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柴”:例谈场景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an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场景图是实现理想课程目标的有力资源保证,是课程意义和教育价值充分得到展现的背景和基础,同时也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情境的设计。丰富而贴近生活实际的、图文并茂的大量场景图成了新教材的一个显著亮点,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以借鉴的课程资源。这些场景图是学生构建知识的桥梁,在小学尤其是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在平时观察中发现有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忽视了教学场景图的价值,把很多场景图“束之高阁”,令人叹息不已。为了使广大教师能充分利用场景图资源,提高场景图资源的教学效益,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场景图,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关键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这也应当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教材自始至终都是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教材中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画图正好符合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一个又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
  例如,教材第二册“多些少些”中给出的问题情境是,两个小孩在参观养殖场时,用不同的语言说养殖场的鸡、鸭、鹅只数的情况。利用此场景图,教师可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比如说,请大家观察课本场景图,看谁能最快说出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学习的积极性顿时提高,纷纷发言,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图中的两个小孩各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想出别的说法吗?“多一些”和“多得多”各是什么意思?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及老师多次设疑,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广开言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利用场景图,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能力,是检验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小学生在观察教学场景图时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往往只注意场景图中较明显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观察也比较肤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场景图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依据,借助场景图进行观察训练,让学生在观察场景图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猜测与合理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第一册“分类”一课,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得出多种分类方法:按学科分、按大小分、按作用分等,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了观察,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利用场景图,培养求异思维
  新教材的知识源于丰富的现实背景,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还处处给学生留下了求异思维的空间。教师应不断引导和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教“前后位置与顺序”时,教材安排了“森林运动会,5只小动物在赛跑”的一个场面。谁跑第一呢?一般的孩子都会想,小鹿在最前面,是小鹿跑第一,小蜗牛跑在最后。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松鼠跑第二,小兔跑第几?但是细细琢磨,编者的意图并不只是让学生从表面上去理解而已,而是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意思。这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它们要继续跑一段很长的路,它们的顺序有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了,有的说可能是小松鼠跑第一,因为小松鼠跑得快;有的说小鹿跑第一,小兔跑第二;有的说可能是小乌龟跑第一。这时马上有学生反对说:“我不同意,小乌龟怎么可能跑第一呢?”“怎么不可能呀?你没有听过小兔和乌龟赛跑的故事吗?”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大家都为自己提出的假设申辩理由,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目的,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能力。
  四、利用场景图,教会质疑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挖掘教材,产生种种疑点,鼓励学生有疑即问。在学生明确质疑方向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尝试质疑的机会,适当地予以总结和纠正,使学生从“不敢”到“敢”,从“不会”到“会”,到具有较强的质疑能力。
  如,在教“多些少些”时,同学们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之后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1)为什么鸡和鸭比就要用“多得多”,而鸭和鹅比却要用“多一些”?(2)能不能说鹅比鸡少得多?或者说鹅比鸭“少一些”?(3)“多得多”和“多一些”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4)“多些和少些”是不是和“多、少”一样可以调换来说?等等。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很有价值的,但教师都必须给予肯定,并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选取一些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来进行交流和总结,引导学生就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含糊或有不同看法的地方进行质疑,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处处有问题可提,从而养成自觉质疑的良好习惯。
  五、利用场景图,培养探索能力
  新教材注重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一切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模式。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用好教材,让学生从场景图中得到启发。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13-8=?教师强调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教材15-9=?中的场景图,从中得到启发,最后反馈出现的四种情况:①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得到13-8=5;②先把13分成10和3,然后用10-8=2再用2 3=5;③先把8分成3和5,然后用13-3=10,再用10-5=5;④用见加法想减法的方法,因为8 5=13,所以13-8=5。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去思考、去操作、去發现,从中掌握计算方法。在同学们进行交流、比较各种思考方法时,竟然有一位同学说:“我觉得第三种方法更好更快,因为我发现了‘十几减8’是很有规律的,它的差都可以用个位上的数加J=2,如:17-8=?就直接想:7 2=?”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促使学生尽快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六、利用场景图,进行德育教育
  数学课本中的场景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编者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场景图的形式,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场景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场景图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小学第一学段数学课本中的场景图,如“想想做做”中,有的描绘祖国名胜古迹、壮丽山川,有的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成就……这些都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思想教育契机。
  如,“开学图”中有一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教学生数五角星个数的同时,可告诉学生: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国旗上的四颗小星围绕着一颗大星,表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通过以上教学,把数学课教学与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场景图中还有工人叔叔做工,农民伯伯种田,老红军讲革命传统,小朋友做好事等,这些都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极好素材。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时机,有机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但注意不要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其他文献
固体复合推进剂连续混合工艺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了。美国在60年代初就开始使用连续混合设备。锡奥科尔公司的螺杆连续混合机产量544kg/h,曾用于“潘兴”导弹发动机装药;航空
一、问题的提出  课题《“玩中学”科学项目活动的实践研究》,以《纲要》《指南》精神为指导,基于四大关注(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以“玩中学”为核心,以“科学项目活动”为课程组织形式。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持续性探究的科学活动。旨在使幼儿爱玩的天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顺应,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中主动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形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通过创设有效的物质和心理游戏环境让幼儿对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有些“感觉”,让游戏环境成为幼儿数学发展的支点。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数学发展的物质环境  幼儿是生活在社会和物质的世界中,周围环境中的形形色色的物体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
【背景简述】  《怎样移动重物》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机械》中的第二课。本课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杠杆的原理,还应该知道相应的原理也存在于其他的装置上,从而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机械科学知识,让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直观的探究活动获取科学知识,并且把知识转为个人的内化,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呢?  【教学过程评析】  1.用生活情境导入,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角色游戏不仅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能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帮助幼儿宣泄消极的情绪,并能满足幼儿控制环境的欲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促进认知发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角色游戏能否有效开展?如何才能保证角色游戏真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和谐”已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社会主调,实现社会的和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系统论、互动论、交换理论、功能主
期刊
自2000年3月~2002年5月,我院采用微电极立体定向电生理记录技术治疗27例帕金森病患者,经手术治疗与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微透析(microdialysis)技术是一种微侵袭、连续在线研究细胞间液生化物质如神经递质及其他活性物质的动态方法,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与膳食干预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胰岛β细胞LKB1/AMPK信号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有氧运动与膳食干预改善IR的中心机制。方法:采用10w高脂膳食喂养的方法建立IR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