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奉献在未成年人心灵成长的路上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ngb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而将这种主观体验与个人的价值结合起来,是一种提升,如果这种体验与人的心灵成长相随相伴,那将是幸福的制高点。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建设的过程,就是一批幸福的奉献者陪伴未成年人心灵成长的过程。
  
  一、心理维护三级体系的基本构架
  
  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的目标是为全市城乡所有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维护。全覆盖、不留死角是基本要求。
  1.一级维护机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
  2007年4月3日,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省会文明办和石家庄市教育局依托石家庄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建立了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建有一网,即石家庄心理咨询网;一刊,即国内第一份专业期刊——《心理教育》;二话,即两部免费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十室,即心理测量、情绪疏导、综合访谈、音乐辅导、生物减压、物理诊疗、沙盘游戏辅导、感觉统合辅导、催眠放松辅导、团体辅导10个功能室。中心性质为民营公助,由教育局直接在组织和业务上进行管理。
  2.二级维护机构——县(市)区分中心
  分中心由各县(市)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联合组建,设在本区域核心学校,业务上接受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的指导,要包括5个功能室,即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档案室、放松室、心理活动室;每一个分中心需配备不少于15位获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其中拥有二级证书者要达到30%以上。
  3.三级维护机构——学校心理维护站
  学校为三级体系的基层站点,包括3个功能室,即心理咨询室、心理活动室、档案室;所有站点获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与学生比例为1∶500,其中拥有二级证书者不低于30%。
  
  二、心理维护三级体系的功能
  
  服务功能决定了心理维护的对象和群体,石家庄市按照“全面覆盖、分级服务”的思想建设各级站点,明确了各自的服务功能。
  1.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的功能
  一是协助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和市教育局规划、指导并推进三级维护体系建设,组织心理教师培训、交流学习。二是利用“一网、一刊、二话、十室”,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解答二级、三级心理维护中心(站点)难以解答的咨询问题。三是培养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心理维护教师。四是建立专业化的心理维护志愿者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了志愿者,经培训后参与面询、热线咨询等心理维护工作。五是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科研与普查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六是利用石家庄心理咨询网和《心理教育》专刊,做好未成年人心理维护知识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的拓展延伸。
  2.县(市)区分中心的功能
  分中心站点选择设在区县一所学校,它除了面向本校外,还需要向所在县(市)区的学生及家长提供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心理服务,要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服务,定期开展经验交流,研究问题,帮助心理教师及时完成情感修复、状态调整并不断完善提高。
  3.学校维护站点功能
  学校维护站点的主要功能是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咨询服务、整体谋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设心理活动课等,现阶段还包括帮助心理健康教育薄弱学校开展相关工作。
  
  三、三级心理维护体系的资金来源
  
  石家庄尚未跻身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农村人口比重较大。所以在建设心理维护三级体系中,无论是硬件配备,还是师资培训,均采取了“政府补一点、县(市)区贴一点、学校筹一点”的办法。
  1.市级财政补助
  2007~2009年连续三年,市委宣传部把“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建设”作为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列入市文明办、市教育局重点工作经费预算。2007年投资100万元,石家庄心理咨询师自筹100万元建立了市级维护中心,同时每年投入130万元用于分中心和三级站点建设。近三年共投资400余万元。市教育局每年补贴30万元用于资助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者。
  2.县(市)区配套
  除少数经济欠发达县外,大多数县(市)区教育部门对本地分中心和学校维护站点给予资金或配套设施支持。此部分投入已达400万元。
  3.学校投入
  县(市)区分中心所在的学校按照30万~50万元进行投入;各三级维护站点学校按照3万~5万元进行投入。
  截至目前,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建设累计投资超过3000多万元,平均每个县(市)区建设站点10个以上,站点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500,每个农村学区至少配备一名心理咨询师,方便全市未成年人能就近接受免费心理指导与帮助。
  
  四、三级心理维护体系的工作成效
  
  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建设已经推进四年,初步显示出了它的独特效果。
  1.市心理维护中心的龙头作用日益显著
  一是为全市培养了近1700名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吸收教育系统外的200余名心理咨询师作为未成年人心理维护志愿者,建立了庞大的专业化、科学化师资队伍。二是开展了大规模的中小学生心理普查。2008年11月,中心对石家庄24个县(市)区的中小学进行了心理普查,参测中小学生28.77万人,教师2.8万人,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样本最大的一次心理调查,大量的一手数据提供了目前石家庄市中小学师生的真实心理状况,而据此出台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三是心理健康知识广泛普及。每年《心理教育》杂志赠阅到全市所有站点近5000个班级,向未成年人、教师、家长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受益人数达110余万人。四是开展了特殊人员的心理辅导。维护中心帮助市少保中心,对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进行心理咨询与维护,制定心理援助策略;为服刑人员子女的抚养教育提供指导,保证他们健康成长,间接促进了服刑人员的改过自新。五是积极参与重大事件的心理干预,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全国第一个未成年人心理维护机构,中心主动向团省委请缨,组建了“河北省青年志愿者心理援助团”,5月20日赴川进行心理援助,共举办294场群体辅导,培训教师3900多名,辅导学生13900多人,干预心理个案317人。玉树地震后,维护中心帮助石家庄市安置的藏族中学生制定了干预与维护方案。六是根据一线心理教师的咨询工作经验,编写并出版了《来自心里话热线的报告》、《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手册》等书,发往各学校20余万本。
  2.推动了全市未成年人心理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促进了大教育观的形成。通过心理维护三级体系的建设,基本达到了“校校有师资、班班有辅导、生生有档案”。学校把心理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将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班级把“大心理观——全人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之中;教师把心灵成长的果实植入到家庭生活之中,实现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教育。二是推进了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我市专门出台政策,严格按照全市统一标准配备心理教师。市心理维护中心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8所国内知名院校聘请了43位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定期为全市心理教师进行培训,现已办培训班24期,170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85%人员取得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各校心理维护站点在开展心理活动课的同时,还结合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和手段。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心理情景剧”、举办“心理活动沙龙”、进行“心理拓展训练”,深受中小学生的欢迎。市第27中学针对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往往缺乏自信、不善沟通,心理教师虽悉心辅导仍收效甚微的现状,在每个班级设立男女“心理委员”各一名,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使一些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做法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和全国数十所院校的效仿。四是带动了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石家庄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为了解决城乡学校心理教育不平衡问题,采取了一区带四县“城乡手拉手”的办法,从市内五区定期抽调优秀心理教师到农村学校调查研究,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精心备课,为农村学校不同班级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对农村学校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同时鼓励农村的学校与城市试点学校手拉手“拜师学艺”,就咨询服务、团体辅导、心理活动课等工作中的问题定期交流、研讨,达到了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3.未成年人心理维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一是家长学生满意。自2007年4月建立至今,全市各级站点累计接待个案逾6万人,仅心理维护中心就接待咨询1.2万余人次。其中电话咨询7540人次,面询4137人次。咨询内容主要是学习、亲子关系、社会交往、网瘾、青春期情感5个方面。经对咨询服务效果进行跟踪访谈, 2104名来访者对咨询效果比较满意,占被跟踪访谈者的87.2%;通过面询解决的有945人,正在咨询的有162人。最初家长悄悄带着孩子来寻求辅导,现在家长积极向周围人群介绍孩子接受辅导,这说明心理维护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新的心理健康理念已经被社会所接受。二是得到上级肯定。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建设,受到中央领导、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省文明办、教育厅的关注,给予了具体指导和殷切的鼓励,2008年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三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教育报、精神文明报、新华网、新浪网、中国教育网等100余家媒体、网站对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三级体系建设工作成效进行了报道。台湾维格国际教育机构、北京市教育心理研究会和各地市教育局、学校2000多人次先后到石家庄市调研、交流。
  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心理咨询师就是塑造灵魂的艺术家,心理维护工作者就是让生命如花绽放的魔术师。在建设未成年人心灵花园与人格大厦的道路上,这些人幸福地奉献着,无怨无悔。■
  作者系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其他文献
记者:赵校长,你好!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名字在教育界是响当当的,作为这所名牌学校的校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赵校长: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于1952年建校,200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示范性中学,2008年更名为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拥有2.8万多平方米的教学楼群。现有79个教学班,4500余名学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325人,其中
[摘 要]宽容是一种教育态度,也是一种教育策略。本文研究了宽容的教育论意义,从知识学习、言行规范和道德修养三个维度描述了作为一种教育策略的宽容,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操作技术。  [关键词]宽容;教育;知识学习;学校纪律;道德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G40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23-0055-03  宽容是指一个人虽然具有必要的权力和知识, 但是对自己不赞成的行为也
合作是文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在课改之初,被教师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那时,课课有合作,人人有合作,成为课堂一道固有的风景线。然而,时过境迁,在人们的
“龙门发轫进无疆,一柱中流海上……”在慷慨激昂的校歌声中,上海中学的校门迎着绚丽的朝霞徐徐开启。这所创办于1865年,前身为龙门书院的古老学校在新世纪的教育浪潮中依然身先士卒。140余年的上中往事,每每触及,都让人百感交集。回忆如同开启一缸封存已久的陈年佳酿,初闻是醉人的清香,细品则如将熟的梅子,酸涩中带一点甘甜,被冲击的心灵油然升起一种难以名状的劲道。  回眸上海中学的发展与育人史,可以说这是中
一度非常时髦,且成为新课程研究热点的小组合作学习似乎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了。不可否认,作为一种上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很快被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方略,其实效显著。可是,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由原先的“蛙声一片”到现今的“沉默是金”呢?是我们的理论研究不到位、不深刻,是我们的教师缺乏研究热情,还是教师已经转移了研究兴趣,或认为已无研究的必要了?为了更深刻
2009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诞生120周年。林砺儒,1889年生,广东信宜人,早年留学日本,1919年开始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教授,1922年7月-1927年7月、1928年5月-1930年6月兼任师大附中主任,是我国实行中学“三三制”的开路先锋。在此之后,林砺儒先生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广东文理学院院长、广西桂林师范学院教务长、厦门大学教授等,他宣传抗日救国,坚持与国民
我不愿风推着我往前走,匆匆忙忙。我宁愿逆着风往前挪,就算跌跌撞撞。  —阿匠  有手艺梦想的人很多,做手艺的却少,愿意以匠人自居的更微乎其微了。25岁的阿匠是一个。  阿匠叫郑思,她介绍:“郑重思考的郑思。”她的匠人之路,就是她郑重思考后的决定,在现在看来,也是她毕生追求的方向。  大四那年,喜爱木头的阿匠从广西来到北京,跟着素元木作的师傅学木工直到毕业。2009年,刚毕业的阿匠又迷上了扎染。她来
[摘 要] 礼仪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在借鉴分析中国礼仪教育传统与西方体谅德育、道德认知发展等德育模式的基础上,华景小学提出“优雅华景人”的教育模式,面向学生生活,重视实践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注意创设优雅的教育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关键词] 礼仪;道德教育;德育模式;优雅华景人  [中图分类号] G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摘 要] 校长应该加强自我管理,本文从品德、胸襟、思维、才能、心态、情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中我们可以明白:校长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豁达的胸襟,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卓越的才能和合作的精神、良好的心态和深厚的情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艺术和水平,使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校长。  [关键词] 品德;知识;才能;心态;情感  [中图分类号] G4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
一旦开始观鸟,你就获得了大自然剧场的永久入场券。这张入场券让你很容易获得欢欣,但也得承受苦难。  如果非要给观鸟下一个定义,那应该是“在自然界中看处于自然状态的鸟。”拉风到跨越大洋、跨越极圈去看野生鸟,平淡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窗口看电线杆上的麻雀,都是观鸟。当然,观察鸡、鸭、鹅等人工饲养的家禽不在此列。  观鸟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休闲活动,有100多年的历史。观鸟的人自称“鸟人”,不相识的鸟人见面,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