海量性,拓展了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空间。一方面,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内容,利用媒体或课件,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信息内容的搜集、整理,在发现学习过程中,可以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当然,信息技术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其主体是课程,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整合形式。
  1.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我们从2006年起就尝试利用这些功能进行教學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低年级利用智能ABC打字,巩固汉语拼音的知识;中高年级利用Excel来进行数学数据分析、利用图表工具学习制作统计图表等,均是充分挖掘了计算机中现有的工具进行学科教学。这样,既达到了学习、应用技术的目的,又较好地促进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进行整合教学。计算机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利用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例如:低年级可利用计算机画图配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年级通过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利用Word制作出学习汇报材料;高年级可通过多种形式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网站。
  3.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如“北京奥运——我们的期盼”就是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协作能力的典型案例。该课例以学生为研究主体,以小组活动为主导方式进行。学生先通过网上浏览、图书查阅、调查访问等各种形式搜集有关奥运及申奥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的共同研究主题;然后小组成员根据主题进一步多渠道搜集、分析、整理有关信息,提出设想和建议,再利用信息技术将上述内容制作成极具个性的网站;最后各小组展示成果,汇报收获。整个活动历时四周,学生克服了无数困难,各小组均制作了独具特色的申奥主页。本次活动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在认知领域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用IE信息浏览和检索、收发E-mail,Word编辑排版、FrontPage网页制作等技术,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数据处理和版面设计、美化等知识;在人际交往领域中,学会尊重、倾听、说服、交流和沟通;在情感态度领域中,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
  在以上这些课例中,信息技术都以工具的形式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他们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更多的是辅助作用,不是替代。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他文献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而且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梅毒螺旋体一旦侵袭人体后,血清中可产生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刺激因子,如抗CD3-McAb、IL-2、血清干扰素-γ(IFN-γ)、IL-1等共同培养一
一节课有一个好的开端就像一场戏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序幕一样。精美的导课,像磁石深深把学生吸引住,像金钥匙悄然开启学生的思维。许多老师都抱怨生物在众多的科目中处于“副科”的地位,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但事实证明,好的导入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导课  导课时恰当的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
肝脏在甲状腺激素的代谢、运输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肝脏也是甲状腺素作用的靶器官之一,因此,在肝脏发生病变时,可使甲状腺素生理效应发生改变,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1]
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仅肩负着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更肩负着对孩子的监督责任。随着孩子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特别是英语,很多家长都不懂或已忘记,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学习。笔者认为,家长帮助孩子学习英语过程中,主要应抓住两个原则:创设兴趣的环境,培养持之以恒的习惯,以便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   英语学习本身的确很枯燥:无穷无尽的单词、摸不着头脑的语法、一看就头晕的阅读。这当然没有攻克
近几年,在科学教学上,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学,都在努力地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把越来越多的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分组实验,但是每一次上课都要分发及回收实验器材,非常麻烦,同时很多学生对科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希望在课外能够动手实验,但是限于学校实验室的管理要求,这些愿望都无法满足。根据这些情况,我校从2008年9月开始进行《微型实验室——科学实验包》课题研究,进行了对科学实验包
目前语文教学存在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的现象,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教师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
弹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通常是指事物在发生形变情况时所呈现出的一种特殊现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目标,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应当是柔韧、平滑而充满弹性的。  一、过程弹性  首先,过程弹性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多为学生铺路搭桥,使知识的升华自然天成。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向学生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社会科学常识,它大部分是抽象的理性认识。
教学论指出: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是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英语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