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探究性学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i900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语文教师转变角色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干下去,所以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很关键的。
  2.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等。
  3.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过去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这样做的最大危害是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个性;语文探究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体,在他们主动吸收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
  4.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5.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探究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流,放弃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3)加强教学评估。
  6.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探究性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活动的时间、空间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任务。
  下面以提问的教学模式解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支撑,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在大班化教学的情况下,受教学进度的约束,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留给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思考的机会就更少了。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
  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的,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鼓励和指导自学,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
  自学往往是由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见识,发展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显示灵性,展现个性,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
  提问时要注意学习的思路,思路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正确流畅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当学生思路不畅时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
  整体引导学生谈论交流,以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可进行回归课题提问,发散思维提问,以文悟道提问等,以便回到整体,获取对整篇课文全面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围绕这一程序进行疏导,课堂教学就会不仅思路清晰系统性强,而且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阅读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了一定困境,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及发展给予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改革 发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知识积累,还能帮助
【摘要】“语塞”,是指考生见到作文题后,一时无从下手,长时间找不到突破口;或是写了一半左右就写不下去,无法深入,只能扯上几句,匆匆收笔。克服“语塞”的对策: 1.审题求准2.提问求深。3.例证求实。4. 换点求透。5. 逆向求新。  【关键词】语塞 审题 提问 例证 换点 逆向  考场作文有其特殊性,考生受时间、空间限制,加上心情紧张,很难有平时行文从容的心态。不少考生常常没有时间拟写草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制度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也逐渐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农村金融制度不断变革过程中,农村金融问题尤其是基层“融资难
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存在形式,也是作者表达认识与感受的媒介和手段。因此,语文心理素质要从文章的语言文字入手,结合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阅读训练,注重观点、思想、感情的潜移默化,以情动人。以《最后一次讲演》一文为例,这篇讲演辞激昂慷慨,爱憎分明,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高尚品质和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和胜利充满信心的坚定态度。教师在讲读这篇文章时,要结合讲演辞本身的特点,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艺术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科目,课内阅读不可或缺,但真正源泉来自于课外。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人人认为,小学生的阅历和理解能力都不够,课外阅读只要配合教材就
期刊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充分表明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旅游文化产业被誉为新世纪的“阳光产业”,是环保、低碳产业,因对宏观经济的拉动效果日益明显,其经济地位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其
期刊
阅读是人类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但长期以来在我国,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对范文的讲解与训练。教师用琐碎分析课文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用不变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的不同见解,忽视学生主体的积极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了他们潜能的发展,这样必然会导致阅读效率低下。近几年来,本人在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效益方面做了些探讨,现总结如下:一、精心设计课前导
期刊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日益频繁,但是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贫困、教育落后,造成新疆和内地的差异越来越大。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占据总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