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逻辑理路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ik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我国深化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利益关切,进而扎根中国大地,密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实践以及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力求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话语博弈中赢得中国优势。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
  高等教育承担着创造科学知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现代化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等重大使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是高等教育治理的思想基础,是高等教育治理思想的语言化、学术化表达,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变迁的先导性条件,表现为由一定的高等教育治理规则、理念、方法等构成的符号化话语机制整体。随着我国不断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步伐,创新高等教育治理理念、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对于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尤为重要。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不仅要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体现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而且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和治理逻辑。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不仅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治理話语体系、如何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且也为在新时代继续提升高等教育治理国际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坚持人民至上,彰显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根本立场
  坚持人民至上,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使命和发展目标。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从本质上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就是人民的话语、大众的话语。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围绕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建构,把人民价值、人民利益作为具体性话语。
  第一,为人民代言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领导下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价值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坚持为人民服务,使高等教育事业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话语。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话语体系只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才能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与积极响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更是充分强调人文关怀,为人民代言,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谋划和创新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贯穿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的全过程,构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
  第二,回应人民关切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做出了重大判断,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美好向往正在逐步实现。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实质上是一个将人民性作为话语首要议题的实践过程。在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更要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宗旨,始终关切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多样需求。在话语思维和话语逻辑上秉持人民立场、凸显人民情怀,在话语方式和话语内容上回应人民关切,始终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构建生动丰富的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引导和回应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和美好向往。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价值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坚持“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始终把以人为本、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体系不仅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内涵相契合,而且也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演进逻辑的精准映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重视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肩负起为人民负责的使命担当,这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锚定了明确的行动方向和发展目标。在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更应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精准定位高等教育治理的价值坐标,遵循“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价值指引,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扎根中国大地,形塑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融汇了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历史经验、高等教育治理正在发生的变革和高等教育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话语集合,对于世界理解并认同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思想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生成话语内容,充分彰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优势。
  第一,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深刻阐释中国特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复兴离不开对本民族思想文明、传统文化的理性审视和自我超越。话语体系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彰显,更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完善的重要内生变量。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内含着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价值体系和发展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文化的外在表征和治理实践的综合反映。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型”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百年的努力探索和卓越发展,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设已从学习西方转向凸显本国特色,正在迈向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征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话语权也在国际舞台上更具优势。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新的历史坐标,只有扎根中国大地、立足本国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才能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形成自己的话语特色和话语优势。   第二,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诠释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从根本上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说服力还是取决于它所反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理论、制度体系的完善程度。”[2]因此,要提高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就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的思想理论和制度体系。一方面,要基于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前瞻性问题,对高等教育治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问题分析和经验总结,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理论、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支撑和理论贡献。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优秀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基于对相关理论研究对象和背景的深入理解进行话语语境转换和催生本土化发展,进而根据我国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充实能够有效服务于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体系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治理话语逻辑的制度体系和行动路径,为支撑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构建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
  第三,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彰显话语优势。话语体系作为一种思維形式、学术理念、制度设置和实践方法,是一个民族国家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形象认同的综合反映。[3]在党的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百年的变迁与发展,逐渐建立了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重点的高校内部领导体制,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的高校治理结构,开创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既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内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脉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质是立足中国国情,构建起符合中国高等教育特色和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学术化的话语空间和理论体系,同时揭示西方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及其实践的局限性,彰显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的话语优势。
   回应时代关切,推动国家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深刻变革
  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治理核心变革,确保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稳健发展。新时期,高等教育承担着前所未有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不竭动力。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应思考如何使高等教育治理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先行者,将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转化为国家发展的驱动力。
  第一,回应时代命题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是历史向度的判断,包含历史变迁中既往语境的变化与跨越。”[4]话语体系是一个历史性范畴,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特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面临的新形势做出的正确判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由此观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和创造高新知识的孕育地,更是建设创新强国的重要基础,更应找准自身发展的具体方位以应对时代之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高等教育治理应更加注重话语体系建设,从思维方式的深层逻辑厘清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的关键要素,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
  第二,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更加关注“治理”这一核心主题,不但把治理问题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且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行动纲领。“治理”话语主要从治国理政的主体结构及实践布局等方面对现代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更加契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5]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文件,指引新时代教育现代化迈向新征程。在国家政策文件指导下,高等教育从“体系”到“能力”层面的现代化治理路径逐渐清晰。从宏观层面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到微观层面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6],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探索从“管理”到“治理”的多元主体、多元模式、多元价值的治理体系变迁。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既要明确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也要破解和超越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中的固有难题和路径依赖。
  第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宏观治理体系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发展变革,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平衡治理体系的稳定性与动态性。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到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提出到2035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这表明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始终蕴含着对教育引领社会发展的长久期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实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实现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不仅是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而且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逻辑。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构建要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充分考虑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嵌入性。
   彰显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话语实践
  在全球竞争力体系中,高等教育治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教育治理国际话语权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我国参与高等教育全球治理,表达和践行中国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文化的生动表征。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更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国际话语权的内在要求。   第一,提高高等教育治理国际话语权是我国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重要前提。权力是话语运作的支配力量,话语体系一旦形成,“就能够通过渗透赋予权力、传递特定的价值观、形成特定的规制、构建特定的知识系统和价值体系,即为话语权。”[7]在某种程度上,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有能力决定社会舆论和事物发展的方向。延伸到国家层面,在国际舞台上扩大话语权不仅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占据优先地位,而且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引导国际舆论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同时,话语也是一种治理手段。一定的话语体系通过传播一定思想、理念、价值和政策等发挥话语的政治功能,提高话语的舆论主导力。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是高等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改革、重构的一个生成性过程,更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的生动表征。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是站在全球格局和视野上,与时俱进,及时审视和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国际话语权,为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创造一定的话语前提。
  第二,树立高等教育治理文化自信是我国参与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的力量源泉。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被赋予丰富的涵义,并在全球竞争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以中国理念引领世界同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为我国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中阐发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路径、价值理念、治理模式等提供了新的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也是树立高等教育治理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石。话语体系形成及其影响不仅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等综合竞争力密切相关,而且也是一国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因此,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要坚定高等教育文化自信,通过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权进一步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中彰显民族精神和发展理念。
  第三,传播中国话语是我国参与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的内在要求。“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国际制度安排,实质上是国家、国际组织等行为主体对高等教育利益进行权力博弈的过程和逻辑结果”[9],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也受到各成员国之间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等因素的影响。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而且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实践。在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过程中,既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思想性,在国际高等教育话语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又要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的误解和偏见,进而避免对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传播速度和接受程度的制约。此外,须通过参与制定全球高等教育治理规则,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贡献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凸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要更加注重提高高等教育中国话语的影响力,增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的传播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结语
  “语言流变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走向,折射着人们对事物认识和理解的不断深化。”[10]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治理制度,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为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石和理论基础。面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建设既要扎根本土,从民族文化、时代回应、现实基础和中国特色等诸多方面出发,形成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话语体系和言说理路;又要从国际视角来审视自身话语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汲取世界高等教育治理优秀成果,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治理话语的传播力,为争取全球高等教育治理话语权创造更大的机会。同时,通过创新新时代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话语体系,进一步彰显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本文系陕西师范大学2021年文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资助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11.
  [2]罗云,郭霄鹏.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价值、难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9(5):9-15.
  [3]张学文.重塑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话语逻辑[J].中国高教研究,2015(7):13-16, 24.
  [4]徐亚清,于水.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内涵阐释—基于话语理论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1):215-226.
  [5]罗永宽,齐娟.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百年建构与发展逻辑[J].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研究,2021(1):19-26,51.
  [6]王英杰.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评《董事、校长与教授:美国大学治理结构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2,34(2):85-87.
  [7]彭放,王诺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内在逻辑与提升策略[J].教育科学,2020,36(5):90-96.
  [8]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1).
  [9]段世飞,刘宝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目标、维度与权力博弈[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2):57-67.
  [10]邬大光.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与高等教育变革[J].教育研究,2008(2):39-42.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实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谱写了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丽史诗。百年历史篇章,中国告诉世界,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发展和成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篇章  在人类历史进程的这一百年中,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回顾历史,审视当今,展望未来,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百年历史篇章,
“皇土炒指”是烧制食品,材料主要用当地产的小糯米或黍米面加玉茭面和起来,加适量水,用力搋揉,擀成饼状、切成条入锅炒熟,即成“皇土炒指”。依口味区分,炒指主要有甜、咸两种,现在也有添加白面、鸡蛋和白糖的。制作工具  “皇土炒指”全赖于手工制作,所用器具简易。面食制作工具包括搋面盆、木制面案、擀杖、蒸笼、面刀。上火炒制工具有大铁锅、搅拌铲、笊篱。使用原料  小糯米 生产在太行山区的一种谷子,成熟后谷穗
“试问南岭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有许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愿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甚至生命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和发展事业的国际友人.马海德便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0年12月21日颁布第一部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开展党
前段时间,野生动物界最出圈的“明星”可能就是15头亚洲象,它们从西双版纳保护区一路向北,大摇大摆地行走着,多次上热搜、上直播,让人类哭笑不得。这群亚洲象很可能是在寻找新的栖息地。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在人类开垦种植的挤压下,亚洲象赖以生存的原始森林减少了4 000多平方千米。  这次事件也让我们意识到,地球除了人类以外,还有许多别的居民,人类是否过多地侵占了野生动物的空间?我们的建筑行为,是不是应该更
期刊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德技并修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有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予以保障。针对我国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相互割裂的现状,探讨将工匠精神之魂与劳动教育之能有机统整融合的“双融合育人”体系。在揭示“双融合育人”概念的基础上,阐释“双融合育人”的价值意蕴,构建“三心和合”的职业精神体系、“四能整合”的职业技能体系、“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通过“三心四能五结合”“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助力职业院校学生在“以德促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颁布的重要政策文件为线索,中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党领导全国高等教育的孕育阶段、由“集中统一”向“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转变阶段、“宏观管理,两级负责”阶段以及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探索阶段。每个阶段高等教育领导体制都始终坚持以党为领导核心,同时适时完善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方式,在遵循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基础之上改革和完
师生创作《在灿烂阳光下》主题视频,参与“唱支歌儿给党听”百万师生网络歌咏比赛,作品在学习强国APP、人民网重磅推出,带动全校师生以满腔热情“唱起来”。发挥专业优势创特色,在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学校举办“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版红色报纸展、“教育系统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影像、海报展”“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主题动漫展”等展览,结合学科特色展示建黨百年辉煌成果,唱响爱党爱国主
期刊
以首善标准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等工作,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师生群众服务的实际行动。学校领导分别开展十一项专题调研,研究梳理若干项学校改革发展重大难题,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举办“十四五”规划专家论证会,科学谋划学校事业发展;实地巡查校园,召开座谈会听取师生意见,制定“为师生办实事”任务清单,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