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腹经纶的闪电化石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闪电也可以有化石吗?闪电又不会像恐龙那样被埋上很久,闪电“哗”的一下子就消失了……别急,闪电不光可以留下“化石”,还会讲故事呢!
  闪电拥有神奇的能量。一个闪电就可以把空气加热到30000摄氏度,这可是太阳表面温度的5倍。闪电可以吓到宠物和小孩子,引燃大火,摧毁树林。甚至还可以杀人!但是,闪电的能量还可以制造玻璃你就不一定知道了吧?
  一片闪电掠过,忽而停留下来,击中某处的沙土或岩石,透明的闪电熔岩形成了。在自然界中,闪电熔岩的生成相当罕见。在闪电的高能量作用下,被击中的沙土或岩石熔解,这种溶解了的物质又与其他物质结合,就形成了一块块叫做“闪电熔岩”的玻璃体。
  2003年的一天,随着一声骇人的雷响,闪电过后,北京顺义县境内的潮白河沙滩附近的高压线被击断,周围顿时一片漆黑。赶来抢修的几名电工,在出事地点发现高压线被截去2米多长,它的正下方有一个隆起半米高的沙滩,扒开看时,竟是一块高约30厘米树根状的奇石。经地质大学、科大等单位30多位教授近两年的研究、鉴定、分析,最后断定:它就是中国首例发现的雷击石——闪电熔岩。
  在雷雨的季节里,云层携带的阳离子与地面携带的阴离子相遇,即有可能形成落地雷。人们看到的闪电形状有枝权状、片状、火箭状、球状等放电形式,而闪电熔岩则是瞬间高温对部分良导体有序熔化、气化,又遇暴雨瞬时冷却产生的,条件无比苛刻,极不易形成,非常罕见。它的出现为人类探索自然界奥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标本。
  现在,科学家们在埃及动起了闪电熔岩的脑子,他们希望用这东西来拼凑和重建这个地区的气候史。
  要知道,雷暴天气很少出现在埃及西南部的沙漠中。证据是,在1998到2005年间,卫星在这个地区几乎没有发现任何闪电的影子。可是在这个地区的沙丘中,闪电熔岩竟然很常见,这些块状或者管状玻璃体似乎在向我们暗示,在过去的时间中这里经常受到闪电的袭击。
  来自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科学家开始研究从埃及收集到的这些闪电熔岩。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闪电熔岩形成于15000年前!不可思议的是,科学家们从这些玻璃状物质中的泡沫结构里捕获到了气体,通过分析,15 000年前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大片的灌术丛和草地生长在此。可是今天,这里只有沙子!今天,在埃及向南600千米的尼日尔,是个又热又干燥的地方,到处生长着灌木和革。研究员猜测,这些闪电熔岩形成时,也就是在15 000年前的埃及,应该是和现在的尼日尔情况相似。
  哦,天!闪电熔岩和它的“泡沫气体”竟然还是历史的窗口。科学家说,因为这种玻璃体很稳定,所以里面的气体保存很完好。想不到吧,分析这些埃及的闪电熔岩还真是一件特别的工作,连来自美国航宅航天局的大气科学家肯尼思·E,皮克林都说:“这些闪电熔岩是一个展示该地区过去气候变化的最有趣途径。”
  我想你现在应该知道了,即使你对闪电还是很敬畏,但是闪电的神奇能量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闪电的袭击说不定就又是一个气候变化的故事。
  
  编辑 梁宇清
其他文献
一些出自西方的关于“人”的说法,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比如“人人生而自由”,“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等等。这些说法被人们视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假思索地就脱口而出,成为人们讨论、评价很多问题的前提和标准。其实,关于对“人”的认识,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内容也很丰富。因此,思考“人”这一问题时,只要不对传统抱有偏见,经常就会在中国传统中寻找、对照相关的内容,结果往往会有很朴素的感悟。  孔子
期刊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中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超薄塑料购物袋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
期刊
再努力一下下    哎,何老师,我真是笨到家了,学骑自行车,学了快半个月了,还是天天从车上摔下来,最多能骑不超过五米。我真是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平衡能力。算了吧,我这辈子估计跟自行车没有缘分了。但是学了这么久了,现在放弃又觉得挺可惜的,那我之前受的伤不是白受了?流的汗不是白流了?转念一想,爱迪生在发明电灯前,还失败了几千次呢,最后不是成功了,我不能放弃,何老师,你说是吧?  ——北小北    何老师
期刊
小时候看“战斗片”,最痛恨的一种角色就是两面派,他们在好人面前装好人,在坏人面前又摇身一变成了坏人的同伙,真是可恶之极。而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家伙,口是心非,善于伪装,企图讨好每一方。对于这种人,我们除了深恶痛绝,还得时时处处小心提防。但是有一类特殊的“两面派”却是我们欢迎和喜爱的,那就是表面活性剂。  若不知道表面活性剂是啥玩意儿,不妨试着用干净的水吹出泡泡来,如果做不到,加点肥皂水进去之后就轻
期刊
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个性单纯、善良又有些迷糊的小镇姑娘小松奈奈为了与在东京一所美术大学学习的久别的恋人相聚,兴高采烈地踏上去东京的列车。自小父母双亡的大崎娜娜是业余摇滚乐团的歌手,在20岁生日那天她给自己买了一份礼物——去东京的单程火车票,去那里找寻自己的梦想。就这样,两个日文发音都是“NANA”的女孩在火车上相遇了。借由命运的牵引,让这两个性格截然相反,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轨迹的女孩有了交集,且携
期刊
甜味是人体能够感知且十分喜爱的,所以“甜”字经常在一些令人向往的词句中扮演角色,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有“甜甜蜜蜜”、“吃到甜头”等。谁都知道,甜最本质的意义,是一种味道。那么,又是什么制造了这种味道呢?也许很多人都会回答说是糖。这样的答案不算错,却不尽然。比如说我们最为熟悉的糖精,它压根儿就不是什么“糖”,并且吃进去之后还不能被消化吸收,很有点吃了也白吃的意思。  在自然界中,为人类带来甜味的最经典
期刊
有才的人,什么时候都会被人称赞,受人敬仰。就在当今,小品中说的“你太有才了”,也成为年度流行语而广为传播。  最有才的当属曹植的“八斗之才”。因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经说:曹植的文学才能,为当时和后世所推重。后人因此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唐李商隐《可叹》中说:“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唐徐夤在《献内翰杨侍郎》中言:“欲言温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  最可悲的是江淹的
期刊
商王朝最powerful的君主是“武丁”,武丁喜欢祭祀。  武丁把上帝当成了他的优质客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经常在甲骨上刻下文字,询问上帝这会儿饿不饿。如果饿,请问想吃什么牲口,是想把牲口烧了吃还是喝血吃,一顿吃多少牲口,吃肉的时候要不要喝酒,当然,上帝的胃口很刁,武丁要用白牛、白羊、白犬、白豕作为牺牲给上帝(上帝也讲究个色、形、味儿)。  当时有“上帝”吗?上帝完全是一个国产的词,在商代甲骨文
期刊
若干年以来,荷兰足球成名球星无数,却无法成就一支和球星等级相当的球队,天才的悲哀以及历史的宿命,无疑给荷兰足球写下浓重的篇章。荷兰足球历史上最大的腕儿自然是英俊小生克鲁伊夫。只可惜当年影像资料相当缺乏,不过后来有冰王子博格坎普也可以告慰橙衣兵团了。  就时间来说,博格坎普并不算马上跟随在克鲁伊夫之后。博格坎普之前的三剑客披靡整个欧洲,只是三剑客只能集体成事自然少了些许个人英雄主义的威风,更加重要的
期刊
北非、西亚和中东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一种野性的风俗——某男子若要加入该部落。必须要有茂盛的胡子,否则就绕部落首领的帐篷裸奔三圈。这充分体现了原始民族与胡子的密切关系。  人类进化至今,原本灵长类动物身体上浓密的体毛已经大面积褪去了。但是胡子仍然没有从男人们的脸上消失,这是为什么呢?目前还真是个谜。  古代的苏美尔,男子几乎个个都是美髯公;巴比伦的男子,从耳根往下留有锐刀似的胡须;而阿西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