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ini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成为社会进步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多个层次,首先要有创新的见解,能够从阅读文本当中,悟出不一样的观点。其次要有创新的创作能力,能够创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最后还需要有创新的审美能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我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培养创新能力的工作。比如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以《猴王出世》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放映一段美猴王的动画片,让学生被这些活动的画面所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想知道教师到底在卖些什么关子。而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要通过多媒体系统构建一个立体的课堂,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体验。就以《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教师不再对文本一段一段地分析,而是可以从文章内容出发利用多媒体系统引入多方面的素材,借助图片、视频,从视觉听觉触觉刺激学生,也让学生将实际的内容与文字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为后期培养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导学生全面地感悟
  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往往能够从文本中悟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道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的感悟,而不再是对一些枯燥的文本进行机械练习。就以《丑小鸭》的教学为例,这篇童话主要引导学生从丑小鸭的经历中读懂重要的人生哲理。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自然悟出的哲理也就不一样,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让学生全面地进行感悟,将其中隐含的哲理悟出来。教师再次通过多媒体系统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仿佛可以直接看到丑小鸭的经历一般。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感悟,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即使生长在鸭窝,但是它终究会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天鹅,所以能够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还有的学生会说:“从丑小鸭和其他小鸭的对话中可以听出,心灵美比外在美更加重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3.誘导学生积极地创作
  学生创新能力也体现在创作当中,那么教师要诱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创作,不断地丰富创新能力。就以《海上日出》的教训为例,这篇文章将海上日出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让学生仿佛有一种见字如见景的感觉。于是,教师可以以这样的写作手法为引导,要求学生将自己最难忘的一幅景象描写出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再受到限制,而是能够充分地展开想象,将自己最难忘的景象描写出来。为了让学生写出的文字具有生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营造一个生动的情境,学生在其中更好地思考,将那幅情景在脑海中展示,同时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能够用多种手法进行创作,有的学生在写日出时会这样写道:“太阳仿佛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缓慢地从妈妈的怀抱中爬出来。”这样的表达是极其具有灵性和创新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多方面诱导学生进行创作,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让学生在创作中提升了个人的创新能力。
  4.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
  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是很难实现的,教师要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平台。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读过的文章为模板进行剧本的编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纷纷展开想象,有的学生利用丑小鸭的童话故事,将它的结局彻底改写。利用多种手法,将这个故事当中的形象不断地丰满,同时设计更多曲折的情节,将故事的中心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丑小鸭的结局也更加具有多样性。还有的学生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进行剧本创作,在其中增添更多的角色,让整个故事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展开深入研究,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霞.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
  【2】谭文国,余兴莲,谭文凤.谈谈开展读书活动【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2(08)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师在教导小学生正确地掌握民族的知识和文化以及语言的知识和提升自我文学的素养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各种语言训练的过程当中有效地完成低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通过语文教学策略的相关形式,学会创设生活的语境。并使得学生逐步融入到语言的学习氛围过程中,抓住文本的重点,弥补想象力的缺陷,从而使学生不断向上发展,学会说话的技巧,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使得小学阶段
高血压目前存在着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要改变现状,合理、正确的使用降压药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世界的日益紧密联系,英语也成为了世界第一语言,也是社会检验人才的标准之一。所以我国教育十分重视英语教学,也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英语课程。而英语教学中设计非常多的
【摘 要】  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的框架,对提高幼儿歌唱活动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实践,对支架式教学在幼儿歌唱活动中的运用进行了具体研究。  【关键词】  幼儿园 支架式教学 歌唱活动  传统的幼儿歌唱活动,首先让幼儿听歌曲——围绕歌词提问——学唱,这种以教师的“教唱”和幼儿单纯的“学唱”为主的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幼儿对枯燥的反复唱毫无兴趣。而支架式的教学模式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侈4,内镜治疗组根据出血情况采用套扎止血、药物
【摘 要】  教学过程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发展、沟通、互动、交往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发展、学习活动的过程。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技能与知识,更多的是使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合作的关系。从而促使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因此,中职语文课堂中应进行师生的有效互动。本人将进一步阐述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互动的意义及策略,旨在为以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职
【摘 要】  在众多高中作文问题中,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情感缺失,或者是情感表达的空洞与虚假比较普遍。缺乏真情实感是让文章缺少可读性的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化解这个问题,在有效的作文教学的指导背景下,让学生可以写出更多具备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是很值得教师研究的教学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高中 作文 真情实感 缺失 问题 对策  即使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在习作上的各种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是学生个人生活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初中生的写作能力和习作教学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反思当前的习作教学现状,发现很多教师习作教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导致当前的习作教学难以取得成效。为了提高初中教学水平,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一下初中习作素材“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初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点拨既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更是一种实现有效教与学的艺术,巧妙机智的点拨可以为学生的理解指点迷津,为感悟文本情感造阶搭梯,帮助学生突破理解
阅读是语文教师对高中生进行课程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思考怎样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度的领悟,也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合理渗入情感教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