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问题与教学建议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有一定的标准,它从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演化而来,通过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众所周知,法治就是法律治理。为了适应社会人才对新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实施道德与法律教育,本文将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问题与教学建议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教学问题 教学建议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现存的教学问题
  1.各主体的漠不关心。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的培养的一个重要时期,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道德和法治这一学科所占的比率并不大,所以大部分学校牺牲了学生学习道德和法律教育的课程来发展其他学科,这样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没有被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更成为了空谈。现阶段对德育和法制课程的重视还不够,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应试教育模式的这样的一个大的环境中,只注意书面测试的各方面,道德和法治的课程是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关心;第二,初中的德育和法治教育课程,目前已经被学校和教师重新拾起,但是还远远不够。例如,为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部分学校提供了法治和道德课程的授课时间,确保了道德和法治的教学形式的小组合的形式,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的教学方法非常肤浅和外表,实质上表现了其对道德和法治的课程的重视不足。
  2、学生参加不充分。
  一些学校保障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授课时间,给予德育法制课程充分的重视,但是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还不能够完全调动自我参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在班级和学生层面,整个班级的氛围会对学生的参加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部分班级整体上不活跃,课堂上太过安静,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的沟通和讨论,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学习的效果不明显。第二,在学业成绩和学生个性方面,学生成绩和学生个性对学生的参与活动有很大影响。总的来说,成绩较好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要大于成绩较差的学生。第三,学生的个性也影响参与,一般来说,活泼的学生也平时会更积极参与。
  3、学校在教育上规划上有问题。
  例如,一些学校没有专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或者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没有专业性。而且,部分教师在教授道德和法治时,无视现实情况,仅仅使用书本,脱离现实。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建议
  1、强化课程的重要性。
  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重视考试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思维的发展,之前也提到了,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重视学校道德和法治的授课,不仅是为确保道德和法治的课程教学的效率,更是促进学生完善人格的关键。 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给学生分组,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但是老师不能完全游离于学生之外,在确保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道德与法治的交流和探讨,以确保教学纪律和教学效率。
  2.提高学生上课的参加度。
  课堂氛围、学生学习能力、学生自身性格等,都会影响学生参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程度。那么,这些因素如何对学生参加德治课程产生积极影响呢?怎样才能减少不利因素对学生参加产生的消极影响呢?首先,道德和法治的授课老师首先应确保自己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热情是有效开展道德和法治的课程的前提,第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和和学生互动,根据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的问题,层层深入,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2、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鼓励所有的学生参加实际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自信地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地授课。有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与学生们的联系,要让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看法,让他们积极参与教育过程。
  3.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学校对道德和法律课程的安排,不仅要重视选拔的道德和法治的教师,和考察他们的教育方法和相关的知识,更应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思想的深度;教师要从实践出发,联络生活中的事情,例如,在“人际礼貌”这方面,可以引入案例:“一个年轻人旅游,不小心迷了路,途中见到了一位老人,年轻人说:‘喂,景区还有多远?’,老人看了看他,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那个年轻人最终也没有找到景区。”根据文本中出现的情况,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为什么老人看到年轻人一句话也沒说就走了?” “你学到了什么”通过设置问题,一层又一层,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提高了道德与法治地教育效果;另外,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列举几个生活中同样的情况,并对他们提出的事例进行分析,以及拓展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总结
  中学的道德和法治的课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学生、学校、老师、家长要重视道德和法治的课程的发展,教师也应该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明喜,《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探讨》,《新课程·中旬》2017年5期
  【2】蒋毓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2期
其他文献
摘要:优化教师、学生的智慧发育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主题,只是一直缺乏实现条件。在新课改下,促使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智慧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且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实施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这就从侧面推动了智慧教育的发生,使得学校教育越来越关注“智慧”这一本质需求。本文将从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设备投资力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智慧校园运营管理服务三个角度分析小
期刊
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浸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外语教学忌以教代学,也就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师可利用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学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们可精心设计,把适当的课题
期刊
摘要:教育是祖国的根本,民族振兴希望。教育要从孩童时期抓起,尤其是小学时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掌握高效的教学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学到“国泰民安”这个成语的时候,教师应要求学生查找成语字典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成语,并做好积累。这才是高效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策略;小学语文  我记得一位伟大心理学家曾说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探索发展学生心理认知能力,这就必
期刊
随着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在当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微课教学应运而生,这不但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也能够更加突出,学生们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对于微课和小学德育教育现状进行的研究,并且分析了微课在进行德育教育中的意义。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革,混合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理念也越来越普及。为了能够让德育教育的效率得到更有效地发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初中也是学生初步开始接触和学习化学的阶段,对于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保障化学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是现今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学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有待完善。基于此,文章将围绕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探讨和研究。  关键
期刊
摘要:新课改以来,阅读教学都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难点和关键。为了保证学生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有必要建立有效的互动的教学模式。本文从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互动教学方式的改进。  关键词:初
期刊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走出课堂,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拓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停留在对课文的分解与剖析上,应立足课本,从情节角度延伸、从主体角度延伸、从作家角度延伸、从文体角度延伸;走出课堂,走入生活,同时拓展延伸方法多样化,化有限为无限,让语文课
期刊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现象。有的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这种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恐文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作文,至少不至于害怕上作文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
期刊
我们谈论新型美术学院的建构问题,其实是探讨当下美术学院何以作为问题,美术学院是否能为当今社会培养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艺术家。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走过了百年历程。百年来美术院校不仅为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与发展输送人才资源,更源源不断提供着思想与理论资源。在中国美术的现代性转换过程中,时常出现思潮跌宕、流派纷呈的局面,美术院校无不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美术院校与艺术运动、艺
期刊
摘要: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语言类学科,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让人头疼的一部分内容,很多学生听到“写作训练”这几个字就会条件反射般的有一种畏惧心理,因此,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发挥自己微弱作用,使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改变当前写作的低效现状。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