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外阅读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来源 :吉林画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素养是学生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别无他法,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深入理解,体悟感情,才能使学生净化思想,陶治情操。因此,语文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颗颗幼小的树苗,渴望允吸只是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教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与采集。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会议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只占百分之三十,而另百分之七十则得之于课外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学生在书海中徜徉、畅游,用丰富的精神食粮滋润着心田,长大后绝不会语言贫乏,张口结舌。
  中学生每学期要阅读两三部名著及其他精品文章,整个初中阶段阅读总量不少260万字。通过博览群书,尤其是经典的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学生在与文本及作者心灵的对话中,自然而然便形成语文素养。
  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书籍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治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主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也会提高。
  中学生应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那么,中学生读什么样的书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呢?答案是:读好书。雨果说:“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放佛烤在火上一样,逐渐熔化。”可是,学生感兴趣的书大多是漫画、连环画一类的“快餐式”作品,大部头的经典名著少有人感兴趣,而先人的经史子集更是无人问津。所以老师要知道学生有选择地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读。
  一、 读经典古诗文。
  悠悠华夏五千年,文学历史长河里闪现出无数颗耀眼的明星,绽放着多多的诗文奇葩。中国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背诵古典诗文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如《唐诗三百首》、《宋词鉴赏》、《诗经》、《史记》、《三国志》、《论语》等,能给学生良好地思想熏陶。
  二、 读古典名著。
  除《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名著外,《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杨家将》、《三侠五义》等,对于我们了解封建王朝的兴衰荣辱,古人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思想,忠君爱国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有帮助,更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 读现代精品
  鲁迅的《朝花西拾》,冰心的《繁星春水》,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 度外国名著
  如《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战争与和平》、《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等,不但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还能让学生了解生活,感悟人生,增强品德修养。
  五、读一些科普读物,培养学生对科学、对自然地热爱
  藏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笛卡尔也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可见读好书的重要性。学生能在读书中形成良好地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所谓“知书识礼”就是指这种影响。读好书,“如人芝蓝之室”,在良好地启迪中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多读书,读好书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多读书,读好书,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地语感;多读书,读好书,能让学生收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自己的个性。所以,中学生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在浩瀚的书记海洋中区汲取养料,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和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对语文教育的探讨也进一步深化。现代中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尤其是文化素养不高,乃至呈下滑的趋势,但这种局面至今未得到扭转。更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忧虑的是,当代中学生对语文、对文化、对情感等方面日趋冷漠的态度,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潮中,给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课题,
期刊
一、 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作文时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是俄文成功的前提。脱离了学生这个主体的客观实际的任何作文要求和做法,必然带来学生兴趣的丧失和畏难情绪的产生,如作文课,只要老师一布置作文题,学生都是唉声叹气,曼联的发烦和无奈。为此,在俄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树立起牢固的主体意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期刊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园地,是学生发展的沃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班级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和质量。如果说一个学校好比一个社会,那么班级就好比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则是这个家庭的家长,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班级体!班主任就象一个根雕大师,一个个学生就
期刊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需要班主任工作也必须不断充实、创新,回顾这一个多月的工作,感到管理好一个班集体,可以从以下用五个方面来着手:  一、激励为主题激励之下出好学生——这是我当老师以来最大的体会。学习上需要激励,班级管理上也同样如此。长期的批评和高压政策只能产生两种后果:要么自信心彻底丧失,破罐子破摔;要么表面上屈从,实际孕育着强烈的愤懑和反抗。所以,对班级的激励是我多年来工作的主题。“我们是一个
期刊
幼儿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审美教育。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有以下几个必要性:  1. 幼儿美术教育有什么用?不少人认为幼儿识文断字.背诵诗文.能数会算才是正道,这样的孩子是神童。而把美术教育视为旁门左道。其实幼儿教育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各种准备的教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艺术活动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在美术领域中开展创造性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在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中的自主探究的精神。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力图从尊重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由预发反手,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  一、 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
期刊
英语阅读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学生丢分的一大项。而教学大纲对英语阅读的重视又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那么怎样才能做好高中英语阅读呢?有什么样的解题技巧呢?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点经验。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做阅读理解的自信心。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力量,就能使学生克服做阅读理解的畏惧心理。  要让学生知道阅读理解讲的是与人和人类有关的事,它不是天书,要相信自己,坚信文章中所讲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相
期刊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研究发现,幼儿时期是拓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时期,是创造性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曾警告说:“2岁——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创造力的表现是美术活动本身的一个属性,因此,幼儿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精神最好的课程之一。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想象之大胆是承认所不及的,给儿童一个
期刊
一、展现教学艺术,实现创新教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1、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即对一个问题,要能从不同角度和方向去设法解决。因为创造的过程就是设法来解决,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思维,所以它是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