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脱贫攻坚精神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九江市柴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万众一心、砥砺前行,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区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3617户9756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以来,柴桑区赓续脱贫攻坚精神,重点抓好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五个衔接”,建设全面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五美乡村”,打造“赣北眉目地、兴旺大柴桑”,奋力谱写新时代柴桑乡村振兴新篇章。
  推进产业衔接,实现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柴桑区大力实施“334”农业现代产业工程,按照“一村一品、一镇多特”的思路,大力发展中草药、茶油、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确保“一乡一园”实现全覆盖,努力打造“古韵柴桑、生态柴桑”品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衔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打造三个产业带:打造“文化旅游+红色”环庐山旅游带、“休闲农庄+度假”环高铁休闲带和“水上游乐+体验”环岛湖生态旅游带。
  发展三个重点区:推进岷山红色文化旅游区、毛桥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区和港口观鸟休闲旅游示范带。
  建设四个万亩基地:建设蔬菜基地、瓜果供应基地、中草药生产基地和江新洲休闲基地。
  吸纳各类人才,实现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实现产业、生态、文化、组织等振兴,关键是要靠人才推动。
  加强引进人才。吸引有号召力的带头人、致富能人返乡创业,将其培养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坚持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党组织负责人。
  加强培育人才。开展乡村振兴全面培训,分级对区、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高层次人才,聘请江西农业科学院、中央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海南热带作物学院专家指导全区农业发展;建设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人员培训基地和孵化实训基地,培育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2021年7月19日至21日,区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全区110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培训。
  加强留住人才。大力支持和保护回乡创业的各类人才,投身家乡建设。用良好环境、事业和感情拴住人心、留住人才,为乡村振兴增添原动力。
  挖掘红色资源,实现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全面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擦亮红色印记,坚持“党建引领、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兴村富民”思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革命老区精神。依托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集中发展特色产业、红色研学游、乡村休闲游,使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不断增强中共赣北工委与红军游击大队旧址、南昌起义出发地——马回岭火车站旧址、赤湖烈士纪念塔和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陈列室等遗址的魅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用好红色名片,加强党员教育。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传承红色基因,让当代人了解过去的革命斗争历史,是当前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1至7月份,到中共赣北工委与红军游击大队旧址接受革命洗礼的干部群众达4万人次。
  发展红色产业,实现农民富裕。以红色文化为内核,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不断提升村级集體经济发展,带动当地产业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打造红色亮点,推进乡村建设。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让村庄实现了从“脏乱差”到“高颜值”的美丽嬗变,努力实现天蓝、水清、景美、人和的发展目标,创造出别有一番风味的小康乡村。
  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近年来,柴桑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从新农村建设、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管护等方面着眼,打造了一批美丽宜居风景示范带、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和美丽示范农户庭院。
  打造乡愁记忆。在新农村建设中,柴桑区摒弃处处水泥化的概念,注重乡土味道,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同时发掘古村落、古建筑等乡村物质文化,搜集整理民俗风情、典故传说,传承保护民间老手艺、老技艺,建设村史馆,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让村民逐渐找到了“乡愁记忆”,农村的“颜值”与“气质”显著提升。
  擦亮美丽底色。巩固提升“厕所革命”成果,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巩固垃圾第三方市场化服务外包成果,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范围,逐步扩大礼涞模式(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覆盖面。
  加强长效管护。为激发村民们参与的积极性,柴桑区从转变村民思想入手,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绿色家庭等评比活动,邀请村民进行监督,确保评选公平、公正,在村民中形成共建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村民良好卫生习惯逐渐养成。
  加强基层党建,实现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近年来,柴桑区大力实施“村支书素质提升三年计划”,创新群众推、乡镇选、上级派、公开考、交流任的“五位一体”村党组织书记选用模式,打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讲奉献、敢担当的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紧抓“三化”建设。乡村振兴,既要塑型,也要铸魂。推进农村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大力推进村务公开,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实施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行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开展“红黑榜”“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全民“五星”创评工作,深化绿色殡葬改革,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柴桑、平安柴桑建设,坚决制止非法宗教活动和抵御境外渗透。推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
  紧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好前期工作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村集体经济,采取“抓两头带中间”,推行“强村带弱村”的联村发展模式,培养更多集体经济强村。2020年全区10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全部超5万元,其中超50万元的村11个,超100万元的村1个。
  紧抓 “两委”队伍规范。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日常教育管理,把一班人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形成和谐共处、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作者简介:黄训春,九江市柴桑区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史慧芳
其他文献
近年来,芦溪县紫溪村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通过选优配强领头雁、发展致富带头人、用好群众工作法等,村集体经济呈现跨越式增长,实现了从省级“十三五”贫困村到远近闻名的脱贫攻坚样板村、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先行村的美丽嬗变,紫溪村党总支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为推广“紫溪经验”,赋能乡村振兴,江西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在该村应运而生。  建好知识“加油站”, 激发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学院的成立,
期刊
[提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社会服务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基于对江西省A市的调查,从社会组织来源、參与形式、服务对象等方面描述当前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社会服务的现状。由于受社会组织发展制度环境等因素影响,社会组织在参与农村社区社会服务过程中存在社会组织数量相对缺乏、参与渠道相对较少、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效果逐步递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体系、扩大服务
期刊
在鹰潭市余江区马荃镇杨柳村,提到庄水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他身残志不残,勤劳务实,依靠党的好政策,用自己的双手和不服输的干劲,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阳光大道。  2014年底,庄水林因自身残疾,妻子智力低下且无劳动能力,儿子患癫痫病需常年吃药,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驻村帮扶工作队和当地政府的精准帮扶。在脱贫路上,庄水林没有等、靠、要,虽然身有残疾,但他坚信“幸福都是创造出来的”
期刊
兴国县作为赣南山区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突出抓培训、抓管理、抓服务,形成了一套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培育了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为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等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但与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存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流动性大、素质整体不高、引领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为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兴国县积极探索建设“乡村
期刊
在鹰潭高新区阳光巴黎小区门口,紧挨着门卫室有一个小小的超市,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满了烟酒、饮料以及各种日用杂货。在超市靠墙的位置,放着一个货架,上面堆满了各种快递包裹,周美胜面带微笑,一边交谈,一边把刚收到的快递编好号码,他说:“按照号码取件,不容易丢失拿错,也能更快速地帮助顾客找到快递,让大家满意!”  周美胜的小超市已经开业4年时间,这间超市是他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在他看来做生意要诚信经营、热情
期刊
涧青连竹色,山静带茶香。沿着新修的水泥路蛇形爬升,一直通向山的最高处。  驻足海拔1360米的山巅,极目远眺,三四十厘米高的茶树随山势起伏绵延、纵横交错,身着客家传统服饰的采茶女半蹲其间,随着双手上下翻飞,嫩嫩的茶尖尽入背篓。这里是崇义县上堡万长山茶场,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漫山翠绿。  变化,承载着崇义生态茶业、立体茶业、观光茶业的茶旅融合理念,见证着崇义高山茶产业发展之路。  禀赋:绿水青山孕育
期刊
随着旧改代替棚改,从“十四五”开始,大面积出现拆迁户的情况将会消失。为探索新形式下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做大做美铜鼓县中心城区,弥补带状发展规划框架太长的县域发展短板,从而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笔者对铜鼓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高质量提升铜鼓老旧小区“颜值”与“内涵”,提出了几点想法。  铜鼓县老旧小区改造基本情况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期刊
初秋,走进宜春市上高县塔下乡田北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的树木小草焕发勃勃生机,整个村庄呈现出一幅安逸祥和的美丽新农村图景。  田北村位于上高县城南郊、锦江河畔,全村共有农户488户1822人。这个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村子,却家家户户住进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  一直以来,田北村村民以务工、种植蔬菜为主。后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从事建筑、运输
期刊
时下,走进江西万尚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就犹如进入到了一个花果山、一个果品园,杨梅、蓝梅,茶叶、油茶,种植业、养殖业……一项项的产业,一个个的品种,在这里集结,在这里安家落户,组成一个方圆数里的“生态农业产业园”。  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白肚,草尖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时,一阵阵的汽车声、摩托车声、三轮车声早已划破了这里的宁静。杨梅园、蓝梅园、花卉园、茶叶园……处处闪烁着衣着鲜艳的人群,在园务
期刊
今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广西、贵州等6省(自治区)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东西部协作决策部署,高站位扛起政治责任,高标准完善工作体系,高效率优化帮扶机制,紧紧围绕“兴产业促消费”工作要求,创新开展粤桂粤黔协作共建“一县一园”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多措并举推进消费帮扶,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8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