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西游记》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m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孙(悟空)式心态”、“取经使命”、“取经效果”、“结语”(即思想启示)几个方面,讨论了《西游记》所反映的崇佛思想,结合唐代贞观时代史实,将小说与历史对照起来,提出“全盘西化”(包括西方宗教)在中国的进步中“行不通”的观点
其他文献
有与无是中国哲学关于世界存在的一对重要范畴。本文探讨了初唐道教的重要教义书《道教义枢》对“有无”的论述,并分析了“有无”与“道”、“常”和“无常”、“碍”和“不碍”、“体用”、“道性”、“真性”等范畴的联系,指出该书在论述“有无”时始终围绕着非有非无、不着二边的中道进行,通过对有无的双非双遣,揭示出了重玄之道的内蕴
卿氏学术基金会成立暨首届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奖学金颁奖典礼隆重举行卿氏学术基金会成立暨首届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奖学金颁奖典礼于1998年1月6日下午在四川联合大学文科楼隆重举行。省社科联、学校有关部门各部处领导和人文社会科学院领导出席了典礼。基金会终身董...
作为金丹派祖师,白玉蟾文化修养高,诗文皆长,艺术水平能代表一代福建士人水平。本文在勾勒其四种类型诗歌基础上,集中分析其中体现出来的“艮背”修炼思想与其文艺思想的关系,折射出道教对古代文学、古代思想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第三大洞天考释王纯五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三大洞天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宋代张君房所辑道书《云笈七签〗》卷27引初唐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说:“第三西城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太玄总真之天,未详所在。《登真隐诀》云疑终南太一山是属,上宰王君治之...
本文对禅宗与中西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作了比较,认为禅宗对中西哲学传统思维方式的扬弃,表现在禅宗由对终极存在之本体及还原性演绎思维的否定,抵达了“无我”的“无境界”
本文对1990年至1996年间有关藏传佛教文献资源进行了调查,从藏传佛教教派、藏书级别、出版年度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并对藏传佛教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认为迷信的历史根源在于原始巫教。巫教经历了宗教理性化过程,分化为理性化的宗教与俗民术数体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俗民术数体系日渐失去其存在的理由而成为反社会的迷信。通过对这种历史过程的分析,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迷信与宗教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中国道教史》四卷本台湾版序卿希泰道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它和儒、释两家一起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所说的道家文化,是包括了道教文化在内的。道家与道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先秦道家,是以老庄...
清末道教学者黄裳的内丹学理论颇具特色,在内丹学史上自成一家。本文认为,黄裳内丹学的理论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在内丹学的“药物”问题上,提出“盗天地之元气以为丹本”的主张;(2)对作为整个内丹学的逻辑起点的“玄关一窍”从身体结构和身心状态两方面作了明白的阐述。(3)把“阳生”之道区分为“外动之阳生”与“内动之阳生”,而“内动之阳生”又分为“性阳生”和“命阳生”。(4)主张性命双修,而又侧重心性,提出“静处炼命,动处炼性”的修炼原则。
“神魔小说”作家在布局安排小说情节时,大都采用了天—地—天结构形式,即小说情节以“天界”神仙活动或神仙“创生”神话为起首,以主人公“尘世”活动为主体,以主人公功成圆满,回归“天界”为结局。这种结构方式被众多作家普遍采用并非偶然。通过天—地—天结构,小说作者可以借用神仙的“预知性”来统筹安排材料,使小说情节时空跨度极大却始终有理有序。同时,天—地—天结构也使作者得以利用活跃其间的神仙群来推动故事发展,并丰富小说情节。而天—地—天结构的使用,又是与道教神仙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诸种特性密不可分