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英语阅读课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yue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英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也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各类考试中阅读题必不可少。这种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想达到这个标准必须改正不良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高中英语教学逐渐由重知识教育转化为重运用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强调能懂会说的学习效果。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因此如何指导学生上好阅读课对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上好英语阅读课,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步来实现:
  
  一、课前预习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预习任务,包括完成基本的词语拼写,理解其词性及大意,然后尽可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预习,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使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导入
  
  我认为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新课的导入是否成功是关键。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话题进行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鸣,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创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
  
  三、泛读(第一遍阅读)
  
  在学习文章之初,通过fast reading,可以使学生对文章大意有初步的了解,整体把握文章,并根据文章中的关键信息找出文章主旨,能够回答出关于文章的what, when, who, how, why 等初步的几个问题。重要的知识点、词、句划线,以便课堂学习和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文章作到整体把握。常见有的学生阅读时总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
  成组视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试比较: (1)Do/you/read/word/by/word?(目光停顿6次)
   (2)Can you read/phrase by phrase?(目光停2次)
  其次,阅读时不要把目光停在第一个词上,而应停在第二个词上;用两眼余光看这个词两侧的词。眼睛不要盯在单个的词上,要高一些,映入眼帘的便是词组而不是单个的词。
  
  四、精读(第二遍阅读)
  
  精读课文是阅读课的主体,也是阅读课的中心任务。在fast reading之后,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第二遍阅读是学生细致把握文章内容和知识的关键。在精读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可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或小组之间的互相问答来解决文中出现的知识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而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可以让学生在对整个语篇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回答三到五个问题。同时找出重点词汇,理解并运用。由输入到输出,关键在于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对于关键词的重点掌握及运用是知识输出的资本。概括文章,复述大意,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形成完整印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大意,是学习后的成果展示。先给文章分段,并找出关键句或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意思。最后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短语造句,或编一个故事,在运用中掌握这些新词。
  
  五、大力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是过去任何一种传媒无法比拟的,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从而改变了学生怕上阅读课的通病。
  总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为原则,注重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的把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阅读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个人有自己的培养观点和策略,我觉得有几个必须注意的地方:1.不能流于形式,对一篇文章草草了事,或者只把它作为一种学基础词句的载体,这样有所浪费。2.大胆放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各项任务,包括语言点的解析归纳,教师不能过多地代学生做事。3.任务要求切合学生年级和水平程度,让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实实在在的成功感是这种教学活动能长期坚持的保障。4.能力培养是最大目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注意应当把能力培养放在比知识积累更高的层面上。
   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方法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实的基础搭配良好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骨架,互助互进,相辅相成。全面发展,体现教育的意义。
其他文献
地理教学使我经历了由陌生——茫然——新奇——喜欢到探究这样的心理路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几点可行方法:    一、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知识作为学习过程的载体,在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其所学科目没有兴趣,再有本事的教师也无能为
期刊
一些学生由于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写作文是要么胡编乱造,敷衍了事;要么绞尽脑汁,写上寥寥数笔,应付差事;好像写作文是为了老师。面对他们交上的“佳作”,我们应如何批改呢?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有些教师批改作文时,一看到学困生的作文就头疼,于是先将其搁置一边,待到最后再草草的批改几句,或者干脆写上“不合格”几个字就此搁笔。面对这样的批改,这些学生是
期刊
中学地理课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地理学科的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取得素质教育最佳效果,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强化目标教学意识,以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目标实践    目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目标的直接指向作用下,双向交流的教与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以
期刊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如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等。这些新模式提倡在教学当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勤动手、多动脑,自主完成学习。既然如此,学生活动也就成为课堂上最常见的环节。但课堂活动的安排又有很多讲究,把握不好,就会陷入教学误区,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下面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实例就课堂活动安排当中常见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期刊
摘要: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优化教学过程,并且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重视学生物理素质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教师 物理 素质 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学方法和思路,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手段,正确指导学生各种技能的完善与发展,包括: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加深问题理解;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道理;利用多种形式,组织第二课堂;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 化学教学 手段 指导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实施这项工程的主战场是教学过程
期刊
现代数学课程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应使每个人都获得适应其自身需要和发展水平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而班级中的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教师的教适应不同学生的学,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也应该
期刊
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说错”教学法能有效地落实这两点。我现在担任了两个班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这两个班级的学生通过说错教学法,成绩较其他各班的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大大增强。下面就谈谈我的点滴做法,以供参考。    一、允许学生出错    做作业是为了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培养专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正在社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专业实训教学的要求,提出了对实训教学的五个思考,探讨电工专业实训教学发展改革的问题,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电工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实训教学 半工半读 职业技能 产教结合    一、实训教学要有针对性    专业能力指的是专门的技能和专业的知识,它是一个社会人能够获得工
期刊
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新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元文化的冲撞,需要更多的全面发展的新人。我们的美术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在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以绘画技法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把学习、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与美术欣赏、创造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接受艺术观念、设计意识的教育以及陶冶情操的过程统一起来。人的创造才能如何,既显示着人的素质,又表现着他们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