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十二五“规划建议已于2010年10月拟定出来,其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是由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低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如何解决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文章就“十二五”环境规划所提出的建议,结合发展经济学知识,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之快倍受世界瞩目,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不断破坏。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知识,对“十二五”环境规划之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见解。熊焰(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双重作用下,一场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葛全胜、方修琦(2010)运用化学方法结合科学知识对如何“减排”做了系统的介绍。这些学者的研究都使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危害性和“减排”的重要性及可行性有了充分了解。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我们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气候变化通常是指人为因素对气候起到的使其反自然规律而达到变化或恶化的状态。
  (一)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的变化
  因为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干旱的地方更干旱,降雨多的地方雨更多。对防御暴雨气候灾害和预防抗旱的要求就更高了,但是有些偏远地区并没有那么健全的防御机制,所以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粮食的减产甚至危机到粮食自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虽然气候变化导致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使某些地区农作物生产周期发生改变而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对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生长周期和防止虫害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气候变化将使得我国农业产量大幅度减少,对第一产业产值和国民经济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民生。
  (二)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环境
  全球大约有六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六十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部分以沿海旅游业为主要经济增长来源的国家受到严重影响。
  (三)气候变化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也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的地方更干旱,由威胁生态环境进而发展到威胁生存环境。
  (四)气候变化导致病毒肆虐,传染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等增加或再次发生。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
  基于以上的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中国正在努力寻求一种环境、资源与人类发展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010年10月拟订的“十二五”环境规划建议正是站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出发点,以“节能减排”、“植树固碳”、“能源替代”“责任共担”为切入点,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是如何对待越来越紧迫的环境问题的。
  二、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欧盟委员会2007年6月29日发布有关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性绿皮书《欧洲适应气候变化——欧盟行动选择》,确立了欧盟适应行动的四大支柱:在欧盟开展的早期行动,包括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欧盟法律和资助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欧盟的外部行动中,特别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集成气候研究扩大知识基础,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准备协调全面的适应战略的过程,涉及欧洲社会、商务和公共部门。2009年4月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适应气候变化白皮书:面向一个欧洲的行动框架》,以提高欧盟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变能力。
  法国2005年发布《法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将气候变化风险的科学评估与实施适应行动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法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4个总体目标为:优先考虑公共安全与健康,保护人员和物品;考虑社会各方面问题,在风险到来之前缓和不平等现象;降低成本并使收益最大化;保护自然环境。
  芬兰农业与林业部2005年1月发布了《芬兰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旨在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利用各种条件提高社会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
  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2007年4月13日发布《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框架》,阐明了澳大利亚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立场,在中期内加强关键部门和地区处理气候变化影响与减少脆弱性的能力建设。
  英国政府2008年7月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框架——《适应英国的气候变化》,将政府已经开展的工作和更广泛的公共部门的适应行动联合起来,阐明了政府适应计划的协调工作,促进未来政府适应工作向前发展。
  德国联邦内阁2008年12月17日通过了《德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构建了德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行动框架。这是德国联邦政府第一次从全局出发,考虑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并将已经取得进展的各部门工作整合成一个共同的战略框架。德国联邦政府为实现气候保护目标,从1977年至今先后出台了5期能源研究计划,最新一期计划从2005年开始实施,以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通过德国“高技术战略”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又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
  印度国大党领导的联合政府2008年实施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强调利用可再生能源、调节气候变化以及加大能源利用效率。印度第11个五年计划(2007-2012年)提出,到2016或2017年将能源效率比2000年提高20%,森林覆盖率提高5%。2008年6月30日,印度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确定了到2017年将实施的8个国家计划,分别是:太阳能、提高能效、可持续生活、水资源、维持喜马拉雅山脉生态系统、绿色印度、可持续农业、气候变化战略知识平台。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其他文献
摘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物质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南阳农业信息化的现状的了解,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业信息化的主体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且使用效率不高、缺乏既懂网络又懂农业的专门人才等。文章通过分析,提出相应对策:通过信息化和农村教育结合,从观念上和技能上解决信息化难题;以政府为主,并吸引多方面力量,共同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期刊
摘要:从实践效果来看,当前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推广实行的“公司+协会+农户”模式的制度设计存在着缺陷。公司在和农民协会及农户合作的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严重地限制了农民组织的发展空间,甚至对农民专合组织的生存造成了威胁。同时也由于博弈地位的不平等和信息的不对称,间接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文章结合对湖南省西畔山洲村的发展实际,在指出该模式的不足的同时提出农民专合组织应该在现有的合作模式当中主动调整自
期刊
一、2008年回顾:中国经济不平凡的一年    2008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变化,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与全球经济紧密关联的中国经济遭遇了外部环境“过山车”般的巨大波动。同时,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也让持续了5年两位数高增长的世界最大新兴市场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压力。  与动荡的国际国内形势相对应,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转变幅度之大,史所罕见,其经验和教训更是一笔宝贵的
期刊
2008年,中国农村发生了大变化。中国农村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统筹城乡有了实质性进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但增速放慢;3月的冰冻灾害和5月的地震灾害对南方农村和四川灾区农村的农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破坏。秋季的三鹿牛奶事件和四川柑桔事件形成相关生产农户产品滞销,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事件举国关注。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内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农民工权益
期刊
摘要:文章针对甘肃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微观经营组织缺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论述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性,提出了适应甘肃农村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四种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农民的合作意愿与态度出发,研究提出了提高甘肃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农民组织化;农民合作意愿;组织模式    发展高效益的现代商品农业,不仅需要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而且也需要农业组织形式
期刊
摘要:国家在2011年3月审核确定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2011-2015)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所要奋斗的目标,其中在经济方面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文章以此为契机,研究如何扩大内需,以促进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消费,从而实现中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通过扩大内需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来带动经济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国
期刊
摘要: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伴随着政府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政策逐步推行,在20世纪90年代真正形成的。从这十几年房地产价格走势看,房价确实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文章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并对怎样抑制当前过高的房价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需求;供给结构;成本;建议    导致房价疯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房地产市场的不规范炒作和老百姓普遍存在“居者有其房”的心理以外,价格竞争毕竟是市
期刊
摘要:小额信贷作为一项新型的金融方式,在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被提上议程。多国实践证明,商业化模式确实能使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但印度小额信贷危机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模式。文章就格莱珉银行过度商业化带来的问题,探讨我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小额信贷;商业化;格莱珉银行    小额信贷就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特定的机构向中低收
期刊
摘要:诸多复杂因素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发现其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小企业所处的营商环境不公平。为了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文章提出的主要策略是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给中小企业以融资帮助,帮助中小企业获取信息、技术,发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作用,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营商环境;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    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
期刊
摘要: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未来的道路选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文章主要以日本为例,阐述集群政策的作用以及日本产业集群政策的特点,并对我国高新区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最后就集群政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集群政策;二次创业    我国的开发区目前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