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乡土花木资源开展幼儿“亲自然”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bis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地处花木之乡,有着众多的花草树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幼儿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去,而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近年来着力进行了运用乡土花木资源开展幼儿“亲自然”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运用乡土花木资源开展幼儿“亲自然”教育的意义
  笔者所在地江苏如皋是闻名全国的花木之乡,有“全国十佳花木种植企业”。笔者所在幼儿园附近家家种花木、户户育盆景,花木盆景产业已成为如皋提升形象、美化人居环境、增加居民投入、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支撑。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专栏曾专题介绍过如皋花木盆景艺术。如皋有“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的美誉,“如派”盆景以“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别致造型在中国盆景十大流派中独树一帜。将如皋乡土花木盆景资源引入幼儿园教育,是对幼儿开展“亲自然”教育的重要资源。诚如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所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与实际紧密结合,“活教育”做的过程本身便是幼儿园最好的教育内容。陈鹤琴先生主张幼儿的环境(自然的环境与社会的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系统的中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教师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为幼儿的科学探索素材,如皋乡土花木资源理应成为幼儿“亲自然”,学习科学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如皋乡土花木资源的巧妙利用有利于陶冶幼儿的高尚情操,有利于培养幼儿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发展幼儿对世界的认知能力,激发幼儿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有利于幼儿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
  二、利用乡土花木资源培养幼儿“亲自然”教育的探索
  如皋乡土花木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如皋乡土花木资源去激发幼儿“亲自然”、爱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以激发幼儿爱自然、爱家乡的情感。
  1.在幼儿园外引领幼儿开展参观访问的活动,让幼儿去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带领幼儿去参观幼儿园附近的“江苏花木世界”“华夏花卉”等花木市场,也可以带领幼儿去访问幼儿园附近的花木种植大户,或访问花木专业技术人才,让幼儿们通过参观访问体验感悟到花木既美化了家园,美化了环境,更增加了居民的收入。让幼儿们通过参观访问体验感悟到“如派”盆景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如派盆景历史悠久,造型与众不同,如派盆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幼儿通过参观访问让幼儿们知道如皋国际盆景艺术大师花汉民作为一名盆景大师,赋予植物生命与意义,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如皋盆景的盛誉,让幼儿们通过参观访问知道如皋有6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过大奖,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国花木之乡”如皋的无比热爱之情。
  2.在幼儿园内引领幼儿开展自主探索活动,让幼儿去亲近自然,热爱科学。乡土花木资源丰富,置身于“中国花木之乡”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乡土花木资源让幼儿去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鼓励幼儿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挑选花农们修剪下来的不同品种的花木的树枝、树皮、根、茎、叶、花等带到幼儿园,用这些花木资源去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比如,可以让幼儿们利用花农们修剪下来的树枝进行“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如可以用柳树枝制作各种小饰品,如柳枝花篮,用这些幼儿们亲自巧手制作的柳枝花篮去布置幼儿园科学探究区域的环境,也可以将这些经幼儿们双手制作的柳枝花篮作为“三八”妇女节送给妈妈的节日礼物或作为教师节送给教师的礼物等。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花农们修剪下来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花朵去装饰幼儿园的环境,绚丽多彩的花儿会将幼儿园环境装饰成一个“百花园”,还可以让幼儿们利用花农们提供的花草的种子,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提供的种植区域内进行种植。事实上,幼儿种植园地的活动本身就是让幼儿“亲自然”的一种最直接,最受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方式,幼儿们会开开心心、兴致勃勃地在种植区域内进行观察,当幼儿们自己种植的花草儿破土而出、发芽、开花、结果时,幼儿们无不感到新奇,对花儿的探究欲望会更加强烈,幼儿们在自主探究科学的过程中会及时地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理解。幼儿们可以利用图画的形式,可以利用文字的形式及时地记录对花儿成长情况的观察所得。幼儿们在这样的种植活动中获得了经验的增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获得了发展,同时,幼儿们的审美能力、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实现了幼儿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融通。
  3.家园合作,让幼儿去亲近自然,热爱科学。家庭是幼儿生命的摇篮,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让幼儿去亲近自然,热爱科学的“催化剂”。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及时的去观察家乡的花草树木,发现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情况,从而陶冶幼儿的情操,让幼儿去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家长可以带领幼儿进行一些小种植,如种植月季花、种植菊花等。让幼儿在小种植中去“亲近自然”,親近科学。幼儿园应力求与家长齐心协力,充分利用乡土花木资源让幼儿去亲近自然,亲近科学。事实上,家园合作是幼儿发展的需要,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园一致有利于促进幼儿“亲自然”行为的发生,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热情。
  三、结束语
  运用乡土花木资源开展幼儿“亲自然”教育是一项值得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充分认识到乡土花木资源对开展幼儿“亲自然”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式、策略、途径去运用乡土花木资源对幼儿进行“亲自然”的教育,以让幼儿提升认知,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接受到科学的启蒙教育,从而让幼儿走向自然,走向科学,以促进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过程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发展、沟通、互动、交往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发展、学习活动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技能与知识,更多的是使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合作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因此,中职语文课堂中应进行师生的有效互动。本人将进一步阐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意义及策略,旨在为以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职
【摘 要】  在众多高中作文问题中,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情感缺失,或者是情感表达的空洞与虚假比较普遍。缺乏真情实感是让文章缺少可读性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化解这个问题,在有效的作文教学的指导背景下,让学生可以写出更多具备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是很值得教师研究的教学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 作文 真情实感 缺失 问题 对策  即使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在习作上的各种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学生个人生活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和习作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反思当前的习作教学现状,发现很多教师习作教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导致当前的习作教学难以取得成效。为了提高初中教学水平,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一下初中习作素材“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初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点拨既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更是一种实现有效教与学的艺术,巧妙机智的点拨可以为学生的理解指点迷津,为感悟文本情感造阶搭梯,帮助学生突破理解
阅读是语文教师对高中生进行课程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怎样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的领悟,也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合理渗入情感教育。这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社会进步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
急性脑血管病(CVD)是目前对人类生存危协最大的三类疾病之一,它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近几年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有明显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在骨伤科各个阶段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作用。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
【摘 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求教师教导学生学习好语文,只有语文学习好,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加精彩。语文来源于生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运用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任务随之变得更加沉重。开放性教学的开展能够给予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优异的语文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导小学生学习语文时,应该利用好开放性教学。在此我将对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