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村民拔穷根的“大村长”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ezi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行走在赣县区阳埠乡新联村,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翠,蜿蜒的村道通往茂林修竹荫映下的村落。栋栋农民新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山岭之中,高高的移动信号塔,直插云天。你如果向村民打听这一切变化,他们会告诉你,这些成果的取得,“大村长”功不可没,“大村长”就是赣州市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刘志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群众
  2018年10月,一场如火如荼的“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活动在赣南苏区迅速展开,赣州市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刘志农积极响应赣州市赣县区委号召,来到远离城区一百多里,地处赣县、信丰交界的山旮旯里——阳埠乡新联村,担任“大村长”。
  新联村位于阳埠乡东部,与王母渡镇相邻,距阳埠圩镇1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2.16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400户1920人。新联村是原“十三五”贫困村,有贫困户83户332人。刘志农是一个务实的干部,两年多时间过去了,他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践行初心使命,心系人民群众,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年多来,他主持召开“乡村夜话”“屋场会”,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几乎走遍了新联村的每家每户,新联村的每一个村民几乎都熟悉他,都喜欢这个知书达理、乐于助人,见人必定先说“你好”的“刘村长”。他果断、坚韧、沉着,扶危帮困,真诚地奉献,不辞辛劳地为民解忧。在新联村村民心中,他是群众的贴心人;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心中,他是好“战友”。因为刘志农主席曾经教过书,村中也有人称其为“刘老师”,时间久了,村里人形成了一个习惯,有急难事、揪心事、烦心事就找刘老师,谋划扶贫产业、有生产技术难题,还是找刘老师。
  扶贫扶智,科技助推产业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要扶到根上。改变人的思想,才能致富,扶贫必需先扶智。赣南脐橙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这里产的脐橙酸甜可口、色泽饱满、果形圆润,被称为赣南一绝,销往全国各地,每年货品供不应求,销售十分火爆。脐橙树,成为山区广大农民的“摇钱树”。新联村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发展脐橙产业。近年来,该村脐橙产业发展很快,但是果农在生态种植、栽培模式、土壤改良、黄龙病防控等方面还有较多技术难题,且存在着产量低、品质差等实际问题,果农对很多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等方面的技术,还不是很了解,由于缺乏技术,许多本来进入盛果期的脐橙、甜柚,产量很少、低产低效,例如甜柚种植大户邓诗琳,种了2000多株甜柚,树龄已达5年,虽然人很勤劳,早出晚归,也舍得花成本管理,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可是,由于病虫害防治和整形修剪技术没有系统掌握,导致树体营养生长过剩,徒长枝多,树体不透光,落果严重,产量少,品质差,效益低。
  劉志农在新联村调研走访了解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立即邀请脐橙专家,召集脐橙种植户和有意种植脐橙的贫困户,在村里举办了脐橙种植技术培训班,并深入邓诗琳基地现场指导,结对帮扶,现场“把脉开药方”。邓诗琳按专家的技术指导方案操作,一年过去了,果然硕果累累,喜获大丰收。
  心系科教,提高村民科学素养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新联小学师生科普文化素养,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着重激发贫困学生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刘志农以区科协名义先后组织了村小师生和部分家长及村干部参观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博物馆和赣州市科技馆,并在新联小学开展机器人表演、无人机表演、飞机模型制作等科技进校园活动;组织赣县二中、城关三小与新联小学开展元旦联欢结对帮扶活动;为充实村小及农家书屋藏书,为新联小学捐赠科普读物200册,为新联村农家书屋捐赠公民科学素质及农村实用技术读物100册;为丰富新联村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又举办科普文艺晚会和灯谜会;在 “全国扶贫日”,根据村内产业实际,邀请蜂业、脐橙产业农技专家,举办养蜂技术培训、脐橙种植技术培训班和现场指导3期,受训村组党员干部、村民和贫困户200余人次;为了共建美丽新联,又赠送桂花树1300株,并和村组党员干部一起挖坑填土种树。
  实干担当,真心服务帮扶群众
  刘志农在新联村为民解忧的事,还远远不止这些,如在走访中发现,梨树下、合溪、中坝三个村民小组,由于距离移动基站较远,网络信号弱且不稳定,有的地段没有信号,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不便。针对这个问题,他及时向区移动公司反映情况,区移动公司立即派相关人员进村实地查看并采取有效措施,多年信号差且不稳的问题很快得到圆满解决;村委会因扶贫资料的打印量大,2台打印机坏了,送到县城数家电器维修店都无法维修好,刘志农了解情况后,以区科协名义及时向村委会赠送了2台新的惠普打印机;在走访中,又调解了4户群众因建房界址造成的矛盾纠纷,解决了梨树下贫困户汤子生女儿因户籍影响办理结婚证的问题。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刘志农积极响应区委号召,学习和干事的干劲更足了,入户访谈更勤了,笔记本记的材料更多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这个主旨,聚焦民生难点、热点问题,切实解决好新联村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抓重点、疏堵点、破难点,着力改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气象新变化。
  如今,每次去新联村帮扶调研,不少农户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热情地邀请他进门喝茶闲聊。一个院落,几条板凳,一杯清茶,不用音箱话筒,无需讲话稿,聊家长,话农事,谈收成……刘志农通过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等多种“接地气”的形式,成功召开了一个个“乡村夜话”“屋场会”。待到群众发言的时候,刘志农总是认真听讲,一丝不苟地作笔记,每次调研完后,回到住所,都是满天繁星,待整理材料洗漱完后就寝时,往往是半夜三更。
  冬去春来,暑往寒来。两年多过去了,刘志农始终扎根深山,情系人民,不搞花架子,不搞官样文章,不搞面子工程,始终实打实扶真贫、真扶贫。上为区委政府分忧,下为新联群众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对于刘志农一心为民的精神,赣州市自然资源局赣县分局驻新联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晓波深有感触,钦佩不已。“他是我们的好‘村长’,更是我们的好朋友、好兄弟。” 陈晓波动情地说出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广大村组党员干部、贫困户的心声。
  在刘志农和市自然资源局赣县分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阳埠乡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贫困户83户329人,2020年全部脱贫。目前,村级集体经济以光伏、土地流转为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目前做的事,都是应该做的,都是份内事。对照张桂梅、毛相林、张富清、黄文秀等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我很惭愧,还差很远呢!今后,我要向他们这些同志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扎实工作,甘于奉献、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把自己的生命绽放在为祖国富强、苏区振兴、人民幸福的新时代长征路上!”刘志农是这样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事迹鞭策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作者简介:何邦春,赣州市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
  责任编辑:邵猷芬
其他文献
在鹰潭市余江区马荃镇杨柳村,提到庄水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他身残志不残,勤劳务实,依靠党的好政策,用自己的双手和不服输的干劲,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2014年底,庄水林因自身残疾,妻子智力低下且无劳动能力,儿子患癫痫病需常年吃药,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当地政府的精准帮扶。在脱贫路上,庄水林没有等、靠、要,虽然身有残疾,但他坚信“幸福都是创造出来的”
期刊
兴国县作为赣南山区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突出抓培训、抓管理、抓服务,形成了一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培育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为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等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但与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存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流动性大、素质整体不高、引领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为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兴国县积极探索建设“乡村
期刊
在鹰潭高新区阳光巴黎小区门口,紧挨着门卫室有一个小小的超市,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满了烟酒、饮料以及各种日用杂货。在超市靠墙的位置,放着一个货架,上面堆满了各种快递包裹,周美胜面带微笑,一边交谈,一边把刚收到的快递编好号码,他说:“按照号码取件,不容易丢失拿错,也能更快速地帮助顾客找到快递,让大家满意!”  周美胜的小超市已经开业4年时间,这间超市是他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在他看来做生意要诚信经营、热情
期刊
涧青连竹色,山静带茶香。沿着新修的水泥路蛇形爬升,一直通向山的最高处。  驻足海拔1360米的山巅,极目远眺,三四十厘米高的茶树随山势起伏绵延、纵横交错,身着客家传统服饰的采茶女半蹲其间,随着双手上下翻飞,嫩嫩的茶尖尽入背篓。这里是崇义县上堡万长山茶场,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漫山翠绿。  变化,承载着崇义生态茶业、立体茶业、观光茶业的茶旅融合理念,见证着崇义高山茶产业发展之路。  禀赋:绿水青山孕育
期刊
随着旧改代替棚改,从“十四五”开始,大面积出现拆迁户的情况将会消失。为探索新形式下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做大做美铜鼓县中心城区,弥补带状发展规划框架太长的县域发展短板,从而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笔者对铜鼓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高质量提升铜鼓老旧小区“颜值”与“内涵”,提出了几点想法。  铜鼓县老旧小区改造基本情况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期刊
初秋,走进宜春市上高县塔下乡田北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的树木小草焕发勃勃生机,整个村庄呈现出一幅安逸祥和的美丽新农村图景。  田北村位于上高县城南郊、锦江河畔,全村共有农户488户1822人。这个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村子,却家家户户住进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  一直以来,田北村村民以务工、种植蔬菜为主。后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从事建筑、运输
期刊
时下,走进江西万尚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就犹如进入到了一个花果山、一个果品园,杨梅、蓝梅,茶叶、油茶,种植业、养殖业……一项项的产业,一个个的品种,在这里集结,在这里安家落户,组成一个方圆数里的“生态农业产业园”。  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白肚,草尖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时,一阵阵的汽车声、摩托车声、三轮车声早已划破了这里的宁静。杨梅园、蓝梅园、花卉园、茶叶园……处处闪烁着衣着鲜艳的人群,在园务
期刊
今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广西、贵州等6省(自治区)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东西部协作决策部署,高站位扛起政治责任,高标准完善工作体系,高效率优化帮扶机制,紧紧围绕“兴产业促消费”工作要求,创新开展粤桂粤黔协作共建“一县一园”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多措并举推进消费帮扶,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8月
期刊
2020年,九江市柴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万众一心、砥砺前行,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区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3617户9756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以来,柴桑区赓续脱贫攻坚精神,重点抓好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五个衔接”,建设全面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
期刊
大余县以列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两项“国字号”试点为契机,按照“系统集成、协调高效”的理念,坚持以“治”促“改”,“治”“改”一体,深入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较好成效。全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大余县召开,大余县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单位。  建章立制,打造“规范宅改”  大余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宅改工作,既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又把它作为一项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