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家:吴士宏的新超越文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TO经济导刊》:怎样理解“社会企业家”
  
  吴士宏:社会企业家是这样的人,他们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像经营企业一样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哪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得要去挣钱。社会企业家要做的事情都需要钱,这个钱可能是他们自己去挣得的,也可能他们从别的地方找来的,但最终目的是要把这个事情做成。
  我把企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商业企业,一种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可以挣钱也可以不挣钱,模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可以继续做下去,目标是为了解决某一方面的社会问题,他们一般要做的都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他们做的是拾遗补缺的事情。商业企业则一定是要去挣钱,基本上只是为了挣钱。这两个一定要分开。当然,商业企业家也可能会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越来越看到这样一些苗头。至于社会企业家,他们本身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他们为了这个事而生存。
  在《如何改变世界》中有很多例子,其中有一个巴西人,为了给草原发电,一做就是二十几年。巴西大草原上没有电,他自己办一个企业去做太阳能挣钱,然后贴补给牧民发电的这个事业,最后有了连锁反应。不光牧民有了灯,而且有了太阳能的通电围栏,有了围栏就可以实现牛群的轮牧,这样对草原整个保护非常必要。这样一来不仅给牧民们提供电,让他们有基本生活电器,而且能够把放牧条件变得很科学,还能保护大草原。他的成就不在于他弄了赚钱的企业,而是他认定这件事情对人和自然都是好的,他一定要做,几乎凭着一己之力,二十几年!
  《WTO经济导刊》:中国社会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和欧美有何差别?
  
  吴士宏:第一是法律基础设施的差别。从社会企业和商业企业差别来看,中国还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企业家。现在中国的很多NGO组织都是由一小群有共同理想的人们一起做些事情,例如他们看到山里面的孩子很可怜,于是自己拿出一点时间和钱去支持,然后影响周围的人,这个事儿多了就建立一个组织,别人捐钱也必须要管得明白一点,很多是这种情况。几年下来,这些组织自己也艰难地摸索,也会成长。直到2004年有了第一个管理条例,中国才开始有了民间的基金会。之前连条例也没有,做这个事儿就不符合任何法律,往差里说是非法,往好里说也是没有法律支持。对比之下,美国的捐款,捐多少就可以免掉多少税,既行了善,又因为贡献了善款而免税减税,结果可能发现实际收入差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
  第二是是精神基础。需要另外一种呼唤。欧美有基督教基础,奉献是大家觉得很清楚很自然的事情,要爱你的家人,这是基督教的教育,大家在做的时候是为了去天堂,这是给自己最大的鼓舞。我觉得谁都会有一种冲动,看到贫穷、受灾会有一种去帮助的冲动,但把这种冲动变成持续过程很不容易。以前我们鼓励的是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不靠物质和法律,只靠精神力量而形成全民向善帮助他人的社会风气。但这在已经是市场化社会环境的今天就不太可能了。
  第三个方面是资金来源。说到底,没有钱,或是成天靠着化缘做事,是难以成事的,我相信不会很久,会有更多人自发拿出钱来要做。
  
  《WTO经济导刊》:准备怎样实现“社会企业家”理想?
  
  吴士宏:我不觉得这种理想是什么高尚,其实这完全是出于自我,我的自我需要可能在那里面得到充分满足,我就要去做了。
  我觉得我快要找到我的方向了,方向有点高,不知道能不能做得成,但是我会努力。在公益领域中,有理想的人不少。但我所拥有过的多年商业经验的积累和对社会影响力,在公益领域是比较稀少的。所以我一定要把自己这些东西用到极致,比如说,组建主持基金会,然后去支持很多在国内的组织,支持那些有理想、做实事的组织,而且希望能帮他们成为可以持续的、成功的企业。但能否找到这样的机会,很大程度上要看机会。
  我希望能找到“能帮助更多的组织”这样的平台,来最大限度发挥我的能力,我这种能力资源在商场不缺,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缺,现在已经不缺。但现在在公益领域很缺。
  
  《WTO经济导刊》:有什么样的期望
  
  吴士宏:我觉得是使社会变得更好。基本目的不是创造财富,是把社会变得更好。美国100年人均财富翻了很多倍,但他们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之增加,还稍稍降了。以人们追求幸福作为社会基本目标意义来考量,那多创造出多少万亿美元的财富都是浪费。我觉得社会企业追求终级目标是使社会变得更好,最主要目标不是创造更多财富。
其他文献
在一个深秋的午后,我们来到了位于国贸一座的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早已经等候在那里的SturgisSobin先生是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海陆)的合伙人。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这位温文尔雅的著名律师不仅介绍了海陆的基本情况,而且利用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深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与我们交流了专利、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  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因其在提供法律服务方面具有的创新性思维而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
期刊
两个月前,各方瞩目的波茨坦“四方会议”(G40)失败了。这对于历经曲折的多哈回合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会前拉米在北京被问及波茨坦会议前景时,他做出三种预测:要么达成一致,要么失败,要么取得一定进展,择期再聚。他的预测涵盖了所有可能,滴水不漏,但结果却仍有出人意料之处,那便是会议失败的方式。有记者描述,印度、巴西部长拂袖而去,致使会议中途破裂,搞得拉米半夜从北京乘“红眼”航班也没赶上个尾巴,白白错
期刊
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者。他们从不同国家远道而来,却共同看好中国。8月27日,他们为一次“企业社会责任”的盛会聚集在一起——“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暨案例展”在京隆重召开的日子,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闽易达代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所属1400多家企业宣读了《在华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倡议书》,数百位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名。这是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社会
期刊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7年6月底,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1万多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7500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80多家在中国投资设立了企业或机构,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已达980多家,地区总部近40家。  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共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688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其全球经营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强对外直接投资,其中,中国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也不断顺应全球化潮流,逐步融入世界,已经成为接受全球外资直接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然而,在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为获得竞争优势对我国官员实施商业贿赂。2004年朗讯事件在中国曝光后,一位外方官员曾感慨道:
期刊
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围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各类企业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又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要求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注重社会诚信,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消费者权益和相关利益群体的权益。我国对企业在劳动关系、劳工标准、安全生产、工会组织、环境保护、经营纳税,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制订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应当看到,目前在我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有
期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资司司长孔令龙:加强社会责任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本次论坛将交流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的发展效果以及成功的经验,探讨外资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系。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借此我也谈三点感想:  首先,外商投资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改革开放2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总量年均增长9.7%,去年增长了10.7%,达到了2.7万亿
期刊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开幕式的亮点之一就是戴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闵易达先生代表与会代表宣读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这一刻吸引了场内所有的目光……  在论坛代表签到处,竖立着《倡议书》的中英文版本,参会的嘉宾纷纷在上面签名,留下了一长串知名公司负责人的名字:有索尼集团执行副总裁兼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河静雄先生、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几大著名跨国企业商业丑闻的先后曝光令人震惊,使商业界的公共形象滑落谷底,为改变这一状况,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通过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向利益相关方披露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然而,报告数量的增加和报告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同时带来公众对企业信任水平的提高。在许多人看来,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仍只是作为处理公共关系、粉饰自身形象的一种手段,报告所披露的信息与企业的实际行为并不吻合,两
期刊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我很高兴出席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WTO经济导刊》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暨案例展”。此次论坛和展览,是专门就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交流和展示的一次重要活动。  这次活动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部委的重视和支持,得到了众多外商投资企业的响应,这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和中国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