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珍贵的是什么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S大的两个学影视的小师妹,为了完成毕业的作业,扛着摄影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逮人就问:能不能告诉我,你认为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这种拍纪录片的状态。被采访的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摄影机,脸上的表情没有来得及调整,伪善的外衣也没有来得及穿上,便被硬生生地记录下来。但正是这样原生态的采访,让我们接近了问题最真实最本真的答案。
  采访几乎涉及了奔走在北京的每一个群体,晨练的老人,匆忙行走的自领,晒太阳的流浪艺人,等待朋友的街头小痞,孤单的清洁工人,着制服的广场士兵,旅游的老外,一本正经的官员,卖盗版碟的小贩,形形色色的人,在突兀的问题面前,给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一个毫无心机也对世界认识混沌一片的小孩子,他很羞涩地指指脖子里的红领巾,说,今天我人队啦,这就是我最珍贵的。而更小的一个女孩,则努力地歪头想了片刻,摇摇头,诚实地说不知道。
  相对于孩子的认真,大人则世俗功利得多。有夹皮包的男人,边快步疾走边头也不同地说。没空跟你们闲聊,我最珍贵的,就是时间。有打扮精致艳丽的女人,对于提问的人,看也不看一眼,便一阵风似的走过。有天生戒备的中年女人,上下扫视一遍,反问两个师妹究竟是做什么的。待费一番口舌解释是完成一份作业,才淡漠回答问题,说,最珍贵的当然是能够挣钱的能力。而有些疲惫的抱孩子的女人。几乎是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最珍贵的,当然是结婚后的自由,没有哪个女人不向往呢。一个在天桥旁吹箫乞讨的残疾人,指指自己的乐器。说。最珍贵的,就是我的乐器,还有,能在冬天没有风的太阳下在这里唱歌。天安门广场上站岗的质朴士兵,回答问题时眼神依旧直视前方,说,我最珍贵的,就是军帽上的徽章。我戴上它,就有了责任。已经退休的一个70多岁的看孙子的老人,用年轻人不习惯的虔诚,说,最珍贵的,是还能为国家贡献点余热。
  也有很多让人心生感动的答案。一个打扮另类的街头小痞,叼烟站在街头等他的朋友。面对摄像机,他有几秒钟的诧异,随即因为问题,表情显出难得的单纯,看得出装扮嘻哈的他,其实还是个了无城府的孩子,他很小心地说出自己最珍贵的,是约请的朋友都能来,因为,今天是他18岁的生日。一个正在与家人沉默会面的囚犯,则视线躲闪地回答,最珍贵的,是出事之前,和家人在一起团聚的日子。虽然每天都千篇一律似的单调乏味,但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每一秒钟都那么美好。而一对牵手散步的老人。两个人的答案。竟是一模一样,在他们心里,最珍贵的,就是还有时间,能够牵着对方的手散步。
  摄影机记录的,不只是答案,从中亦可以看出人在匆忙的行走中,各自的心态。但,还好,大多数的人。没有拒绝两个师妹的问题,尽管镜头前的人,毫不掩饰原生态的生存状态:焦虑,审视,怀疑,不屑,冷淡,或者如孩子似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了无戒备;但正因为如此,这些答案,反而具备了一般采访所没有的打动人心的原始朴质的力量。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在一片喧嚣繁华中,于拐角处不显眼的地方,开书店的男人。朴实地站在柜台后面,笑着说,他最珍费的,就是自己这几年努力攒钱的结果,是今天终于有机会,开了这一家小小的书店。这是一个在生活的艰难打拼里,依然怀着理想的男人,他的素朴如一朵风雨中摇摆的野花的理想,让他的答案,显得如此的真实且动人。
  真的像有位老人说的,拥有理想,才是最珍贵的。这不是一个我们在小学作文里,常说的空洞矫情的词汇。有了它,我们才有了活下去的无穷尽的动力,尽管,很多的时候,我们像忽视空气的存在一样的,将它忽略掉。
  最珍贵的东西,真的是我们生命中的空气,而此刻。你有没有将它想起?
  
  编辑 姚 晟
其他文献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个性单纯、善良又有些迷糊的小镇姑娘小松奈奈为了与在东京一所美术大学学习的久别的恋人相聚,兴高采烈地踏上去东京的列车。自小父母双亡的大崎娜娜是业余摇滚乐团的歌手,在20岁生日那天她给自己买了一份礼物——去东京的单程火车票,去那里找寻自己的梦想。就这样,两个日文发音都是“NANA”的女孩在火车上相遇了。借由命运的牵引,让这两个性格截然相反,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轨迹的女孩有了交集,且携
期刊
甜味是人体能够感知且十分喜爱的,所以“甜”字经常在一些令人向往的词句中扮演角色,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有“甜甜蜜蜜”、“吃到甜头”等。谁都知道,甜最本质的意义,是一种味道。那么,又是什么制造了这种味道呢?也许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是糖。这样的答案不算错,却不尽然。比如说我们最为熟悉的糖精,它压根儿就不是什么“糖”,并且吃进去之后还不能被消化吸收,很有点吃了也白吃的意思。  在自然界中,为人类带来甜味的最经典
期刊
有才的人,什么时候都会被人称赞,受人敬仰。就在当今,小品中说的“你太有才了”,也成为年度流行语而广为传播。  最有才的当属曹植的“八斗之才”。因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经说:曹植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推重。后人因此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唐李商隐《可叹》中说:“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唐徐夤在《献内翰杨侍郎》中言:“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最可悲的是江淹的
期刊
商王朝最powerful的君主是“武丁”,武丁喜欢祭祀。  武丁把上帝当成了他的优质客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经常在甲骨上刻下文字,询问上帝这会儿饿不饿。如果饿,请问想吃什么牲口,是想把牲口烧了吃还是喝血吃,一顿吃多少牲口,吃肉的时候要不要喝酒,当然,上帝的胃口很刁,武丁要用白牛、白羊、白犬、白豕作为牺牲给上帝(上帝也讲究个色、形、味儿)。  当时有“上帝”吗?上帝完全是一个国产的词,在商代甲骨文
期刊
若干年以来,荷兰足球成名球星无数,却无法成就一支和球星等级相当的球队,天才的悲哀以及历史的宿命,无疑给荷兰足球写下浓重的篇章。荷兰足球历史上最大的腕儿自然是英俊小生克鲁伊夫。只可惜当年影像资料相当缺乏,不过后来有冰王子博格坎普也可以告慰橙衣兵团了。  就时间来说,博格坎普并不算马上跟随在克鲁伊夫之后。博格坎普之前的三剑客披靡整个欧洲,只是三剑客只能集体成事自然少了些许个人英雄主义的威风,更加重要的
期刊
北非、西亚和中东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一种野性的风俗——某男子若要加入该部落。必须要有茂盛的胡子,否则就绕部落首领的帐篷裸奔三圈。这充分体现了原始民族与胡子的密切关系。  人类进化至今,原本灵长类动物身体上浓密的体毛已经大面积褪去了。但是胡子仍然没有从男人们的脸上消失,这是为什么呢?目前还真是个谜。  古代的苏美尔,男子几乎个个都是美髯公;巴比伦的男子,从耳根往下留有锐刀似的胡须;而阿西里
期刊
闪电也可以有化石吗?闪电又不会像恐龙那样被埋上很久,闪电“哗”的一下子就消失了……别急,闪电不光可以留下“化石”,还会讲故事呢!  闪电拥有神奇的能量。一个闪电就可以把空气加热到30000摄氏度,这可是太阳表面温度的5倍。闪电可以吓到宠物和小孩子,引燃大火,摧毁树林。甚至还可以杀人!但是,闪电的能量还可以制造玻璃你就不一定知道了吧?  一片闪电掠过,忽而停留下来,击中某处的沙土或岩石,透明的闪电熔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石史》,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在煤的形成过程中,植物是绝对的主角。当地球处于不同地质年代,随着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这些植物在相应的
期刊
[投名状]    什么是投名状?从字面看是投递一份说明文件。但是这个文件不是纸笔写就的,文书就是人头。《水浒传》中写王伦要求林冲入伙,就要下山去杀一个人,把头献给头领,这样一来大家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了,就没疑心了,这就是投名状。  用现在的话来说,投名状,就是加入不正当组织的敲门砖。    [结拜与兄弟]    投名状之后紧接着的步骤就是结拜了——结拜时的誓言比较直白地表达了诸如让神鬼作证之类的意
期刊
这是一个由死神记叙的发生在二战中欧洲的汉密尔街的关于一个偷书贼的故事。哦,忘了说了“汉密尔”在德文中有天堂的意思。  这个故事不仅关注了在战争年代受迫害的犹太人。而且把更多的关注放到了同样遭受苦难的德国平民身上。我们惯于在有关二战的文艺作品中看到受迫害的犹太人,而对同样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德国平民则触碰较少,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群体,在政策和人性之间犹豫徘徊,没有对抗权成的勇气,却保留着基本的善良与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