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usc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在《数学课程标准》各学段目标中,知识技能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的学习,强调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出发,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数学情境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浓厚兴趣的源泉。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如何充分运用好教材,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数学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下面就针对创设情境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点看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爱数学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时常是百听不厌。教师要善于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把生动有趣的素材编成简短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例如,我在组织教学平均分的时候。首先出示课件《森林聚会》。教师讲述:“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小动物们正在举行一次丰盛的宴会,宴会为小动物们都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呀?生:20个桃子,12个胡萝卜,10个竹笋,15个松果。有这么多好吃的,小动物们都着急了,大家看看谁来了?课件出示两只熊猫,快看熊猫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你们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出示问题:怎么把10个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让我们帮助熊猫弟弟分一分竹笋好不好?“好!”说着拿出小棒代替竹笋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分了起来,急不可待的要发表自己的见解,那种思维的乐趣就别提了。刚才我们帮熊猫弟弟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在着急呢!它们也要求把食物平均分着吃。有多少个桃子?要分给几只猴子?你能用小棒分一分,来帮帮它们吗?引出平均分的最优分法。猴子和熊猫的食物都分完了,还有谁的没有分?对,是兔子和松鼠的。(课件出示:兔子说:我们每人分4个萝卜,松鼠说:我们每人分5个松果。)宴会上准备的萝卜和松果,来几只兔子和松鼠正合适呢?同桌两个人先商量一下,看想帮那种小动物,再用学具摆一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贯穿起来变得生动有趣,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探数学
  科学实验表明,调动多种感官获得知识,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两周以后留在头脑中的知识只剩百分之五,靠阅读式来学习,留在头脑中知识占百分之二十,多种感官接受知识占百分之三十,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获得知识达到百分之五十,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知识达到百分之七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自由和谐地发展。例如我在教学青岛教版《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首先和学生一起交流参加户外活动的感受,然后出示主题图,图上这些同学出去户外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愿意帮助他们解决吗?“愿意!”9个面包怎样分呢?学生上课做分面包的游戏:第一次,让学生把9个面包都分给参加户外的人,每人分几个自己决定,要求每个人分的同样多,看可以分给几个人?第一次,学生顺利第完成了。第二次,每人分2个、4个、5个和6个几种不同的分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产生了许多新的想法。当出现剩余苹果时,不知如何处理,看到时机成熟我找一名学生演示:9个面包,每人分2个,还剩下一个,这时组织学生讨论“在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剩下1个,这1个为什么不继续分了?”“每个人分2个,剩下的1个不够分给一个人了。”在学生们发现了“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下,我指出:“9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分剩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此时,板书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既轻松又愉快地学会了新知识。
  三、创设角色情境,让学生用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素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青岛版第三册《位置与方向》时,我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植物园优秀导游”,请学生们分别扮演游客和导游,比一比谁的讲解最准确,许多孩子跃跃欲试,有问有答,不仅说得很详细,还给推荐了不同的游玩路线,供游客选择,可见孩子们是非常乐意展现自我的,提高了数学的应用能力。
  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多方面的情境,真正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自然就得到提升,而我们的数学教学有效性就能实现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郑强.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未来的竞争不只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文章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基于业务、财务流程再造(BPR、FPR)的角度,以退货业务为案例,以用友ERP
本文基于2010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村3000户数据库,比较研究了压缩系数法(岭回归、LASSO、SCAD和适应性LASSO)在农户明瑟收入函数模型中的变量选择问题.结果发现:SCAD方
会计教育在学科建设当中的地位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针对会计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也日益凸显。简要论述新形势下我国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对策,为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提供参考。  会计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来临,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传统会计教育的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如何根据会计环境的改变,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才,是会计
摘要: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体魄建康是青少年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的前提基础,因此,关注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  关键词:阳光体育有效措施发展建议  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4月开启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它是中国政府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一项主要措施,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一项重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治疗前后症状、体
教学的主导力量是学科的发展,而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现阶段,部分医学院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呈现出多重困境,并逐渐成为该专业的发展阻碍。不断提高学生参与
目的探讨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90例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以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师自身对汉字的尊重及用日常教学行动细节诠释“身教胜于言传”的道理;同时严格制定小学阶段阶梯型的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维持治疗期患者的影响。方法68例狼疮性肾炎维持治疗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
机构要成为学习型组织,迈步向前,惟有实行全面优质管理制度、重整业务或实施任何形式的改革方案。公司上下亦因此要学习一套或以上的新技能,而中层人员以经验见长,是最佳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