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隐喻初探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ddd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喻的发展经历了由修辞隐喻向认知隐喻的发展。然而当前对隐喻的研究多囿于语言模态而很少涉及其他模态。随着多模态手段在各领域的普及,掀起了多模态研究的热潮,而多模态隐喻作为多模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认知隐喻的新发展,对隐喻的多模态研究还很少,在国内教学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至今尚未开展(李毅,石磊2010)。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多模态隐喻的起源、定义、研究现状,多模态隐喻教学研究的意义及存在的困难,旨在引起人们对多模态隐喻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关注与思考,以期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隐喻;教学
  一.多模态隐喻的缘起
  西方隐喻从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来看分为三个时期,其中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分别从认知心理、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等角度对隐喻开始了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束定芳,2000)。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多模态研究的快速发展趋势,多模态研究获得了技术支持,对隐喻的多模态研究开始为人所重视。(谢竞贤,2011)
  作为认知隐喻的新发展,人的认知基础的多模态性决定了传递信息方式的多模态性。而在认知基础上的隐喻也拥有多种多样的模态,而非囿于其一。有学者提出,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种认知规律,自然也呈现出多模态样式。(谢竞贤 2010)Charles Forceville 在1996年出版的博士论文从分析单一语言层面的隐喻上升到分析视觉层面的隐喻,并对视觉隐喻的定义和理解做了研究。在此基础上,2009年又出版论文集《多模态隐喻》,对多模态隐喻做了更为详细的阐述。为隐喻研究开辟了新的空间,弥补了单模态隐喻的局限性。
  二.单模态隐喻与多模态隐喻
  一般认为模态与感官相联系,对模态的界定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来进行的,因此模态大致上可以分为图画或视觉模态,听觉或者音波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触觉模态(Forceville 1996),也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朱永生,2007)。
  对多模态的定义,多数语言学家都肯定了多模态是几种模态同时存在并综合作用,使所表达的意义更形象生动或更丰富深远(O’Halloran 2008:231)。Kress(2001:20)认为多模态就是运用几种或综合使用若干符号学模态来强化同种意义的表达,或行使补充功能,或进行有层次排序。O’ Halloran综合多位专家的观点,将多模态定义为“综合语言、视觉图像、其他符号资源,构建纸质、数字媒体和日常生活文本、事物、事件的理论分析与实践。” Forceville(1996)认为,隐喻可以分为单模态隐喻和多模态隐喻。单模态隐喻就是两域仅使用一种模态表征隐喻意义,多模态隐喻就是其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模态表示的隐喻。他在《多模态隐喻》中,将多模态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全部或主要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来表征的隐喻。
  三.研究现状
  隐喻研究的多模态转向被认为具有必然性(胡壮麟,2007)。新媒体技术和语料库的迅速发展为自然话语进行多模态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朱永生,2007)。
  当今对于多模态隐喻的有限研究多集中于理论综述及介绍性的研究。味觉、触觉等模态相比语言,更难控制,所得数据难以精确收集,因此国外的研究仅限于Forceville(1996)等较少的研究分析的图画中多模态隐喻的表征方式。虽然Forceville在《多模态隐喻》最后一章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但参加人数仅为40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实验和统计类实证研究。多模态隐喻研究是一种比较新的研究范式,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的研究尚未开展,教学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仍是空白(李毅,2010;赵秀凤,2011)。
  多模态隐喻的提出弥补了只考察语言隐喻的缺陷(Forceville & Urios-Aparisi 2009:19),但多模态隐喻理论只是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阐释视觉图像中的隐喻现象并描述多模态语篇中出现的隐喻类型(冯德正,2011),因此,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四.多模态隐喻教学研究意义
  隐喻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使用多种形式可以弥补语言在表达上的局限性,使表意更加接近于本意。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原本单一的语言模态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不仅可以看到语言系统在意义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且可以看到诸如音乐、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准确,进而发现人类如何综合使用多种模态达到社会交际的目的。(谢竞贤,2010)
  作为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它可以推动我们对语言学的研究,同时也加深了对符号学的认识(胡壮麟 2007)。除此之外,对符号学、传媒学等学科的涉及大大丰富了各学科的研究方向,使各学科相互融合交织,与当前科学发展的多学科状态不谋而合。
  多模态隐喻教学研究还拥有其独特的教育理论实践意义。从多模态的角度研究分析隐喻,发展了隐喻理论和教育理论。隐喻是应用于现实的,而现实中的教学往往不是由单一模态构成。从多模态的角度考察隐喻不仅完善了隐喻理论,也提高了在教学时对隐喻的解读能力。多模态隐喻调动了人的多重感官,有助于完整的传递信息,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多模态隐喻,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形象的学习新知识,尤其是抽象知识。相比于单模态隐喻,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潜势大大增强,因此,意义的产生成为在行动中的动态的和共生的过程。具体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模态的应用丰富了隐喻的实现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教学研究中存在的挑战与前景
  在隐喻的理解过程中,背景知识与语境对理解隐喻起着很大作用。多模态隐喻教学除学习者的背景知识,教师创设的语境,还要考虑到传递形式的多样性,不仅在实践中实施有难度,进行实证研究时,从技术设备到可控性来讲,操作性仍不强。除此之外,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发展中的问题,比如,没有形成一个适用于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尚不完善(赵秀凤 2011);对多模态研究的理论基础较少考虑到认知学,没有相应的分析软件等(李毅 2010)。然而多模态隐喻教学的研究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正迅速发展。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多模态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技术的运用充分调动了感官的协同作用。异质感官符号的冲击使文字在表达意义方面的符号垄断地位正逐步被削弱(赵秀凤 2011),作为新生事物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其重要性慢慢凸显,更深层次的研究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赵秀凤.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 [J].外语研究, 2011,(1).
  [3]谢竞贤.论隐喻研究的多模态转向 [J]. 大家, 2011,(19).
  [4]谢竞贤.多模态视角下的隐喻 [J]外语学刊,2011,(5).
  [5]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J]. 外语学刊,2007,(5).
  [6]李毅,石磊.教学中的多模态隐喻 [J]. 外语电化教学,2010,133(5)
  [7]Forceville & Urios-Aparisi. Multimodal Metaphor [M]. 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2009.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山东 曲阜276531)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文化多元化和“大德育”语境之下,以微博为代表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影响作用日渐突出。从人本管理的视角出发,建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融入高校德育的沟通机制、建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自我约束的引导机制,是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管理;引导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在应对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策略方面,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之所以呈现
期刊
摘要: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大一到大四共四个年级55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自我效能感现状,以及讨论提高自我效能感策略,发现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而年级差异显著,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之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心理学;应对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1.1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于199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
期刊
摘要:激活英语课堂,探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今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要通过讲解有效地课堂教学的含义、指标、有效的策略,使之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含义;指标;策略  一、 中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为完成预期设置的教学目标,中学英语教师以学生自身特点并联系心理学及社会学理论,通过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以便使学生达到
期刊
摘要:在进行教学实验之前,为了系统的了解大二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现状,笔者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赣南师范学院大二两个非英语专业的班级进行了调查,得出了有用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为进行下一步继续研究英语词汇教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词汇学习;现状;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大二学生: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笔者所在的赣南师范学院非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大二学生,人力资源和物流管理班(55人)还有思想
期刊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视野下,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创建的教学情境中,构建起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高效课堂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国家教育部把信息技术课程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期刊
摘要:随着大学扩招和对科研工作的强调,如何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发掘整理名师教育思想、方法,促进教学交流,发挥名师示范效应,是非常必要的工作。本文将在数年来名师访谈工作的基础上,总结我们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与心得体会,探索提炼名师教学经验的方法,及如何认识名师教学经验的问题。我们认为,名师采访要从“平凡”的问题入手,以“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为中心,这样才能充分反映名
期刊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目标选择基于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侧重于培养学生具有某一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该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由基本素质平台、学科基础知识平台、专业知识平台、拓展素质平台四部分组成,具有职业能力培养系统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的特点。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职业能力”导向;课程体系  
期刊
摘要:阅读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所以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用新观念审视反思原有教学行为,构建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和策略。  关键字:中学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
期刊
摘要:在社会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更加凸显。同时,要求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要与国际接轨。这就决定了英语口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基于这一背景,本课题调研了当前我国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发现了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三位一体”英语口语训练法以及相关策略。最后,本课题结合我国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学生的实际,提出了适用于我国职业院校英语口
期刊
摘要:危机管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的新兴专业课程。在危机管理课程中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确保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危机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和实施,首先要根据危机的生命运动周期创设危机情境。其次,由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就危机事件面临的管理问题做出现状分析和判断,并根据所学危机管理理论,进行演练和操作。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情境模拟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