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时下英语词典的选择和使用情况调查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词典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为了了解现今不同阶段的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词典使用情况,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就词典的选择、使用目的、使用策略对不同学习阶段的212名英语专业方向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定量考察。通过对比发现,各阶段英语专业学生在词典使用上存在差异,而各组的词典选择大致趋同。文章简要分析了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希望对词典编纂者、英语教师及英语学习者对词典的编纂、推荐及选择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词典使用 定量分析 英语专业 差异性
  一、 引言
  词典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英语词典,其中不仅包括不少从英语国家引进的优质词典,我国自行编写的多种英汉、汉英词典及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性英语词典,还出现了许多手持式电子词典和在线词典(如有道词典、金山词霸等)。在英语词典种类增多的同时,也给学习者在词典选择上带来了一些麻烦。如何选择一部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词典,成了许多英语学习者的困惑。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一部合适的英语词典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明确要求,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的学生要能熟练地使用各种英汉词典和部分英英词典,而达到专业八级水平的学生则要能独立使用各类工具书和参考书。由此可见,学生在不同英语学习阶段时,要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词典。
  同时,正如Cowie(1999)在English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 A History中所指出,“学习者对词典的期待值与他们真正使用词典的能力却形成巨大反差”。老师在词典的推荐上也可能难以完全考虑到学生对词典的使用能力。实际上,学生对英语词典的选择存在许多问题,如陈玉珍(2007)指出,“学生的词典意识淡薄,很多时候懒得去查词典;词典使用技能不尽如人意,未能充分利用词典提供的丰富信息;不会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义项;偏好电子词典,满足于简单查阅意义或对应词;不愿意或不會使用英英词典;常购买并不适合他们水平的词典,等等”。
  二、 研究问题和方法
  国内学者(郎建国,李晋2003;陈玉珍2007;范明春2007;史耕山,陈国华2007;钱建成2011)对于词典使用的研究,一般以本科生整体为对象,尚缺乏对各个学习阶段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词典使用差异分析,并且这些研究多数是描述性(非实验性)研究,数据统计方法也大多集中在描述性统计方面(百分比、集中趋势等),而较少使用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因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设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并采用属于非参数检验的卡方检验等方法,对这些学生的词典使用情况进行样本内和样本间的差异分析。
  研究中的数据采集采取网络问卷调查方式,主要调查以下问题: (1) 目前学生最常用的词典有哪些?(2) 目前学生查询词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 目前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词典的选择和使用策略上是否存在差异性?其原因是什么?
  调查对象为各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生分为低年级组(大一、大二)和高年级组(大三、大四);共回收调查问卷212份,其中研究生101份,本科低年级组60份,本科高年级组51份。本次统计问卷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所选词典的种类和使用频率
  史耕山和陈国华(2007)的调查显示,英语专业学生普遍选择的是英汉双解词典,几乎已经达到普及的程度,其使用者占调查总人数的87.5%;紧随其后的是电子词典(49.4%)和英汉词典(43.2%)。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已有很大变化,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线词典在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使用率(69.34%),已经远远超过英汉双解词典(13.21%)和电子词典(9.43%)。由于智能手机在这些年的普及,各种在线词典也层出不穷,比较有名的有“有道词典”“金山词霸”等。这些词典近年来由于购入了各类权威词典的电子版,正逐渐被广大英语学习者所接受,而且其所具备的联网搜索功能,很大程度上又帮助了学习者对词汇的理解,再加上其原有的快速、便捷的特点,都加快了其取代其他类型词典的步伐。
  英汉双解词典由于其权威性,仍旧是英语学习者在纸质词典中的首选。此外,调查对象中无一人使用汉英词典。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来自在线词典的冲击,在线词典现今能够完全覆盖汉英词典的功能;其次,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所掌握的词汇量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相比要高一些,因此在英语词汇的运用方面更为灵活,这使得他们对于汉英词典的依赖性并不像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那么强。对于英英词典(5.66%),也有部分同学使用,英英词典虽然理解起来没有母语词典那么容易,但其独有的单语境解释能让学习者更精确地理解词意,并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地使用。
  在词典的使用频率上,有大约67.92%的同学经常使用词典,19.34%的同学有时使用,选择一般和偶尔的则分别占6.6%和6.13%。这表明,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其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查词典是司空见惯的。对于各类词典的使用频率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研究生比本科生使用词典更为频繁。此外,由于在线词典和电子词典使用起来快捷方便,因此,使用这两类词典的频率相对其他纸质词典要高出很多。就英英词典来说,所得结果与史耕山和陈国华(2007)的调查大体一致,即随着学习程度的提高,学生开始更频繁地使用英英词典。但是本次调查也发现,研究生使用英英词典的频率却低于本科生,这可能是由于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已经到达一定程度,能够根据英汉词典给出的解释进行合理推测。
  (二) 查阅词典的主要目的   为了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会查阅词典,问卷列举了五个词典使用目的,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见,英语专业学生为了查生词而使用词典的比例(91.51%)要远远领先于其他目的。由于此问题是可多选的,将问卷中该题目各选项的选择频数进行个案加权之后获得的卡方检验结果为χ2=162.751,p<0.001,其在0.001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进一步说明了查生词是学生使用词典的主要目的。其次,从样本内部来看,将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样本交叉分析得到卡方检验结果为χ2=2.098,p=0.718,远远大于0.05,说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在本科生内部,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样本交叉分析卡方检验结果为χ2=2.062,p=0.724,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各阶段英语专业学生查词典的目的基本趋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词典收词要尽量广泛,以满足语言学习者查阅生词的需要,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读音、搭配和用法的说明,以及提供一些合理的翻译建议。
  (三) 词典的选择和使用策略
  现今市场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词典,学习者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挑选。电子词典、在线词典等虽然在普及率上十分强势,“吞噬”了许多纸质词典的市场,但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们显然也意识到这些词典与传统纸质词典相比所存在的不足,不能充分满足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所以英语专业学生仍然会选择使用纸质词典,并备有至少一部适合自己使用的词典。本次调查列出了若干市场上较为权威的中外英语词典,让学生选择自己曾经使用过的词典和最适合自己使用的词典。调查结果如表4、表5所示。
  由表4可知,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曾经使用过调查问卷中所列出的词典,而且他们所使用的词典也几乎都在列出的这些词典范围内(范围外的仅4.25%)。从使用人数来看,有91.98%的英语专业学生都使用过《牛津高阶》,而且58.49%的学生认为该词典最适合自己。有超过30%的学生使用过《英汉大》(50%)、《柯林斯高阶》(48.58%)、《朗文当代》(36.32%)。只有不足20%的学生使用过《剑桥高阶》(15.57%)、《麦克米伦高阶》(6.6%)和《美林韦氏》(8.96%)。
  各组内部卡方检验结果和组间交叉样本分析卡方检验结果见表6。
  综合表4、表5、表6可以看出,同一层次的英语专业学生在使用过的词典和认为最适合自己的词典这两个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为0.000。同时,各个层次的英语专业学生在使用过的词典和认为最适合自己的词典这两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本科生与研究生在使用过的词典方面略有差异,p值为0.053,接近衡量标准0.050。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各个学习阶段的英语专业学生在词典的使用和判断是否适用方面均不存在差异,且共同选择的前三名都为《牛津高阶》《柯林斯高阶》和《英汉大》。
  表7是各阶段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词典的使用策略。由表中数据可知,学生在查词典的时候,大部分人(40.09%)会看完所有义项,有33.96%的学生只看前几个义项。
  为了进一步探究各学习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查词策略是否存在差异性,研究使用了ANOVA方差分析。用SPSS软件得到的该样本QQ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总体样本近似符合正态分布,随之进行方差分析,做出假设: 原假设H0: μ1=μ2=μ3,即不同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词典使用策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备择假设H1: μ1≠μ2≠μ3,即不同阶段英语专业学生的词典使用策略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F值(组间均方差和组内均方差之比)为1.897,而在α=0.05,自由度df1=2,df2=209的情况下,查表得到关键值约为3.89。测得的F值小于关键值,可以接受原假设,即断定各阶段英语专业学习者词典使用策略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钱建成(2011)对英语词典使用策略的调查结果一致。此外,对每个阶段内学生的卡方检验结果p均值为0.000,也就是说,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使用词典时,总是会看完所有义项或只看前几个义项,只有少部分人会只看第一个义项、记下汉语义项或是查完后将生词记录到笔记本上。结合前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猜想,是否《牛津高阶》《柯林斯高阶》和《英汉大》的编纂方式,相较其他词典,更符合学生们使用词典的实际情况。
  四、 结语
  首先,在词典的选择方面,现如今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和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大的不同。为了方便快捷、提高学习效率,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电子词典和在线词典,使得电子词典成为学生们使用最多的词典。而电子词典和在线词典的生产商也在逐渐吸取纸质词典的优点,开始逐渐购入各大权威词典的电子版,例如卡西欧电子词典,已经购入包括《牛津高阶》《英汉大》《柯林斯高阶》《朗文当代》等权威词典的版权,并将其电子化,既做到了方便快捷,同时又保留了纸质词典的优势。对于在线词典,有道词典购入像《柯林斯高阶》《21世纪英汉大词典》等权威词典,但是由于其是基于搜索引擎的在线词典,查询结果有时会五花八门,缺乏权威性和正确性,需要学习者基于自身的学习水平进行判断,不适合初级的语言学习者使用。
  再者,本次调查发现,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无论是在词典的选择、使用词典的目的、适用的词典和词典使用的策略等各个方面都几乎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各学习阶段内部对词典的使用目的、适用的词典以及词典的使用策略方面选择都趋同,这说明了学生对词典的选择仍旧存在一定的趋同性,且对于各个词典的特点和用途的了解或许还不够。综合调查结果来看,各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大多使用词典查生词,并会看完所有义项,基于这一特点,词典编纂者应当不断扩充词典的收词量,同时又要尽可能全面、清晰地罗列每个词的所有词义,并将其按照意义的常用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这样一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词典使用者的查词效率。学生们选择词典的前三名《牛津高阶》《柯林斯高阶》和《英汉大》大体上符合这一标准,但是其中《柯林斯高阶》将单词的词义用带有该词的定义性语句表达出来,既解释了意思,又说明了用法,但显然对使用者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英语水平推荐适合他们的、能够促进他们英语学习的词典。例如,向初学者或者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推荐《牛津高階》《英汉大》等义项特别明晰的词典,便于初学者找到适合的词义,理解阅读材料,积累词汇。而引导学习程度稍高的学生去接触一些专门性质的词典,如《柯林斯高阶》《美林韦氏》等,前者能够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及辨析各个词的不同用法,后者则让学习者扩大专业领域的词汇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词汇的基础。此外,由于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学生遇到生词的第一反应就是拿出便携式智能设备进行联网查询,由于目前的在线词典提供的词义、例句等都有限,且大多基于母语非英语者的网络语料,这就很容易让学习者学到一些不“地道”甚至是不正确的表达。因此,词典编纂者也应当不断加强权威词典的电子化进程,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通过最便捷、准确的方式进行语言的学习。
  最后,很多词典虽然历史悠久、出版社权威,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习者,为了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学习者自身应当将词典的权威性和是否适合自己的学习阶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权衡,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出真正有助于自己学习的词典。
  附 注
  [1]本次调查中无人选择汉英词典,故此无数据。
  [2]调查对象选择“其他”词典的人数过少,几乎没有分析意义,为缩减篇幅而略去。
  参考文献
  1. 陈玉珍.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学习词典情况的调查分析.辞书研究,2007(2).
  2. 范明春.高校非英语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差异.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5).
  3.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 何家宁,张文忠.中国英语学生词典使用定量实证研究数据收集与统计方法现状分析.现代外语,2009(1).
  5. 郎建国,李晋.英语学习词典使用情况调查与思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
  6. 钱建成.英语专业学生词典使用策略调查.外国语文,2011(4).
  7. 史耕山,陈国华.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词典使用情况调查.外语研究,2007(1).
  8. Cowie A P. English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 A Histo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9: 197-198.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汉语语义分类成果丰硕。《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苏新春主编)是当前词汇分类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其特点在于以语文词为材料建立分类框架,并贯彻了以义为纲的原则。整部词典以“义”为分类对象和分类依据,注重义类划分的层级性与逻辑性、义类排列的有序性与文化性、类名提取的概括性与典型性。文章从材料、内容、结构角度等方面介绍其编纂特色,讨论该词典在词汇学习、语言教学、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其不足之处
期刊
摘 要 大型辞书的编纂投入人力多,耗时长,对社会、读者的影响也较大,编纂过程也非常艰辛。大型成语辞书是大型语文类辞书的重要类型,它的整体设计、收词立目、注音释义、书证检索等都有自身的特点,在编写中必须尊重辞书编纂规律,力求在同类书中有所创新和提高。《新华成语大词典》的编纂实践积累了语料、立目、注音、释义、书证等一些大型语文类辞书的经验,也留有遗憾。文章对编纂过程中的一些做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
期刊
《汉语大词典》“戴目”条下注曰:“犹侧目。戴,通‘载’。”并引杨树达先生(1955)《汉书管窥》对《汉书·贾山传》“戴目而视”的解释:“‘戴’、‘载’通用;‘载’、‘则’亦通用,‘戴目’即侧目也。”杨树达先生(2007)又说:“戴目当求之于声,不当求之于形,盖戴目即侧目也。”  今按:杨树达先生认为“戴”“侧”辗转通假,较为迂回,而且古书未见“戴”“侧”通借之他例者;“戴目”当解释为“眼瞳上翻而视
期刊
一、引 言  杨琳(2010)《古汉语外来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文,对古汉语中外来词与固有词的辨识提出了中肯的看法。杨氏指出,古汉语中的外来词与汉语固有词汇的辨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认为,目前学者们根据汉外音义大致相当来判定是否为外来词的辨认方法很不完善,因为它不能排除不同语言中两个词音义的偶然相同相近。  本人非常赞同杨先生的意见,但对其所认为的“‘泊’与park没有借贷关系”一说,却有着不同
期刊
摘要《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教育专业百科全书。文章从全书的编纂背景、框架设计、选条立目、编纂体例、检索系统和附录等方面分析了全书的编纂特色和编纂价值,呈现了全书的学术性、知识性、时代性、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同时选取在国际教育界中几部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百科全书,就中外教育百科全书的编纂视角做了一些比较分析,以期相互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编纂特色中外教育百科全书编纂视
期刊
摘 要 文章基于知识组织理论,提出了术语词典知识表示的基本模型,作为术语词典编纂系统的知识框架。对术语词典辅助编纂的系统架构进行设计,分解为三个核心功能模块,将基于语料库的术语计算、数据可视化、用户交互模块紧密结合,直接服务于术语词典的编纂,提高知识生产效率。  关键词 术语词典 知识组织 用户交互 术语计算 数字出版  一、引 言  术语词典是面向专业领域提供知识服务的重要工具。然而,现有术语词
期刊
摘要文章以《牛津英语词典》编纂为例,回顾了20世纪英语词典学的发展,凸显了其第一版在创立编纂范式、编纂原则、经典特征中的奠基性贡献。20世纪英语词典编纂,主要是沿着“线性”路径发展的,即词典设计特征在不断丰富、完善和精准化。发展动因,一是语言学研究的突飞猛进,如《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语音描写对国际音标的采纳、语义描写对“世界英语”的涵盖;二是语言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世纪之交的英语词典学革命
期刊
摘 要 为词典设置形象、合理、适恰的插图是当代词典编纂的新趋势,词典插图的研究不应囿于就插图而研究插图的宏观理论分析,还应从艺术学、语言学、词典学等不同视角进行多维度、有针对性地系统分析,进而从深层挖掘出不同视角下词典插图配置中的独特要求。同时,插图属于整个词典结构系统中的子系统,不同视角的划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照应、彼此协调统一的。  关键词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 插图配置 艺术学 语言学 词典学
期刊
摘要学习型词典的研编创新离不开词典“设计特征”的研究。英语单语学习型词典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功已深刻印证了这一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关英汉学习型词典设计特征的全面系统研究尚不多见。文章以设计特征为分析视角,从历时维度爬梳了英汉学习型词典在现代中国语境下的发展历程,并对其中的得与失加以反思,期冀引发学界同行对学习型词典设计特征研究的深度关注。  关键词英汉学习型词典回顾与反思设计特征视角  一
期刊
摘要在《计算词典学与新型词典》的基础上,《计算词典学》对近十年来国内外计算词典学领域中的学术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展示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词典学研究、辞书编纂和电子词典出版的新发展、新理论和新成果。《计算词典学》可读性强,在丰富和完善计算词典学理论框架上取得了进步,对我国辞书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虽然还有疏漏不足之处,但白璧微瑕,仍不失为一部为时代而唱的力作。  关键词计算词典学新型词典电子词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