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材插图的使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l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本的改革,生物插图已经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补充了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直观、简洁和概括等特点,是直观教学运用手段的最常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插图能够较好地服务于教学;而且识图作答题在学生练习题、知识巩固题、期末检测题等中都有涉及,近几年的比重也不断的增加。作为生物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生物插图呢?
  一、插图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人教版)
  由上表统计可见,生物教材中的插图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教材内容的比例较大,教材中有的一节内容占有8到10副。
  二、对初中生物教材插图的使用
  对于教材插图的利用,在以往教学中,我通常的做法是:先安排学生观察插图,从视觉感官角度对插图初步感知,形成对插图的初步认知;然后利用引言、标注及相应的文本进一步认识结构、相互关系,形成相应知识的建构;最后结合插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检验学生从插图中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但就学生在近年来的初中生物学业考试中的表现来看,识图题的得分并不理想,学生对教材上原封不动的图,对就图原封不动的问题记忆牢固,但如果出现了变化变形的图,尤其是出现了组合图,没见过的新图时,或者就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就会表现得盲目、措手不及。基于科学解决问题,有效利用插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用图能力的思考,我仔细研读《课标解读》,上网搜读关于插图利用的相关论文,观看优秀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内容深刻思考,有意识地设计利用插图的教学活动,并在课堂上实践,对于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现在以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第四节细胞的生活》的内容为例说明如下。
  本节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个:①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②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教材中设置了四幅插图:插图一是在《想一想,议一议》版块中的人造皮肤的研制过程图,该插图是利用烧伤病人的植皮难题,明确提出“怎样才能让培养瓶中的这些细胞活下去呢?应该向培养瓶中加入哪些物质?”要求学生依据图中的结构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推理回答,并形成“细胞如何生活”的初步认识。该图设置目的是为本节课内容学习探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概念。
  插图二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示意图,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化抽象为具体。
  对于该插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利用的。
  1.设计阅读提纲,自主读图。
  (1)细胞是完全封闭的吗?
  (2)结合课本内容,尝试说出图中箭头代表的是哪些物质?
  (3)细胞膜对这些物质是如何处理的呢?
  (4)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你能总结细胞膜的功能吗?
  2.小组内交流认识,解答问题,形成初步认识。
  3.汇报交流,逐一解决上述问题,教师点拨纠正。
  4.教师提出综合性问题做总结: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
  因为出示问题提纲再自主读图,读时认真,读出效果。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通过同伴互助,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在班内展示交流,接受其他组队员的质疑评价,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总结提炼水平,这三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实了主体地位。
  插图三是一幅清晰的物体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能量的插图,目的是化难为易,理解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能量,对于该插图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利用的,设置问题,利用问题引入。设置问题如下:①汽车为什么加油?②为什么我们需要吃食物?③细胞的生活需要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该插图利用的效果意味着后续知识的铺垫。
  插图四是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该插图为完成本节学习目标三的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资源。该插图是否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一的完成与否,对该图的运用方式也会决定该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课程理念的落实。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真正使插图尽其用,首先要明確教材插图设置的意图,其次插图利用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适宜,要有方法指导,要有学生思考;最后,还要结合课堂生成,引发学生对插图的深度思考和求异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成人所共有的责任。为孩子拍电视,是教育电视台每一位创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针对孩子们的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等特殊心理,我们用一个个镜头在屏幕上编
目的:通过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对豚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发病情况、病理改变、T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功能、细胞因子的含量和Th1/Th2平衡的影响,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对EA
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案例设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相信大多数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地理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受此启发,我选取当地典型地理案例辅助教学,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主动进行地理探究式学习,而且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地理情感,主动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方面,有比选用其他地区案例更直观、更有说服力的效果。  一、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形成探究地理问题
◆摘 要:本文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途径与影响要素进行相应的论述,据此总结相应的经验,并希望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方法;要素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不断地探索与总结,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就包括于其中。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途径,将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
11月27日至28日,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活动领导小组一行五人,在山东省、枣庄市和滕州市各级领导陪同下,对滕州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创建活动进行了检查验收。
近年来,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葡萄病虫发生为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据调查,红花岗区葡萄病虫害主要有葡萄大房枯病、房枯病、炭疽病、褐斑
摘 要: 比较法具有较广的运用范围、较强的适应性等优点,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比较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其仍然存在不足,为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优秀经验,不断完善比较法,促使比较法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比较法 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全面了解高中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就要将比较法运用到教学中。比较法是借助比较手段,引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引入新颖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其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各科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模式,同样,合作学习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分小组教学
◆摘 要:目前仍有不少老师构建知识体系受到旧教材影响较深、教条形式严重、教学内容臃肿,无端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需要更合理利用教材,组织探究、引导梳理,帮助学生构建元素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素养。  ◆关键词: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知识体系构建;组织探究;引导梳理  一、引言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化学中基础中的基础,是各项理论和命题的载体,学生感觉化学不容易学好,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元素化合物没有学好,不夸张的
◆摘 要:不等式的学习整个数学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高中学习数学不等式过程中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主要目的是能够帮助更多的同学在学习不等式过程中能够做到驱动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相应的目标任务,提升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由此激发我们更多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不等式;学习方法;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