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问题活化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zhu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作为思维的起点,不仅是贯穿教学的线索,更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媒介,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影响。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引导,借助疑问激发学生,让其在兴趣驱动下不断深入,以此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谈一谈。
  一、鼓励提问,初步感知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这篇文章,大多数教师习惯直接讲解,习惯以自身理解代替学生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使其无法获得应有的提升。对此,教师就要借助问题改善教学,帮助学生明晰文章内容,在逐步深入中把握结构,感知内涵。
  这篇文章出自鲁迅先生之手,其中不乏艰涩、难懂的语句,对此教师要借助问题先帮助学生理解,之后引导揣摩,带领其分析作者写作意图。教学时,如果只是让学生自主提问,那么短时间难以把握重点,这样一来就会破坏文本原有的框架。因此,教师要借助问题展开教学,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以点带面,帮助其剖析文章的整体脉络。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可对文章写作背景做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在经历“三一八惨案”后写下的。对于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就可做简要介绍。这样一来,就能促进学生理解,帮助其解决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在认知基础上教师提出自己存在疑惑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结合重点展开提问,尤其是其中充满矛盾的语句,像“我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以此融入文本,借助问题厘清文章整体结构。
  由此,便能借助提问激发学生,让其在问题驱动下深入文本,展开认知,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引导,借助问题深化师生互动,使其在课堂充分感受学习乐趣。
  二、抓住要点,深入剖析
  有效的阅读理解离不开文本剖析,要想落实这一点,就要抓住要點,结合学生现有认知,让其在不断深入中加强理解,以此深化认知。在这一课中,教师可围绕“有话说”和“必要性”这两个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
  在阅读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提出“有话说”的问题,教师就要抓住切入点,和学生一起剖析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写作意图。对于这个问题,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交流,在达成共识后班级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更全面地回答学生问题,教师可将大问题细化成几个有联系的小问题:①“有话说”,作者想说的是什么话?②刘和珍的人物性格是怎样的?③刘和珍的遇害方式是怎样的?④在她遭受迫害后,得到了怎样的评价?⑤人民大众是如何看待刘和珍的死的?由此,便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让其在逐步深入文本中解决问题,不断深化文本理解,从中获得感悟。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就能让其懂得作者的“无话说”和“有话要说”从表面上看十分矛盾,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牺牲者的默默哀悼和对军阀分子的痛恨。由此,学生便能理解作者所表现出的“无话说”和“有话要说”都是为了点醒人们,并告诉幸存的勇士在斗争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通过这一设计,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在不断感知中酝酿情感,提高了分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在关键处引导,让其在循序渐进中感悟、品析。
   三、引发探究,促进感悟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文本解读,大多数教师习惯以自身理解代替学生思考,将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忽略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此教师要借助提问来改善,以问题为线索,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以此促进感悟。
  在《记念刘和珍君》第三课教学时,教师可在之前的基础上适当深入,总结前两课时剩下的内容,并且适当拓展,借助深度问题激发学生,让其逐步深入。这样一来,就能以问题为线索促进学生对语句含义的分析,真正解决理解问题,让其在有限的空间中无限延伸。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抓住时机,在关键处点拨,尽可能地消除学生原有的困惑和不解。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鲁迅在这篇文章中称刘和珍为“君”,显然是为了表达敬意,那么在本文第一段中,又为什么要称程毅为“程君”?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同桌交流,最后在班级分享。由此,便给每个人提供了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其在个性化解读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长此以往就能激发对阅读的兴趣,主动参与,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其在参与中感受学习乐趣,在理解基础上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以此培养学科素养,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让其在分享交流中找回语文学习的自信。
  总之,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能打破传统,激发学生,还能调动思维,促进感悟,让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深入。具体落实时,教师要结合文本与实际精心设计,确保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第一中学(226200)
其他文献
语文是必学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任。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阅读,在初中语文中引入'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知识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语文教学要求也在发生变化。教师不能将眼光局限在理论知识点的讲述上,要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利用古诗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学习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兴趣,打下坚的实语文基础。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集合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发挥它的特点,构建具有文化气息
有些中学教师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说一不二,否则,学生就会怀疑你,以后你也就无法站在讲台上。”所以,不论是分析人物还是品味语言,他们总是耐心而又细致地引导全体学生概括出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拓展阅读已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方式。面对抗 这个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设计拓展阅读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因材施教,针对性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拓展阅读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等,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点来分配阅读任务。在分配阅读任务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差异,选择适合学生兴趣的阅读资料
<正> 隔下感染是脾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致死的重要因素。我院于1990~1999年共行脾脏切除术103例,发生膈下感染12例(11.6%)。本文重点对脾切除术后膈下感染的发生原因
古语有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这句话精辟地阐释了语文和德育两者间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是一项具有生命性的教育,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育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多数学者认为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凋亡是非先天性白内障发病共同的细胞病理学基础。本研究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高度近视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比较复杂,不仅要求教师“传道受业解惑”,更要求其能够给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真实、高效、自主的角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人文味,内化心灵  人文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将语文教学与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在课堂上渗透人文思想,在平时营造人文化的环境,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教学中,我对于人文味的创设非常重视,经常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渗透
目的对比观察自行研制的眼用双腔球囊顶压器在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中的疗效。方法选取RRD患者74例(74眼),其中球囊手术组40眼,采用双腔球囊巩膜外顶压术;巩膜外垫压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