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字教学艺术地穿行于语文课堂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经常听到小学高年级的教师们抱怨学生的字写得不好,感慨年级越高,书写水平越低。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写字姿势不正确,书写不规范,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书写质量每况愈下,令人担忧。崔峦老师说:“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静下心来,好好地写字。”这说明写好字是非常重要的,写字教学不容忽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写字教学实施建议中新增了一条关键性建议:“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进一步强调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2011年版课标强调了“每天”“10分钟”,就是强调必须确保每天的语文课上都有学生练字的时间。写字能力的形成是长期坚持、反复练习的结果。只有做到“每天”练习,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终身受益。而强调“第一、二、三学段”则是告诉我们,指导学生书写不再是低年级教师的“专利”了,中高年级的教师同样要用心指导学生写好字。
  那怎样确保高年级课堂上的“10分钟随堂练字”切实有效呢?课标2011年版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看来关键还是要教师善于捕捉教学契机,抓住规律,有效指导。
  一、重基础,写字姿势常抓不懈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基础。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正确的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正确的握笔姿势——一尺、一拳、一寸。
  提到这些,我们发现,虽然孩子们背得头头是道,但做得却不是太好。因此,写字姿势需常抓不懈,从理论落实到行动中去。只要学生拿起笔,准备写字,我们就必须提醒学生写字要做到身正、肩平、臂开、足安,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眼离书本约一尺),并当场巡视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写字姿势。经过这样的不断强化,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便能从他律转为自律,也就是说正确的写字姿势就能成为他的好习惯。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二、重过程,写字资源充分利用
  高年级语文课堂上的“10分钟随堂练字”应是围绕课文教学内容进行的写字训练,写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生字新词的书写,可以是阅读感受的抒写,也可以是课文段落的听写,还可以是习字册、练习册等的随堂练习……
  当然,课堂上教师的板书,也是指导学生写好字的资源。作文课上,作文的书写不也可以当做练字的过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写字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但也不宜过多。因为过多书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抓住教学契机,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内容,突出实效。
  三、重实效,写字要领把握到位
  随着年级的升高,作业量的增多,一些学生的书写意识逐渐淡薄了。加之课堂上教师把重点放在阅读教学上,没有持续进行细致的写字指导,而只笼统要求学生把字写好,导致写字教学形同虚设。
  高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了汉字基本笔画及结构的书写技能,但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写字和容易写错的字,教师还应抓住重点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必要时教师应范写。于永正老师说得好:“书是读出来的,字是练出来的,文章是做出来的。”他教学生写字就十分认真细致。写字时,他要求每个学生都先认真“读帖”,观察笔画特点,然后描红、临写,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书写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比较能力,养成先观察再动笔的好习惯。写好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字与范字比较,再修改。
  在课堂上,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书写句段。写句子时,字大小要匀称,字距要恰当,排列要整齐,标点符号要写规范。段落的书写还要注意段首空两格,顶格一般不写标点。除此之外,还应要求学生书写时有一定的速度,注意书面整洁,少用或不用修正液等修改工具。长此以往,学生必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重评价,写字兴趣持续激发
  写字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更离不开教师的评价。无论是课堂上的生字书写还是书面作业,都要及时反馈写字效果,让学生或看到自己的进步或认识自己的不足。
  评价要客观指出学生书写中的优劣,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以获得更大的进步。评价更要注意语言的激励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励性的语言能唤起学生写字的兴趣,激发写字的成功感,保证写字质量的不断提升。
  如《望月》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进行了“随堂练字” 实录。
  在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后,学习生字部分实录如下:
  【出示生字:镀 喻 舱】
  师:这3个字是本课的生字,它们都是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左窄右宽。
  (师边范写边指导)“镀、舱”左边要写得瘦长,“喻”的口字旁要写得瘦小,在田字格的中上位置。
  生描红生字,师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师巡视指导、纠正姿势)
  描红结束后,师用实物展台投影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
  在研读“江中月”, 感受月下江景之美时实录如下:
  【播放月下江景图】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美丽的江中月色——这么美的景色只有静静地品味才会让人动心动情。请同学们仔细默读第二自然段,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写下来。
  (播放轻音乐,学生静静默读,静静书写。师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在品读“江中月”,听写第二自然段时实录如下:
  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记下来呢?打开摘抄本,听写这段话。会背的自己默写,不太熟的用心听老师的朗读。(师配乐朗诵,生凝神静气听写)
  听写结束后,师点评听写情况。表扬并展示听写正确率高、书写美观的学生作业。
  在教学中,我将生字的书写、阅读的感受及段落的听写均作为写字教学的内容。我不仅对学生提出书写的要求,还注重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不仅注重对学生书写时的指导,也做到了当堂反馈他们的书写情况。这样的教学,显然比先前的更扎实、更有效。
  我想,这随堂练字的“10分钟”是属于学生的实实在在的写字时间,是在教师指导下科学安排、循序渐进的练字过程,而且,这“10分钟” 不仅仅是真正意义上的时间,更是一种“写好字”的意识,一种“认真写”的状态。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226600)
其他文献
关键词:奥林匹克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体育课;短道速滑  奥林匹克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成奥林匹克运动核心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基于奥林匹克运动所形成的宏大社会文化理念的一部分。多年以来,国际奥委会始终以奥林匹克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为重点,重视奥林匹克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奥林匹克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奥林匹克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在雅克·罗格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对奥林匹克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
阅读一篇文章,在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之后,如果我们再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努力解开这些问号,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就会更深一层。教学活动同样如此,适时引导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思考辨析,能使学生更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  《落花生》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许地山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回忆了小时候他们姐弟几个“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事情,阐述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
“语言的力量和美展现在它的音响中,因此要让语言的感情色彩通过感情朗读,也就是通过听觉去感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在朗读指导的时候,我们通常面临的一个疑问是:感情朗读指导的最佳路径在哪儿?  在指导学生朗读《特殊的葬礼》中描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雄伟壮观场面的时候,通过三次朗读指导,我发现人格化是感情朗读指导的最佳路径。回想三次朗读指导的经过,感触颇深。  从表现出发与文字同行,唯技巧指导令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一场青年教师赛课。六位老师,六堂课,上同一篇课文—— 《小鹿的玫瑰花》。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课文,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他很用心地种玫瑰,盼望着玫瑰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跌伤了脚,只能卧床静养。等他可以一瘸一拐出门的时候,玫瑰花已全谢了,他没能看到。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惋惜,后来听了黄莺
苏教版国标本小语高年级教材中,编者在节选自经典著作的课文后面安排了“作家卡片”或“名著便览”(以下简称“两张卡片”)。10个“作家卡片”,5个“名著便览”,少仅百八十字,多不过两百字。虽然篇幅短小,但言简意赅,蕴意十分丰富。但据笔者观察,许多教师不够重视这一教学资源,对这两张卡片的处理较为简单。  【案例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船长》教学片段  师:通过预习,你对《船长》这篇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高尔基曾说:“普罗米修斯是人类热爱的不朽形象。”这一古希腊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在进入小学语文教材之后,其在东方文化语境下的价值与意义何在?他将以怎样的姿态与我们的文化相融,与我们的孩子相遇?王崧舟老师对《普罗米修斯》一课的美学解读与践行,为我们做了诗意的诠释。  一、颠覆:彰显爱的光辉  曾听过很多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对于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的解读,绝大多数定位在“英雄”上,因为文章最后有“普罗米
【摘 要】要改变习作教学中忽视学生立意指导、导致学生表达意图不明确等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展开教学:一是在语言和文字运用中,从发掘自身的生理感受入手,体悟表达主题情感性;二是从自身的情绪变化入手,提高表达主题的深刻性;三是从与经典作品对话中完善自己的美好愿望,提高表达主题的独创性。总之,只有关注学生生活感受力的培养,才能有利于学生言语表达主题从准确、鲜明走向深刻。  【关键词】习作指导 生活感
打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本,其中《詹天佑》《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月光曲》《林海》《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课文与六年制的浙教版教材相同,《穷人》《小抄写员》等课文与上世纪部编教材相同。读着,读着,亲切感油然而生,我曾经熟悉的老朋友又见面了,顿感轻车熟路、驾驭自如。继而又产生了新的疑问:课文具体内容、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样吗?我们的教学策略又应该怎样继承和创新呢?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进
英国诗人艾略特说:“动物是人类可亲可近的朋友。”儿童对可爱的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无论是童话王国里的动物,像“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小猴子下山”……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如“白鹅”“猫”“母鸡”……都深受儿童的喜欢。  选读课文《麻雀》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的配套阅读课文。从“文本个性”的角度而言,在这一组课文里儿童感受了丰子恺笔下“高傲”的白鹅,叶·诺索夫笔下“全是海军
近期拜读《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年第10期《英雄情结和人性的挣扎》一文,颇有感触。文章编在“美学老师说语文”栏目中,这个栏目从2012年第4期开始设置,是个“不定期专栏”。任为新老师引领我们从“美学”的视角,开展文本细读和钻研教材,确实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使我们受益匪浅。  但是,笔者想就《英雄情结和人性的挣扎》一文中的几个问题,做点商榷,求教于方家。  1.……当然,最后他也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